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刀辅助下扁桃体切除术对扁桃体炎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2020-06-08陈伟章陈凯张志雄
陈伟章,陈凯,张志雄
(梅州市人民医院 耳鼻喉一科,广东 梅州 514000)
扁桃体炎为发生在扁桃体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异物感、咽部不适、刺激性干咳等[1]。若不及时治疗可向周边组织扩散,经血液播散至其他重要器官,引发急性喉炎、心内膜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降低生活质量[2]。扁桃体切除术为治疗扁桃体炎的有效方法,传统术式包括扁桃体剥离术、扁桃体挤切术等,切除效果理想,但对患者创伤较大,不利于预后[3]。近年来超声技术不断进步,在临床应用广泛,本研究对扁桃体炎患者实施超声刀辅助下扁桃体切除术,旨在观察其对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收集时间于2017 年8 月至2019 年8 月,选取扁桃体炎患者60 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 例。对照组男性18 例,女性12 例;年龄3~58 岁,平均(30.52±2.16)岁;病程1.0~8.0 年,平均(4.63±0.98)年。观察组男性20 例,女性10 例;年龄3~59 岁,平均(30.55±2.21)岁;病程1.5~9.0 年,平均(5.68±0.95)年。将各组一般资料纳入统计软件内分析后,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扁桃体切除术手术指征;患者均意识清晰,可清楚表达自身意愿;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订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凝血障碍者;合并血液疾病者;精神疾病者;无法耐受手术者;存在沟通障碍等不能清楚表达自身意愿者;临床资料不完善者;合并肝肾等功能不全者;有手术禁忌症者。
1.3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应用开口器将口腔撑开充分显露扁桃体,以抓钳牵拉扁桃体朝内下方移动,对腭舌弓处粘膜弧形切开,沿扁桃体将其他腭咽弓处的粘膜切开,找到白色包膜后,从上至下对扁桃体进行剥离,随后应用圈套器套出扁桃体,并应用棉球行压迫止血,若出血较多,行结扎止血操作。
观察组于超声刀辅助下实施扁桃体切除术,所用仪器为超声切割止血刀(美国强生公司生产,型号:GEN300),以DAVIS 开口器将扁桃体及下极充分显露出来,应用抓钳夹住扁桃体中端轻轻向下牵拉,沿扁桃体上端至三角襞下端弧形被膜行切开处理,超声刀预凝处理切开线,直到周边组织变成苍白色为止。随后沿着扁桃体上端被膜,通过切、吸、凝、分等方式对扁桃体进行交替切开,并对周边间隙进行分离操作,切开至三角襞下段,完整切除三角襞淋巴组织。对创面进行仔细检查并彻底止血,无活动性出血后术毕。
两组术后均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3 d,嘱患者保持口腔清洁,术后6 h 可进食凉的流食。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情况,记录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饮食恢复时间、咽痛时间。应用视觉模拟法(Visual Analologue Scale,VAS)对两组术后1 d、3 d、7 d 疼痛程度进行测评,分值0~10 分,0 分表示无痛,1~3 分为轻度疼痛,>4~6 分为中度疼痛,>6 分为剧烈疼痛,分数越低提示疼痛越轻。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观察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 ± s)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 ± s)
2.2 术后VAS 评分
观察组术后1 d、3 d、7 d 的VAS 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VAS 评分比较 ( ± s,分)
表2 两组术后VAS 评分比较 ( ± s,分)
2.3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较对照组的26.6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比较 [例(%)]
3 讨论
扁桃体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手术为其有效治疗手段,既往临床对该病多应用传统扁桃体剥离术,切除效果较为理想,但此术式对患者创伤较大,手术操作时间较长,术中出血较多,容易增加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风险,可延长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不利于预后[4-5]。近年来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对扁挑体炎的手术方法发展为电刀、微波、超声刀等技术下扁桃体切除术,其中超声刀技术日趋成熟,临床发现其具有操作性强、安全性高等优势,逐渐将其用于咽喉部手术中,并取得较好效果[6]。
超声刀辅助下扁桃体切除术作用机制为利用压电装置将电震动转变成物理震动,超声频率发生器使金属刀头产生机械振荡,可使组织内水气化,导致蛋白质氢键断裂,对组织进行切开或凝固,可发挥牢固的凝固作用[7]。与传统扁桃体剥离术相比,超声刀辅助下扁桃体切除术操作更为精准,解剖层次较清晰,可使视野更加清楚,利于减少对周边组织的损伤,缩短手术时长,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提升手术安全性[8]。疼痛为扁桃体切除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可对患者术后饮食恢复、睡眠质量等造成严重影响。疼痛原因与术中机械性及热损伤周边组织相关,术中机械牵拉组织可对周边组织造成损伤,术中创面、肌肉组织舌咽神经、迷走神经感觉纤维等暴露,加上大量炎症因子释放可对肌肉组织形成刺激,造成神经过敏、肌肉痉挛等,使得咽部疼痛程度加重[9]。
传统术式牵拉刺激可对肌肉组织造成损伤,加重术后疼痛程度,超声刀辅助下术中牵拉刺激较少,对肌肉组织损伤较少,且术中可利用内生热效应使胶原变性,可对扁桃体窝进行覆盖以发挥保护作用,利于减轻术后疼痛[10],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促进康复。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VAS 评分等指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超声刀辅助下扁桃体切除术应用价值较高,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咽痛时间、饮食恢复时间,可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术后疼痛程度。观察组并发症率比对照组低(P<0.05),提示超声刀辅助扁桃体切除术可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利于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超声刀辅助下扁桃体切除术可促进扁桃体炎患者术后康复,也能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