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网购消费问题探析

2020-06-08杨潇潇

商场现代化 2020年8期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到了新的时代,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快速提高。自十八大以来,我国不仅是只一味的追求社会经济平稳的发展,而且也在大力倡导人民群众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适度消费。新时代大学生既是当代社会中一种特殊的消费群体,又是国家未来的栋梁。研究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和行为,不仅是顺应了国家经济新常态下的消费趋势的的必要手段,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切实需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方位的普及,一种前所未有的购物模式——网络购物市场,在新时代大学生群体中迅速扩散开来。对比传统的购物模式,网络购物以绝对的优势普及到世界各地,买卖双方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商品的交易,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商品交易的成本,提高了商品的流通性和交易的效率。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网购;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近几年来,随着网络在我国各家各户全面的普及,网络购物也开始逐渐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网络购物的兴起也正是符合了现代年轻人所追求的快节奏、高效率的消费方式。新时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更加能够接受新鲜事物的出现。网络购物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原有的购物方式,而网络购物已经成为新时代大学生购物消费必不可少的方式。与此同时,网络消费的快速发展也导致了一些刚刚成年的大学生出现了非理性消费的行为,过度消费、攀比消费、盲目消费的问题接踵而来。

一、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购物消费的现状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截止到2019年6月,我国的网络购物消费用户人数已经达到6.39亿,较2018年年底增长了2871万,已经占网民整体人数的74.8%。从网络购物的网民年纪分布来看,在校大学生的比例正在不断增长。网络购物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丰富了在校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但是同时,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购物,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出现了超前消费,入不敷出等一系列非理性消费的问题,对身心成长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在实现了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后,就会产生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而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讲,网络购物消费就是在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质量之余,又能满足精神需求的最佳方式之一。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网络购物消费持积极的态度,随着网络购物平台种类不断地发展变化,大学生对于网络购物的参与度持续高涨。在网络购物风靡全世界的今天,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可以表现为:多数可以做到适度购物消费,追求务实的理性消费,精神需求与实际需求相结合的合理消费,但是仍然有少数在校大学生在网络购物消费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购物消费存在的问题

1.虚拟购物容易滋生攀比消费

在王妙的《消费者行为分析》中提出的对消费心理的定义是,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消耗商品过程中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大学生的网络购物消费意识往往受自身对产品的喜好、审美和需求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大学生就是在消费意识认知的环节出现了一定的问题。由于大学生刚迈入多元化的大学校园,很多大学生第一次拥有一定数量的经济支配权。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比较脆弱,在一些不良平台的引诱消费下,极容易沉迷于虚拟购物中,一些自控能力不强的大学生通过互相攀比消费获得认同感和优越感。例如,当看到身边的同学都在穿名牌的衣服和使用昂贵的电子产品时,就会不自觉地羡慕对方,也想感受同学们羡慕的目光,而大学生的自制力不强,很容易为了享受物质生活,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选择一些超出自身所能承受水平范围的消费。这种攀比性消费心理不仅对大学生自身成长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且对家庭也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2.网络购物消费结构不合理

随着社会经济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购物的方式和内容逐步多元化。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普遍比较好奇,一些大学生在接受新鲜事物的同时,却忽略了网络购物消费结构的合理性。主要表现在:物质消费占每个月生活总消费的大部分,精神消费却只占每个月生活总消费极小部分,有些大学生对于精神消费的开销甚至为0。多数大学生通过网络购买日用品、衣物、化妆品和奢侈品,几乎极少数大学生会定期在网络上购买书籍和学习课程。从在校大学生日常的网络购物支持种类可以看出,日用品、衣物、化妆品是购买数量最多的三类产品。大学生对自己外表较为看重,这也是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例如,一些大学生每个月娱乐消费、情感投资消费和非必需品消费占了生活费的绝大部分,無形中缩减了伙食费、学习资料费等。由于不必要的网络购物消费的增多,再加上无计划的消费支出,导致了一些大学生消费结构不够合理。

3.网络购物消费存在非理性消费行为

由于网络购物消费的特殊性,购买商品方式便捷快速和虚拟支付的普及,使人们考虑判断做出购买决策的时间大幅度降低,导致大学生的网络购物消费多数情况下都是在缺乏理性消费思考之下一时冲动下进行的,只凭一时的感觉而产生的非必要的消费,这种冲动消费心理的消费产生迅速,消失也迅速。冲动消费势必会引起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有些网购回来的商品不是大学生所必需的。例如,有些大学生会在每年的各类网络平台促销的节日中,大量购买一些非必要的低价商品。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参与过很多次网络平台促销活动,购买的人数多,而且价格也很便宜,所以说明商品本身还是不错的。”还有一些大学生盲目从众,跟风购买自身没有实际需求的一些商品。他们认为:“有些商品在购买以后会产生了后悔心理,就退了;有些产品买回来觉得自己也能凑合用,于是就留下来了;有些产品用过后才知道质量不好,但是价钱便宜,退货麻烦,最后自己处理掉了。”

4.网络购物消费风险意识不强

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往往对网络消费购物风险性认识不足,再加上网络监管平台执行力度不足,导致一些大学生网络消费成瘾,整日沉迷于网络购物和游戏中无法自拔。而网购的商品又不能直接进行接触,往往商品的质量不能保障,而同类商品在网络购物平台上的价格差异也很大,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很容易造成买卖纠纷。由于在校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只能依靠父母,每月生活费用已经不足以支撑网络购物的欲望,更有甚者通过网络平台贷款、校园“裸贷”来满足自己的购物消费欲望,有些学生最终不堪重负,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例如,一名大二女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从借贷平台“裸贷”了几千元钱,很快“利滚利”滚成了57万元,她无力偿还,放弃学业打工还债,最后因为债款越欠越多,加上“裸照”的曝光和人身威胁,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三、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途径

网络购物消费作为一种新兴的发展事物,还需要正确积极的引导。如果得不到重视,不仅会影响在校大学生的消费观和价值观,造成人际关系的认知扭曲,增加学校素质教育管理的难度,甚至也会对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正确消费观的途径可从:自我教育、学校引导教育、家庭监督教育和优化网络消费环境这四点进行逐一攻破。

1.提升自我教育

由于大学生刚迈入成年阶段,三观还没有完全定型,对于网络购物消费的好奇心理和情绪波动影响比较大,再加上网络购物平台的诱惑等一些外在的因素所影响,使他们对网络购物消费充满了不稳定性。所以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首先,必须要加强自身对外界不良因素的自控力,规范自身的网络购物消费的行为习惯,通过提高自身的素质抵制不良的网络购物消费的侵蚀。其次,大学生要转变原有的消费习惯方式,根据自身需求制定消费方案,树立绿色理财的意识,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最后,追求理性的消费思想,既要明确网络购物消费的真正目的,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性,按照自己实际需求情况出发。

2.学校进行引导教育

大学校园是在校大学生生活活动的主要场所,学校应当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首先,应该大力弘扬正确绿色的消费观念。引导大学生在网络购物消费如何做到适度消费、理性消费,不冲动、不浪费。其次,开设帮助大学生正确理财的课程教育。目前绝大多数的高校都缺少消费观相关课程的开设,高校应该做到根据大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开设相关的理论课程,引导大学生如何正确绿色地理财。最后,增设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应当加强建立一个绿色、健康、正确的消费氛围,开展一些绿色消费的主题活动,真正做到融入到实践中去。

3.家庭的教育监督作用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应当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消费观,可以帮助其建立正确的消费观,控制合理的网络购物消费,发挥出家长示范榜样的作用。首先,从小开始引导了解正确的消费观。亚当·斯密曾经说过“家庭教育是自然女神的设置,而学校教育是人为的设计。”所以,家长应当从小开始培养孩子节约的观念,引导孩子量入为出,合理消费。其次,家长要发挥出榜样的示范作用。父母的消费观念会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所以家长必须要做好示范榜样的表率,以身作则教育孩子。

4.改善网络消费环境

网络平台已经成为新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网络平台发布宣传的内容对大学生的消费观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些不良媒体为了商业价值的追求,在网络上大肆宣传消费主义的内容,对大学生的消费观造成了认知的偏差。首先,加强网络媒体的理性消费的宣传。网络媒体作为一种传播工具,应当发挥其自觉性,宣传积极向上的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其次,净化网络消费的风气。随着西方国家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流入到中国,一股腐化的消费思想在我国开始兴起。政府和网络媒体应该合力加强宣传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真正的深入民心,加强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使社会主义优秀的文化内容融入到每个人的意识形态领域中去。

四、结语

新时代大学生已经逐渐成为网络购物的主力军,网络购物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在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但在网络购物盛行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非理性消费的问题。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可以做到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进行网络购物消费选择,合理理财、适度消费,但是仍然有少数在校大學生依然存在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等非理性消费行为。网络购物是一把“双刃剑”,因此,面对网络上源源不断的消费诱惑,我们要理性地对待网络购物行为。

参考文献:

[1]王妙.消费者行为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8:8.

[2]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谢宗林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279.

作者简介:杨潇潇(1994.09- ),女,辽宁省锦州市人,研究生,渤海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新时代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高中生日常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调查研究
中国文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生命教育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策略
新形势下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是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力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战略 思维能力的培育
解析新时代高校辅导员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包装设计的发展特征(1978—2000年)——消费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