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地区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方法探讨

2020-06-08易灵红容英霖郭峰君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能力高职教师西部地区

易灵红 容英霖 郭峰君

【摘 要】本文以北海职业学院为例,分析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淡薄、信息化教学设计水平欠缺、信息化课堂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提高信息化教学意识、建设信息化教学环境、参加信息化培训、加强信息化教学大赛、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等对策,提升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关键词】西部地区  高职教师  信息化教学能力  提升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C-0087-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实现教育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教育信息化总体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而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信息化水平又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水平。因此,加快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对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6年6月7日,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其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为实现《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近年来各高职院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从财力和人力上加大了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力度。一方面,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另一方面,不断推动教育理念变革,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目前,全国各高职院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从历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结果来看,西部地区高职院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远远低于中、东部地区,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如何提高西部地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已成为西部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以北海职业学院为例,针对目前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淡薄、信息化教学设计水平欠缺、信息化课堂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分析制约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因素,提出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方法。

一、北海职业学院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以职业为导向,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以促使学生获得职业技能,实现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种能力。为提高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推动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广西举办了广西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至2014年开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5年。北海职业学院从2015年开始参加广西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表1列举了该校2015—2018年来参加广西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获奖情况。从表1可知,学校教师参赛存在获奖作品数量不多(每年只有1~2个作品)、获奖等级不高(只有二、三等奖且三等奖居多)、获奖赛项不平衡(只有微课和多媒体教学软件获奖)等问题。获奖作品数量不多和获奖等级不高说明目前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还很淡薄。因为只有增强意识、端正态度,才会真正去实施信息化教学,才会有制作参赛作品的真材实料,才会有更多的作品去参赛,才会有更多获奖的可能。从获奖赛项不平衡说明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水平欠缺、信息化课堂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4年来,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训教学、论文评比4个赛项中从来没有获过奖,说明要么是学校教师从未参加过这些赛项,要么是教师的作品质量不高導致未获奖。可见,目前学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水平滞后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加强信息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已势在必行。

二、制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因素分析

(一)学校领导不重视。学校领导不重视信息化教学,导致教师也不重视,是制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学校没有制定信息化教学方面的政策文件和激励机制,没有给专任教师施加信息化教学压力,而教师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目前学校专任教师一周教学工作量平均18节左右,加之还有科研工作量、专业建设工作量、社会服务工作量等各种要求和考核,在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强制执行的文件和相应的激励机制,教师不会愿意利用周末及假期等休息时间去开展信息化教学方面的研究和资源库建设。

(二)缺乏信息化教学环境。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所创建的教学环境,是支撑信息化教与学全过程的硬、软件环境的集合。硬件环境方面,目前学校校园宽带和WiFi网络基本全覆盖,但是多媒体教室在数量上和质量上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日常教学的基本需求。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学生人数日渐增多,原有的教室已不能满足现有学生人数的需求,很多非专业实训课都排在实训室上课,而部分实训室缺乏信息化教学的硬件环境。另外,多媒体教室硬件设备时常出问题,导致信息化教学无法正常开展。软件环境方面,目前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还很匮乏,网络教学平台还需完善。

(三)未掌握信息化教学理论与教学技能。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和能力的提升需要建立在一定的信息化教学知识与技能基础之上。其中,信息化教学知识主要是指先进的教学理念、新型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的方法等;信息化教学技能主要是指教师的课件制作能力、软件使用能力、微课开发能力等。目前学校很多教师特别是年长的教师,他们懂得传统教学方法,但不懂新型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懂得利用网络搜索、下载资料和课件,但不懂得自己制作和开发教学资源;懂得Word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但不懂图片处理、动画制作、视频录制等各种信息化软件的使用技术。

三、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方法探讨

(一)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其信息化教学意识和态度对教学方式的选择及教学过程的开展起决定作用。提高信息化教学意识,端正信息化教学态度,是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根本保证。首先,教师自身要重视。教师应意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针对性地去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其次,学校领导要重视,把信息化教学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例如,举办信息化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给教师介绍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当前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趋势及印发的一些重要文件;为什么要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研究及怎么开展;为什么要举办和参加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等,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意识。

(二)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加强信息化教学设施建设,是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前提条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校要将信息化环境作为办学的基本条件之一,要从财力和人力上加大对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成立信息化建设专项基金和专门人员。一是建设数字化网络校园,确保校园宽带和WiFi网络全覆盖,基本满足学习资源共享化、自主学习个性化的需求。二是建设多媒体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型)、智慧教室、录播室等,满足教师微课制作、慕课开发及信息化常规教学的基本需求。三是建设教学信息资源库、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及网络教学平台等,基本满足教师网络备课、授课、讨论、作业布置和批改、题库维护、组织考试、试卷分析等需求,同时满足教务人员进行自动化学生管理、课程管理、资料管理及教学质量分析等需求。

(三)加强信息化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参加信息化培训,是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学校要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参加校級、自治区级及国家级的培训,有效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首先,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可以聘请信息化专家来学校直接授课,授课对象为全体教职工,授课内容注重实用性,授课地点直接设在机房,讲练结合,并以教师实践操作练习为主,实行分班分层培训。基础班重点学习常用信息化软件的使用技术,如PPT高级制作技术、图片处理技术、Camtasia Studio视频录制和后期剪辑与加工技术,软件的安装、激活、汉化等。高级班重点学习Flash动画制作、Adobe Captivate 课件开发、Adobe Premiere视频编辑等微课、慕课制作高级技术。其次,组织信息化骨干教师参加自治区级及国家级的信息化培训。学习微课、慕课开发更深层次制作技术,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学习教学设计的先进理念,学习观摩国内获奖优秀作品等。骨干教师培训回来后,要及时汇报,把外出培训学到的信息化先进理念和信息技术及时地传授给学校未参加培训的教职工。再次,要加强培训的管理和培训后的跟踪。培训期间要有专人专管,负责解决教职工培训过程中遇到的硬件问题。同时,要严格考勤,实行现场签到制度,并将考勤结果在学校官方网站进行通报。培训结束后要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进行跟踪,了解教师是否将培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真正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督促教师学以致用,确保培训的效果。

(四)组织和鼓励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对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具有很大的助推作用。参加比赛,不但可以巩固教师在信息化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可以促进教学过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和设计能力。因为每一个优秀的参赛作品,都是真实的教学过程反复实践的结果。参加过信息化教学大赛的教师,都认为参赛有助于增强教学意识、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设计能力等。但是经过调查发现,教师自愿参赛的意愿并不是很高。原因主要在于完成一个作品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教师本身工作量较大。因此,学校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文件组织和鼓励教师去参赛。可由学校教科处牵头,制订详细的参赛方案和任务分解表,把各赛项参赛名额分配到各个系部,由系部主任作为第一责任人,并与教职工绩效考核挂钩。为了提高教师参赛的积极性,教师每完成一个参赛作品,根据获奖级别分别将其折算成一定数量的课时,即使不获奖也要有一定奖励。同时,学校要参照当年自治区信息化教学大赛的要求举办至少一年一届的信息化教学大赛,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信息化教学中,通过团队合作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升。

(五)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是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教师通过自身学习和参加培训后,掌握了一定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和教育技术,最终目的是要将其应用于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促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教师要把信息化教学当成一种常规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整门课程的教学中。而不是为了完成一个信息化教学设计或课堂教学参赛作品,被动地选取一两个教学案例进行信息化教学。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合时代发展,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微课、慕课的优势,利用雨课堂、蓝墨云班课、微助教等App,采用混合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只有教师将所学到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接受实践的检验,才会发现自身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才会及时地自我反思和总结经验,更新教育理念和方式,学习新的教育技术,最终实现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EB/OL].(2016-06-07)[2019-04-16].http://www.moe.edu.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

[2]黄建国.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及提升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8(16)

[3]唐文晶.试论信息化教学大赛对职教教师能力提升的拉动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0)

【基金项目】北海职业学院2019年度第二批院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2019YJZ06)

【作者简介】易灵红(1983— ),女,湖南娄底人,北海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教学与研究。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能力高职教师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资源配置的思考
“互联网+”环境下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以法治提高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实效
影响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原因分析
小学语文运用微课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探讨
浅论新时期高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浅谈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高职教师教学自主权和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