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数学阅读策略提升数学语言能力

2020-06-08叶剑波

考试周刊 2020年47期
关键词:符号语言数学语言阅读策略

摘 要: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外显形式,数学思维活动是数学学习的本质,数学交流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课标》指出“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数学自主学习的关键能力,而具有一定数学语言能力是有效交流的前提。数学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是提升数学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数学语言;概念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阅读策略;互译能力

数学语言是有别于自然语言的科学通用语言,它具有准确、严谨、简洁的特点,主要包含叙述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等。数学语言的抽象性,是教师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阅读的难点。教师指导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学习时,缺乏一定的策略,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地驾驭数学语言。笔者根据数学经验,就如何在数学阅读中概念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等数学语言能力的提高,彰显数学阅读的魅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 辅助阅读,提升概念语言准确性

在数学概念阅读中,因其数学语言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学生要克服文字的认识困难,还需对文字进行再加工,转化成数学语言的抽象过程。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在数学阅读中需要借助多种感官参与辅助阅读,要求学生“眼到、心到、口到、手到”,做到数学概念与数学现实表征一一对应,提升数学语言的准确性。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周长中,对周长概念的描述及理解是本课的重难点,对于刚接触该概念的学生而言,只是文字的介绍是不够充分的。需要学生多感官辅助阅读理解,多感官协作有主次但并非相互独立运作,而是相辅相成的。“手到”,利用蚂蚁爬树叶、给红旗、书本、时钟等实际图形描边,继而抽象到给几何图形描边,初步理解周长的意义;“眼到”,观察蚂蚁围成的“圈”及各种图案的描边,直观形象地呈现周长的素材;“口到”,结合前面的教学活动,朗读时批注“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做到能够通过“△、☆、?”等多种符号辅助理解,多种颜色进行文本区分,在圈圈画画中抽象出准确的数学语言;“心到”,经历过多感官配合的感知,将直观图形与周长的概念一一对应,建立联系,深层次理解概念,并能准确运用数学文字语言,描述给定图形的周长。

此外生活经验及想象力也是辅助阅读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公顷”时,学生单纯从10000平方米是比较难直观得出1公顷的具体大小,可以先阅读对比学校平面图,再结合学生生活经验“6个学校操场的面积约为1公顷”,进行理解记忆。在建立无限循环的概念时,让学生用循环故事辅助阅读,或用雪花边缘无限循环出现的正六边形,以想象体现出“无限”的特点和含义。

二、 渐进阅读,探索符号语言内涵度

人教版教材具备较强的可读性,易于被学生接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思考的空间。教材内容的呈现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在第一学段有游戏、卡通、表格等直观形象,第二学段相对抽象的数学语言表述的比重逐步增加。

数学符号语言是一种高度抽象化、概括化、和形式化的数学语言,培养学生该类数学语言时要循序渐进,保护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要呈现出维恩图的模型,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文字阅读,将比赛人员整理到表格内,进行图表阅读观察,找出重复的人员;再次整理表格,用连线的方法把重复的人员找出来;通过优化,最终顺理成章地呈现出维恩图的表现形式。

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设置一定的阅读难度梯度,让学生有拾级而上的能力,既让学生经历了阅读思考、再阅读再思考的良好闭环,同时也保护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三、 数形阅读,凸显图形语言直观性

在图形语言的阅读中,“数”和“形”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可以在数学阅读中通过“数”和“形”的形态互化,进一步破译图形语言的内涵。

数学语言中的叙述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的运用是相辅相成,能够互相转述,转化成合适的数学语言再进一步阅读有助于提升对数学内涵的理解。在“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学片段中,学生通过阅读展示出多种方法来验证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也有学生利用口诀“同奇偶加减必得偶,异奇偶加减必得奇”进行记忆。数学语言的多样性提供阅读方法的多样性,弥补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阅读破译图形语言的数形关系,无论把“形”转化为“数”的具体,或者把“数”转化为“形”的直观,通过阅读图形语言,让复杂转化为简单,抽象转化为直观。

四、 综合阅读,彰显数学语言魅力值

数学语言是学科通用语言,它与自然语言之间没有级别之分,通过泛读、互译能够促进学生数学综合阅读能力的提高,保持数学阅读的兴趣。在综合阅读时,可结合以下四点进行数学阅读指导。

(一)选材趣味性

选取合适的数学材料对所学数学知识进步补充和扩展。如在计算教学中,通过补充“格子算法、铺地锦”等趣味计算方式,沟通与乘法竖式计算的联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巩固算法、理解算理,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科融合性

在《百分数》教学片段中,在百分数与成语的一一对应中(百战百胜100%;十全十美100%;十室九空10%;事半功倍200%;50%事倍功半;90%十拿九稳;50%平分秋色……)。数学语言与语文自然语言相得益彰,彰显数学文化魅力,升华综合阅读能力。

(三)交互创新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阅读的定义已经超出纸张文字的范畴,更有计算机展示其现代化的阅读手段(阅读动态过程)。如在《圆的面积》推导过程中,让学生阅读将圆分割、拼接成近似长方形的动态演示过程,深刻了解转化后长方形的a,b与圆的c,r一一对应的关系。现代化的呈现手段,通过逐步改变梯形上底的大小及位置,动态展示梯形面积公式是小学阶段已学平面图形的通用公式,交互参与的阅读形式能大大加深学生对图形面积公式的理解。

(四)数学美育性

教材中“除號、等号的由来”、用字母表示数等结合具体实例展示了数学的简洁美;结合图形展示黄金分割比例0.618的数学之美;通过中国风建筑展示对称图形之美;经历历史史料阅读感受中华数学文化之美。

“数学教学也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如何从自然阅读内容到数学语言的获得、构建、互译,需要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兼顾数学语言准确性与价值意义;需要在纯粹数学知识获取中兼顾阅读学情的差异性与数学语言产生的意义;需要在综合阅读时兼顾到数学阅读的趣味性与数学语言的人文性。

参考文献:

[1]李栋.“祛魅”与“返魅”:小学生数学阅读研究[D].江南大学,2016-6-6.

[2]杨秀卿.浅谈如何将小学数学阅读落到实处[J].才智,2020(8):138.

[3]冯峰燕.小学数学阅读现状与对此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3).

[4]王劲松.培养阅读之于小学数学的重要意义[J].学周刊,2018(24):140-141.

作者简介:

叶剑波,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市同安区新城。

猜你喜欢

符号语言数学语言阅读策略
初中数学符号语言教学策略
数学教育中的符号语言及其教学
符号语言在平面设计中的价值体现
高中数学教学中符号语言的学习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探索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