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班主任与留守儿童的沟通艺术
2020-06-08李梅
【摘要】本文基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对农村小学班主任与留守儿童沟通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班主任与留守儿童的沟通方式进行分类总结,进而论述农村小学班主任与留守儿童之间的沟通艺术。
【关键词】农村小学 班主任 留守儿童 沟通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的推进,许多农民选择进城务工,其子女则留在家乡就读。由于日常生活中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家庭教育的薄弱,留守儿童常出现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农村地区的小学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与留守儿童的相处时间比较长,在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
一、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常见的问题
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不在家中,缺少必要的情感交流与关怀,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
(一)常见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中常见两种心理问题,一种是以易怒、冲动、莽撞、自私为特征的攻击型心理问题。这类孩子的性格通常较为外向,由于得到祖父母的溺爱,在家中又缺乏约束,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越来越自私,脾气暴躁。而这部分孩子又非常渴望获得他人的关注,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他们很容易用极端的方式表现自己。如果他们能合理疏导自己的情绪,把这种表现欲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动力,便很容易取得进步。
另一种是以内向、自卑、胆怯、懦弱、孤单为特征的畏缩型心理问题。有这类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鼓励,或是学习成绩下滑、与同学相处不愉快等原因,在生活中遇到困难难以解决,没有可以求助解决的通道与倾诉的对象,导致内心变得敏感而脆弱,逐渐变得不爱与人交流,心理问题日积月累,恶性循环,对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这两类心理问题很容易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班主任若不加以重视,不及时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留守儿童的心理便很难调整过来。
(二)常见的不良行为
留守儿童如果在心理健康上出了问题,就很容易出现不良行为。具有攻击型心理问题的孩子出现的不良行为较为明显,包括课堂上捣乱,攻击或辱骂同学,着装标新立异,逃课厌学等,这类孩子不仅不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还会对班级其他学生的学习状况、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这一类不良行为也会给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如果不加以纠正,甚至会导致孩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危害较大。
而有畏缩型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的不良行为则更加隐蔽,这类孩子不会轻易透露自己的想法。他们的常见问题包括学习成绩下滑、不爱与人交流、在课堂上注意力不能集中、回答问题胆怯、容易受到同学欺负、看起来比较抑郁、整天闷闷不乐等,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这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细心观察,发现有这类情况就及时关注,与学生进行沟通和疏导,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
二、班主任与留守儿童的沟通方式
沟通是一个双向信息交流的过程,说教则是单向信息传输的过程,留守儿童群体敏感而脆弱,班主任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比向他们说教更有利于解决问题,而沟通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口头沟通、书面沟通、媒体沟通和非语言沟通等。
(一)口头沟通
口头沟通是指借助语言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班主任与留守儿童的口头沟通包括单独谈话、家访和电话联系等形式。口头沟通的优势在于可以及时获得反馈,面对面的交流也能够使双方更加坦诚。
(二)书面沟通
书面沟通指的是借助书面文字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班主任与留守儿童之间书面沟通的形式包括给学生写信或是鼓励学生写信给老师、通过学生的日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在作业中进行批注等形式,在处理留守儿童的问题时,很多问题不方便面对面地口头沟通,书信这种传统的沟通方式更容易将内心想法表达出来。
(三)媒体沟通
媒体沟通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沟通方式,即借助手机、网络等媒体途径进行沟通,随着农村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不少留守儿童也配备有智能手机等设备,教师通过媒体进行沟通的方式不仅突破了空间限制,在放假或放学之后也可以方便地了解学生的状况,网络这种较有私密性的沟通方式也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四)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指的是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之外的沟通方式,包括肢体语言、表情、笑声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当学生应该得到表扬时,教师给他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微笑的表情都可以起到沟通的作用,而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的沉默有时也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口头沟通、书面沟通、媒体沟通和非语言沟通都各有优势,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可以灵活运用,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从而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三、班主任与留守儿童的沟通技巧
沟通是一门艺术,善于沟通的班主任更能在班级管理中得到学生的信任,在班级管理中也会更加得心应手。留守儿童的问题形成根本原因还是身边教师、家长对于他们的关注度不够,处理方式不够到位,因此班主任非常有必要运用合适的沟通技巧引导留守儿童敞开心扉,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一)关爱学生成长,制订沟通计划
孩子的健康成长少不了长辈的关爱,班主任对班上留守儿童多一份关爱,就能让他在缺少父母关爱的情况下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多进行沟通也许就能发现孩子身上所出现问题的根源,能够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班主任在与留守儿童沟通前一定要明确沟通目标,做好沟通前的准备,制订沟通计划,從人员、时间、地点、目的、方式、内容六个维度做好准备,只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预估沟通中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沟通才会更加顺畅。如面对调皮捣蛋的孩子,采取过激的方式有可能会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孩子之所以调皮捣蛋多是渴望通过这种方式引起他人的注意,希望他人能够多多关心他。对此,班主任可以先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以交朋友的方式理解他,比如跟孩子约定好当他在课堂上犯错误时,班主任会用手指敲桌面提醒他,从而帮助他更好地纠正不良行为。
关爱学生的成长是班主任的职责,班主任制订沟通计划是与留守儿童进行良好沟通的前提,只有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所了解,提前做好准备,做到心中有数,才不至于出现沟通中难以处理的情况。
(二)师生平等交流,学会相互倾听
沟通是师生双向信息传输的过程,不单是班主任向留守儿童进行说教,班主任也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双方进行平等交流,留守儿童才会更愿意向班主任“敞开心扉”。对于说教的方式,有些留守儿童很难理解和接受。
师生平等交流指的是在语言中形成一种相互倾听的感觉。传统教育十分重视“师道尊严”,再加上平时留守儿童感受到的关怀较少,不敢与人交流,在与教师谈话的过程中,孩子常处于下位心理,教师常处于上位心理,若不能消除孩子的这种心理压力,孩子在交流过程中便很难放松。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技巧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比如在办公室交流时请学生坐下来,双方都坐下交谈。在不方便坐下的地方,双方都站起来进行交流,这样便能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为师生平等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
班主任多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特别是当孩子愿意向班主任解释错误的时候,班主任更应该注意不要打断孩子的发言,而应对孩子的态度进行肯定,耐心倾听,认真分析,这样就很容易找到不良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对症下药,更好地解决问题。
(三)重视语言艺术,运用沟通技巧
班主任在沟通中重视语言艺术,运用沟通技巧是提高沟通效率的关键。幽默的语言是沟通的润滑剂,它能够以生动形象、鲜明活泼、委婉含蓄的口头语言,友善地提出自己对现实问题的见解。班主任在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中使用幽默的语言能够使留守儿童在较为轻松和愉快的情境中接受批评,改正自己的缺点。比如当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时,如果班主任直接对学生进行批评,不仅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还有可能影响到课堂学习气氛。这时班主任可以说;“上课时,同学们眨眼睛的时间间隔不要太长,不然的话我会以为你是在睡觉哦。”并在课后友善地提醒该生晚上要好好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这样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
班主任面对不同的情况应运用不同的沟通技巧,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当学生在哭泣时,班主任对于他哭泣的原因总喜欢刨根问底,其实有时候学生需要的只是安慰与关爱,在这个时候,班主任可以拍拍他的肩膀,递上一片纸巾,从而抚慰孩子的心灵。
年纪太小的孩子由于理解能力有限,很难听进班主任喋喋不休的大道理,而班主任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把道理代入进去更能让学生理解并接受。比如当孩子们因为争抢物品而打闹了,班主任就可以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让他们明白相互谦让的道理。
班主任应巧妙地运用沟通技巧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只有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班主任是发自内心地想要帮助他,并且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的感觉,沟通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
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非常需要关爱与引导,班主任对此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掌握沟通艺术能够使班主任在应对留守儿童的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在班级管理中事半功倍,更能够让爱滋润留守儿童的心灵。
【参考文献】
[1]贺彦华.记一个问题学生转变的个案及反思[J].课程教育研究,2020(4)
[2]马多秀.道德关怀:對农村留守儿童关怀实践的重要维度[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9,33(6)
作者简介:李梅(1979— ),女,广西兴业人,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文学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