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20-06-08王琪琪
王琪琪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观念形成的开始阶段,这一阶段所受到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将会深刻地影响到学生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而在新课改之后,教师们已经认识到了以往教学方法的落后性,继续真正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先对自身思想进行更新,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另一方面也要学会吸收其他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从多个方面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为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负起责任。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所头疼的问题。以往的教学经验已经告诉了我们,只一味地强调课本上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很难达成良好的效果的。从学生角度来说,小学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差,经历也少,对课本上所描述的很多道德观念缺乏具体认知;同时,其所生活的环境也在不断地对学生的观念产生着强力的影响,这些都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这个角度来讲,教师要做到自身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的双重发展,一方面要吸收各种先进的教学经验,采取更加多樣化的教学方式,落实好新课改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对自身的思想观念等进行更新,从更加生活化的角度开展教学,让学生能够获得实际的提升。
1 发挥榜样作用,重视日常教学
想要让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变得更加有效,教师首先要认识到作为陪伴学生每天共同学习生活的自己对学生的道德观念是有着极其强大的影响的,而这种影响不仅仅在于理论知识的教学,更多的在于自己日常的行为习惯。如果教师平时就有着较高的道德水准,那么其学生也就更加容易受到影响变得更加积极向上;而如果教师平时不注意自身的言行,则会对学生产生反面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生之前要先对自己进行高要求,主动地让课本上所讲述的知识在自己身上得到体现,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积极道德观念的建立。
比如,在“烟酒有危害,毒品更危险”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就更要注意自身的举止,让自己成为学生们模仿的榜样,给学生带来正面的影响。如果教师一边在课堂上强调烟酒的危害性,一边却又大肆抽烟喝酒,不加节制,这就会让自身的言行与行为出现矛盾,自己的威信也会大大降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也就很难真正认识到烟酒的危害,反而可能处于模仿心理而故意去接触烟酒,从而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首先以身作则,少抽烟少喝酒,用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一个标杆。
2 创新教学方式,加深学生感悟
想要让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变得更加有效,教师还要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学习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和感悟。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缺乏重视,在教学中也多是以简单的口头讲述为主,不仅形式单一,而且所教学的内容也十分乏味,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要利用好新课改之后涌现的种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学习体验重视起来,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学游戏等优化学生学习体验,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积极。
比如,在“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这一节的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干巴巴地将我国古代的科技是多么多么厉害,就会让教学显得十分无趣了。而如果教师利用好多媒体设施,给课本上的教学内容配上一个个鲜明的图片或者视频演示的话,那么课堂的有趣程度就会得到大大的提升了。此外,教师也可以选择带领学生参观相关博物馆、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手工操作等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以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地态度去面对课本上的知识,提升教学有效性。
3 开展家校共育,增强教学效果
想要让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变得更加有效,教师也要认识到学生最为亲近的人—家人对学生的重要影响,多与学生的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让家长配合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效果最大化。相比于学校里的教师同学,家长对于学生来说是更为亲近的存在,同时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十分强力的。因此,教师要主动地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向他们解释自己的教学内容,从而争取到家长对教学工作的积极配合。
比如,在“自主选择课余生活”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选择健康的爱好,促进自身的多方面发展的同时也要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让家长配合学生的选择。否则,即使教师再如何强调正确的爱好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一旦家长不配合,只专注于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那么这样的教学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只有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让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变得更加有效,首先要对自己高要求,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其次要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优化学生学习体验;最后还要积极与家长沟通,从学校和家长两方面共同发力。
参考文献:
[1] 柳琴珠.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8(18):34-35.
[2] 刘莹.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7):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