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理相融 重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育人价值的策略

2020-06-08杜厚娴

考试周刊 2020年47期
关键词:育人价值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越来越关注育人价值,以学校教学为主要依托的小学数学教育,也担负着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任务。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关于数学学科“情”与“理”的认定常有欠缺。脱离了数学思维的教学华而不实,没有情感的数学课又太过单调机械,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育人价值应该体现在情理相融的和谐局面中,也就是说,只有既重学科理性又充满人文情感的教学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科学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情理相融;育人价值;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更倾向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与情感。但是考虑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并不能以完全理性的思维去影响学生发展。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定位不清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与初衷。尤其是教学中出现的以追求准确为主要目标的课堂组织形式,将绝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对数学问题的反复训练中,大大消耗了学生的潜能。不仅如此,作为对立面的“感性”理论者,又太过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目标设定,而舍弃了数学本身所具有的理性趣味,形成“重情轻理”的局面,特别是对一些新手教师而言,太重视情感的激发也使得数学教学浮于表面。由此可见,能够真正发挥育人价值的数学课堂要切实做到情理相融,让情趣能够和理趣发展共生。

一、 锁定目标定位,兼顾数学教学的人文味和数学味

在传统的教学目标确定中,通常会考虑三维目标的形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三维目标有一定的层级性,但是对于教学目标的定位也时常出现“上行下效”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一方面目标只是目标,和教学实际有一定的偏颇,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目标而制定目标,特别是对情感目标的设定,更是笼统地以象征性作为目标存在。实际上,良好的教学目标定位是一堂优秀数学课成功的一半,而具有育人价值的数学课的目标从知识、过程和情感上有的放矢地指明了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但是由于主客该是人文味和数学味的和谐共生,这表现在无论是基于理性的教学考虑,还是对于情感的激发,都不应该是单独的个体性行为,而应是有机的互相兼顾,即理趣中伴随着情趣,情趣里又包含着理趣,这样的小学数学课堂才不会太过生硬,从而容易被学生接受。数学中的人文味是对学生学科素养的有益塑造,而一节充满数学味的数学课本身也是对教学的实质性要求。例如在学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时,就可以看出数学教学中人文味和数学味相得益彰的功效。

本部分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在能够按要求画出图形后了解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强化学生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空间思维的发展,培养数学学习的综合审美。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运用生活中的具体图形与相关图案,尤其是对轴对称图形的学习,更是充满着人文性的数学内涵。那么结合我国的剪纸艺术和脸谱艺术,都能够看到轴对称图形的身影。然而,在这浓厚的人文氛围中,教师不能让这些文化内容喧宾夺主,而是从始至终都要求学生把握住数学教学的内涵。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不可以将人文味当成目标的起点,而是严格在掌握图形移动的方式与不同技巧上把握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同样的,对于图形的平移不管有怎样的问题前提,都要明确它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运动,就像旋转是围绕着一个点或者轴做出的运动。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更有数学味,同时也能在人文性环境里表现得更为顺理成章。

二、 巧妙创设情境,既考虑成本投入又关注实际收益

从理性的角度来看,教学既有成本又有收益。我们不能说上一节课就是单纯的教授知识,事实上教学有最初的预期也有最终的收益考虑。但是这种成本与收效的衡量并不等同于经济学上的概念,因为于教学而言,投入和收获的多少都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情境教学是一种显性的收益表征,它以恰当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学习构建合适的契机。然而创设情境也要把握好成本与收益的尺度,如果一味为了求新求异而不顾教学成本,就显得太过感情用事。相应的,倘若只是为了某种固定的目的就事论事的设置情境,也会陷入“填鸭式情境”的误区。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感性与理性的双向结合,既要求教师切实地考虑投入的成本问题(这种成本可能是教学时间的层面,也可能是实现可能的成本),又要求教师要实实在在把学生的学习收获作为收益的评价标准。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能体现情境教学对教学成本和收益的直接影响。

本次教学主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认识圆感受圆,并且能够正确使用圆规画圆,同时运用与圆有关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学生在生活中对圆并非没有了解,但是作为教师深知这部分教学就像是一种“基石”,是打开关于圆的周长与面积探索的前提。那么教师在組织教学时,就要关注情境的全面性。就比如说本课由“十五的月亮圆又圆”的图片进行导入的时候,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月亮的边缘,并感受月亮覆盖住的夜空。这样的情境创设,是在观察圆形的成本上关注教学收益,为接下来的内容学习做好准备。再比如对于如何画圆的情境设置,也要考虑实际的成本与收益。生活中的圆多种多样,但是我们不可能真的将汽车轮胎带进课堂,取而代之的可以是圆形底面的“易拉罐”,借助平底描画出圆形。圆规的选择更是让投入与收效的比值升到了最优化,因为在运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情境中,学生也轻松地找到了圆的圆心,并通过圆心明确圆的直径和半径,这些都为下面学习的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做好了理论准备。

三、 优化问题设计,在宽泛性教学中明确具体的指向

小学生抽象思维发展不够完善,因此在教学中要认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又需要借助相应的直观辅助。但是数学概念有时具有明显的宽泛性,也就类似于一种高度的概括。比如说加法是一个大的运算类别,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从10以内的加法学起,到后来加法与各种运算的混合,都清晰的表明了数学学习的指向性。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在教学时就不能笼统地提出数学问题,而要客观地表述出明确的指向。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注重数学思维的激发与培养,这自然而言也就要求教师在对数学问题的设计上,要充分体现出数学学习的“情”与“理”。如果我们把每个单元的教学看作一个宽泛性教学,那么对于教材中每一页内容或许都是一个具体的指向,而问题的设计,就应该是在基于这种宽泛中的具体。这也就要求教师必须时刻反思问题设置的目的,也就是说,设计什么问题,在哪个阶段使用,该如何来用,都应该是基于一定范围里指明。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掌握大的学习范围中明确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且切实地解决这个问题。这一点,在学习《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时候就可以恰当体现。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单位“1”的概念用得比较普遍。但是就这个问题而言,学生经常不能灵活理解单位“1”担当的不同身份。比如谁比谁多时,“比”后面的被看成单位“1”,而在分数中,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中的“整体”又被看成了单位“1”。于是在宽泛性教学中就要给学生以明确的指向,才不容易被混淆。而实现这一点最好的选择便是优化好问题设计。在本课教学中,学生进一步了解分数的同时明确对整体平均分后表示整体几分之几的含义,旨在让学生联系具体的生活,感受分数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如果笼统的只关注“整体”,对于数量和分数的区别就不够明显。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设计中的关键词,比如要想把12个方块平均分成4份,那么在看到这个条件时学生头脑中就应该先构建好一个宽泛的概念,即这样平均分的结果一种是每份是3个,另一种是每份占总共的1/4,然后再根据具体的问题指向明确所需要选择的结果。

四、 提升解题策略,让数学思想和生活经验紧密相连

小学数学学习有较多的生活性关联,这一方面是因为学习内容的相对简单,另一方面则是教学本身就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所获得与掌握的原有知识也不尽相同。同样的,对于问题解决的思维和方式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基于这些不同点的相同点是,教师要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考虑到教学的学以致用性,很多数学知识应该也能够运用到具体生活中。但是有的教师太过强调数学对生活的影响,反而忽略了数学应该先是数学思想的数学。而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也不能将数学思想和生活经验有机结合。举个简单的例子,学生在学习单位知识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数学层面的生活性错误。比如说,“一只母鸡重2( )”,让学生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就有学生闹出一只鸡重两吨的笑话。可是如果从原因分析,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也切实影响了数学思维。因此,要想切实让学生做到数学与生活的融会贯通,就要有效提升问题解决的策略。例如在学习《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需要给学生构建起数学理性与生活情感的关联。

对于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不得不说无论是方向还是距离,在数学意义上和生活实际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无法让学生用识图时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直接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也不能用已经借助比例尺进行缩放后的距离直接关联生活中的实际距离。在这样的前提下,要想切实让数学思想和生活经验紧密相连,就不能忽略了问题解决的策略。在这类问题的解决中,找准参照点往往能将问题化繁为简。以方向为例,学生要想确定好物体方向,除了要知道方位指向,还要明确角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这个参照的“中心”,即以设想自己的实际处境来看待数学问题,让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切实提高解题的策略,然后再加上距离的确定,并结合实际生活中对长度单位与实际距离的联系,准确地推断出物体的位置,完成数学思维与生活经验的关联。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既是理性的展现又是感性的补充。教师应该改变以往对课堂育人价值的忽略,切实重塑好情理相融的综合课堂。让数学课既有数学该有的味道,又有真切的人文味,关注教学情境的投入也要求教学结果的收效,在指向明确的宽泛教学中,真正实现数学思维与生活经验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唐秀.小学数学教学具开发及研制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5).

[2]李彬.以微课辅助小学数学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20(4).

[3]张敏,毕惠琴.试论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2).

[4]陈韫韬.小学数学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

作者简介:

杜厚娴,江苏省新沂市,江苏省新沂市草桥镇周嘴中心小學。

猜你喜欢

育人价值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论音乐剧走进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