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思维视阈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综述

2020-06-08卢静张凌贞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

卢静 张凌贞

【摘 要】本文对近年来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提出在生态思维视阈下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成果颇多,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置于社会、企业生态系统中,将促进系统中各个生态因子用最佳的整合力生成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良好生态效应,在此基础之上,促进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性、系统性的发展,不断探索生态思维策略,有利于构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统一和谐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高职院校  师资队伍建设  生态思维视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C-0048-03

职业教育主要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满足社会生产发展的一线岗位需求的教育。因此,职业教育是和社会生产、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职院校要主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担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任务,为国家战略的实施作出应有的贡献。而生态思维是一种建立在生态学、系统论、协同学和自组织理论等复杂性科学理论基础上的有机整体论思维。从这一方面讲,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在教育生态学的指导下,运用生态思维进行研究实践,有利于实现教师、学校、企业和社会的整体性发展,对培养有效承担社会经济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研究从理论基础、研究现状和未来展望等三个视角对生态思维视阈下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一、理论研究:日益完善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要科学合理地调控学院内部的各种结构和关系,如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教师个体及整体的发展等,而且还应包括教师和教师群体之间以及教师群体和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所以,在生态思维视阈下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中,很多研究者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和教育生态学进行研究。

(一)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界中,万物构成一个互相联系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平衡状态的整体系统。在社会科学领域,主要运用生态系统理论来考察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交互关系。这一理论认为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如家庭、学校和社区等,是一种社会性的生态系统。这一社会生态系统,不仅对于分析和理解人类心理与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人类在与社会生态系统中的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中,不论是对社会生态系统还是人类自身行为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相关研究主要分析了影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宏观系统即社会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包含企业生态系统和教育生态系统。

(二)教育生态学。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生态学理论开始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当中,随即产生了一门叫作教育生态学的交叉学科。在国外,教育生态学的相关理论研究起步较早,大致经历了从生态学到教育生态学、从传统思维方式到生态思维方式的研究演变过程。国内学术界在这一方面的理论研究则发展较为缓慢。继提出教育生态学概念之后,我国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开始重视教育生态学研究,对教育生态学的相关功能、原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教育生态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教育生态学研究的正式起步。进入21世纪以后,关于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在国内开始蓬勃发展,先后出现教育生态管理、生态教学等相关理论。學者们分别运用生态理论与方法,依据生态环境的变化,分析了高教系统的生态区域发展;提出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侧重于教育生态的实际运用;注重提升教师生态管理的动态发展过程,促进高职教师的生态成长;依据教学生态理论及原则,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进行生态分析;重点考察生态平衡优化的现实需求,在与社会和企业发展的对接中完善生态系统设置,促进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研究现状:日趋多元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重视。研究范围主要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理念、师资制度、教师培养模式和方法等方面。在与国外的比较研究中,则把目光集中在高等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研究视野开阔,方法多样。有些研究虽未明确表示运用生态学的思维和理论进行研究,但在实际研究中,就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多方位的思考。因此,在此次的文献梳理中,都列入了强调整体的生态性思维的研究视阈内。

(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理念和制度。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理念的研究着重整体化考虑,将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放在整个社会中进行考量。研究者认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要以人为本,不仅要突出职业教育性,还要彰显高等教育性,进一步使高职院校相关专业行业(区域)性凸显。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满足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师在职前、职后的职业培训衔接的终身性,国内外接轨的国际性等时代诉求。此外,提高质量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应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开放办学的要求积极推进,注重应用技术的教育与培训,重点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师招聘和职前、职中培训,强调和企业、社会的接轨。国外高职院校的教师是以兼职教师为主。如发达国家的职业院校一般不招聘应届毕业生,要求既要有教学经验又要具备相关的企业工作经验或是行业工作经验。师资培训的理论课和实践课是在同一个地点进行,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培训的内容也与企业实际的生产流程相联系,这对于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较为有利。为了跟上社会、企业的发展步伐,甚至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很多学校都重点培养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专业应用能力,能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能发挥校企合作的桥梁作用的高职“三能”教师。

(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视野开阔。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中,研究者的视野并没有局限于在高职院校内部来讨论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而是同本区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外部因素一起进行探讨。如为推进陕西创新型省份建设,促进该地区“双转移”战略的实施,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对全国独立设置的一千多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进行分析。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提出要进一步明确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准入标准,要合理调整高职院校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改善教师引进渠道单一、教师企业实践难以推进、教师社会服务动力不足等问题,推进“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设。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内涵建设的重要任务应该是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和提升“双师”素质的内在本质,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实现政府、企业、院校、教师四方联动,构建可持续发展师资生态圈。

三、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的未来展望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研读和分析,发现目前的研究大多是从理论分析或者是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包括理论基础、研究现状以及原因分析等方面。这些研究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相关理论的丰富奠定了重要基础,也在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实践参考价值。但稍有不足的是研究的问题大都停留在操作性层面,只是从理性的角度分析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应然状态”,如一些如何聘用和考核教师等的具体方法,这些确实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但研究者也比较多;缺乏对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理性思辨和理论架构且研究深度不够,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献较少。因此,在以后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中,还需进一步扩张研究范围的广度,加深研究的理论深度,并需进一步系统化。

从研究方法上来说,目前主要使用的是教育学、管理学以及生态学等的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学科方法,还缺乏从整体、文化内部的观察视角来进行研究,今后或可考虑用人类学或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来研究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重点应突破目前的理论空白,如借鉴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个案研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度挖掘。此外,部分文献援引的数据及资料相对陈旧,时效性不强。

从研究视角上来说,除目前所使用的教育学、管理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激励机制等一般基础理论,是否还有其他更好、更合适的理论基础来支撑和指导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在生态学的理论视角上来分析,在目前的研究中有很大的进展,在个体和整体发展方面研究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也有很好的成果。但是研究偏理论化,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可借鉴性不强。生态思维认为个体生命的发展是个体生命通过和其所处的周边环境各种互动活动中实现的。因此,在研究中运用生态思维的思考方式,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就采用了更加宏观开拓的视角,不仅关注教师在专业活动中作为个体生命的个性特征,也关注教师群体性以及社会性等特征,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作为整体的人的教师和外部环境一起构成的基于生态思维进行师资队伍建设的主体。也就是说,教师的发展是一种生态现象,是在社会、企业、学校等交替关联的环境中,以此来使教师在专业、学术等方面全方位的发展过程。

基于当前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在未来的研究要着重两点。一是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生态思维视角进行探讨,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研究;二是运用生态思维的思考方式来研究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明确高职院校教师、教育生态系统、企业因子与社会生态系统的动态关联,形成行之有效的相互补充、互为促进的体制。假设基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深化生态思维的特征,将生态理论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充分结合,运用生态学的理论以及个案研究方法或者是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那么,应该能够探索出适合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生态化路径。这将有利于为高职教育的生态发展提供经验借鉴,为进一步总结规律奠定基础;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和谐生态价值,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社会、企业生态资源之间的整体关联性。

【参考文献】

[1]王国聘.现代生态思维方式的哲学价值[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2(1)

[2]牛庆燕.重建生态平衡: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0(4)

[3]杨增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域中的“环境”与“生态”辨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

[4]吳鼎福.教育生态学刍议[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3)

[5]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6]邓小泉.中国传统学校教育生态系统的历史变迁[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7]吴林富.教育生态管理[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下转第64页)

(上接第49页)

[8]文丽萍.论生态思维视阈下的教师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0(8)

[9]陈正江.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思考[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2)

[10]史健,孙敬华.生态学视阈下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优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

[11]张创新.现代管理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2]邵建东,徐珍珍.现代职教体系下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诉求、问题与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6(3)

[13]周建松.提高质量: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着力点[J].教育研究,2012(1)

[14]彭爽.美国、德国、日本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与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6(12)

[15]穆晓霞.欧美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机制的比较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5)

[16]丁金昌.高职院校“三能”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8(12)

[17]魏佳晶.陕西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18]杨阳.粤北山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7

[19]郭扬,陈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初步分析[J].职教论坛,2007(12)上

[20]包金玲.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

[21]刘红.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基于湖北省16所高职院校的调查与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5(30)

[22]冯玮.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3(5)

[23]杨彦.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多元化建设与协同创新路径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

[24]陶济东.高职院校深入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策略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25]赵定勇.我国不同区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13)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生态思维视阈下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梧州职业学院为例”(GXGZJG2019B178)

【作者简介】卢 静(1982— ),女,山西忻州人,研究生,梧州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张凌贞(1963— ),女,山西襄汾人,研究生,梧州职业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学校管理。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
“一带一路”视域下港口海洋工程勘测教学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思考
守望沃野助力小康
新时期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