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粮于技”视角下粮食物流体系的完善思考

2020-06-08王宝成逄艳波

商场现代化 2020年8期

王宝成 逄艳波

摘 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中央对确保粮食产能的新思路和新途径。这对我们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粮食生产可持续增长提出了更高要求。粮食物流是指粮食流通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和过程,包括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等等。随着现代化发展,粮食物流体系也对物流基础设施、物流运作模式和物流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藏粮于技”的时代需求下,必须要将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应用到粮食流通的所有环节和过程,不断提升粮食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依靠科学技术来推动粮食流通“四散化”及高效低耗管理目标,实现粮食物流与供求的平稳发展。

关键词:藏粮于技;粮食物流;粮食产能

在国家粮食局“粮安工程”深入推进的引导下,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部署也逐渐得到落实。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基层农业问题的意见与建议后,强调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也就是粮食生产要以科技为支撑,走现代粮食产业发展道路,提升发展质量,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此背景下,粮食物流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引发现代粮食物流体系进一步完善建设的思考。

一、相关理论基础

1.“藏粮于技”的内涵理解

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粮食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科技应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我国农业经历了过去几十年粗放式的规模发展时期,目前需要逐渐摆脱资源束缚,而更多地依靠科技力量来提高发展质量,实现更持续稳定的增长。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说要“藏粮于技”的深意。因此,我们不但要向土地要粮,还要向科技要粮。内涵式的发展道路,意味着加大对粮食生产和粮食流通科技的研发与应用,通过更先进的生产技术来保护土地生态,提高粮食作物品质,通过更高效的流通与管理技术,提高粮食物流运作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好环境资源,保障粮食供需平衡,给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2.“粮食物流体系”的定义及构成

粮食物流是指粮食从收购、仓储、运输、配送等一系列的物流过程和环节活动。随着现代化发展,粮食物流体系也对物流基础设施、物流运作模式和物流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运作方式科学规范、信息服务高效精准。这些都需要现代科学技术来实现,通过良好的建设规划、先进的管理模式、针对性的仓储技术、信息系统平台等等要素的协同,让粮食从采购到运输到配送的整个环节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无缝对接,高效运行。粮食流通的网络设置科学、物流过程高效,储运装卸“四散化”、管理与技术信息化与标准化,这就是高效低耗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

二、建立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对于实现“藏粮于技”的重要性

第一,降低粮食流通成本。我国粮食在物流环节的成本占比偏高,粮食零售价格的20%多是来自于物流成本,而这与发达国家10%左右的粮食物流成本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运输环节造成的粮食损耗在160亿斤左右。因此,“藏粮于技”背景下完善粮食物流体系,实现“四散化”装卸和运输,能从整体上降低成本,提升流通效益。

第二,转变粮食营销观念。我国不断开放国内粮食流通市场,国外大型粮食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国外大型粮企由于良好的营销管理与先进的物流技术,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因此,传统的粮食物流产业需要更新观念,适应市场竞争环境,围绕消费者需求来进行主动营销,提升自身竞争力。

第三,提升粮食综合实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粮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工业原料,对于国家安全和民生稳定均有着重要意义。通过现代粮食物流体系的构建,提升我国粮食生产、流通与销售的先进性,有利于增强我国粮食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其持续性发展,更好地实施国家粮食安全保障。

三、“藏粮于技”视角下制约粮食物流体系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因素

1.现代物流意识与观念

我国粮食从田头到餐桌的物流成本占粮食零售价格的20%多,比发达国家高出10%左右,由于运输物流相对落后,造成运输环节损失,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不利影响。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不重视现代物流的改造提升,没有把物流提高到战略高度来对待,导致粮食产业的整体物流体系还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粮食物流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分散经营,由于一直以来欠缺粮食生产布局、基础规划、加工增值、信息交流等方面的系统安排,企业之间各自为战,在采购仓储、运输和装卸等方面无法协同,导致物流体系效率不高,效益偏低。

2.信息化建设水平

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升运作效率,促进多方可以更快地做出相应调整。因此,信息化建设水平是现代粮食物流体系构建的重要因素。但由于我国过去几十年粮食生产规模化发展的影响,信息化建设滞后于粮食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从总体上看,目前粮食物流中心和粮食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物流信息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技术水平较低。这导致粮食流通领域的信息质量低下,影响物流运作效率。

3.人员的结构与素质

粮食物流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实践,需要高技术、高层次的人才,部分企业发展求稳求平,忽视对高水平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通过调查显示,很少有粮食物流相关的大中型企业与粮食院校、科研院所、商业伙伴和培训机构,搭建行业、企业、高校多方联动平台,有计划地建设粮食物流行业的专业人才。企业在订单招生、定向培养、行业人才平台建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强化推进。

4.物流资源的整合协调

粮食物流体系是关系到粮食的采购、存储、加工、运输、配送等多個环节和多个主体。需要每一个主体及时沟通,整体协作,通过无缝对接,来确保物流体系平稳运转。但是受到经营政策、管理经验、运行机制等多方面的影响,粮食物流体系的资源整合协调没有做到位,使粮食物流运作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物流体系中的多个主体相互独立运作,基础设施布局无序化,粮食流通随意化,影响粮食物流的体系运行。粮食物流体系需要遵循一体化和协同化的理念,才能实现高效运作。但是,近年来,由于粮食物流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运行发展相对分散,缺少对整个粮食物流体系的规划和考量,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和针对性的引导、扶持措施,物流资源分散,相互配合的深度不足,无法适应现代市场和粮食交易的快速变化需求,也没有发挥物流体系运作特有的整体效益。

四、“藏粮于技”视角下加快构建现代化粮食物流体系的对策建议

1.加快资源整合,实现物流信息化

资源整合要对物流环节中的所有人力物力进行优化配置,这需要国家的推动和各级政府的协调与实施。加强信息网络系统平台的建设,对地域跨度大的粮食物流实现有效调配和监管,确保各个环节和过程能够高效运转,从而推动粮食物流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第一,从基础建设来看,政府要帮助粮食物流体系中涉及的各个地区建设面向内部和外部的信息窗口,通过权限设置,建立有利于信息沟通的系统平台。各级政府要加快本地区信息窗口的建设,完善网上信息分享平台,及时、完整、准确地公布粮食信息在平台上。同时,还要加大对信息平台的应用宣传与推广,让粮食物流体系中的多元主体能够及时获取所需的相关信息,同时也要明确自身责任,及时更新物流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二,除了加强应用,还要致力于信息系统的技术开发,在仓储管理、环境预警、运输管理等各方面,加大实用性强的软件系统开发,结合各地区和各物流中心的具体情况,合理进行应用管理。基础信息网络平台构建完成后,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粮食物流网上交易体系的完善,除了网上信息发布和物流监管网络平台,还要大力建立网上交易平台,通过多元参与的方式,让粮食购买和粮食供应更适应市场供需变化的规律,以此促进粮食交易信息流通的有效性和即时性,降低粮食交易信息的沟通成本活动。有了信息网络系统,多方主体可以及时了解粮食物流相关信息,让粮食物流体系中的各个环节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有关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各物流网点的情况合理调配粮食,减少粮食库存压力,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最大程度地利用好存量粮食。

2.调整资产布局,实现粮食储运装卸“四散化”

围绕现代粮食物流市场体系的建设目标,改善基础设施,完善中心功能,促进粮食物流“四散化”(散储、散运、散装、散卸)功能的提升。加强配套的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将不符合“四散化”要求的仓型结构进行优化,按照不同粮食品种的储存要求和出入仓要求,改造仓型,提高中转和快速发放能力。加大仓储高科技,例如智能通风系统、粮情检测系统和出入库收发系统,通过技术应用实现绿色仓储。完善粮食运输体系建设,完善物流中心的道路建设,铁路运输和水运海运的码头设施建设,拓宽三者的协同服务功能,实现水、铁、公三种运输方式的连接和互动,实现粮食运输中的无缝对接。实现储粮动态管理,形成数据动态采集、分析与处理,使储粮在安全与品质上得到保证。

3.推动技术升级,实现粮食仓储标准化与规范化

倉储标准化与规范化是完善粮食物流体系的推动力,完善了仓储标准体系,粮食物流体系就能为提高质量做出不懈努力。加强配套的粮食仓储功能完善,按照“四散化”功能要求,配备现代化的储粮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将粮情监测、机械通风、环流调试等绿色新技术应用其中,实现粮库的科学化管理。在铁路方面,建设平房仓火车散粮接收和发放设施,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提高中转和快速发放能力。以安全保供为核心,结合当地实际,建设适用性强、科学高效、运行稳定的粮食储备体系。储备粮轮换率要面向市场适应市场需求,适当增加储备粮轮换次数,达到缩小新旧粮价差的目的,同时也确保储备粮食常储常新,提高粮食收储企业的综合效益。改善粮食的储备设施和企业规范化管理活动。推广成熟有效的储粮技术,提高粮库在免熏蒸、准低温储粮方面的应用,朝着生态储粮方式发展。推广无公害防虫防霉监控技术,提高绿色环保和科学储粮水平,推进仓储管理科学化现代化发展。

五、结语

粮食是关系国家稳定和民生基础的特殊商品,粮食产业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我国粮食物流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必须不断优化资产配置,适应外部环境,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运作经验,在做好宏观调控的基础上,让粮食物流体系走上现代化与专业化的道路,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保障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推力。

参考文献:

[1]彭锁.我国粮食安全中粮食储备体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9(07):5-9.

[2]杨海波,许彩慧.构建新的粮食安全观:藏粮于地、藏粮于技[J].领导之友,2016(21):22-27.

[3]陈杰,杨俊,吴军辉,司慧萍,林开颜.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发展现状与趋势[J].农学学报.2018(09):89-94.

[4]包梦玉,白璐璐.我国粮食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9(03):73-74.

[5]倪智伟.我国粮食储备体系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09):57-60.

作者简介:通讯作者:逄艳波(1974- ),女,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佳木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