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
2020-06-06倪彩红
倪彩红
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通过思考挖掘知识的本质和内涵,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和情感,获得理性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道德品质。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课堂互动的方式来习得知识,深化情感,提高认识,培养核心素养。
一、自主内化基础知识——明确知识根本
学生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够内化知识,提高认识,形成自己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中的“生活需要法律”时,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学习知识。学生通过对教材的阅读,认识到生活中有很多种法律,正因为有了这些不同种类的法律,才使人们的生活井然有序。要是没有这些法律,生活就像没有交通信号灯的马路,一片混乱。通过自主探究,学生会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进而主动探究:法律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在原始社会,人们用什么方式来约束自己?统治者制定法律的目的是什么?法律有什么特点?依法治国的要求和意义是什么?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会逐步了解基础知识,形成自己的认识,在探究中理解知识。
二、典例剖析疑难困惑——掌握知识难点
面对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要通过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使学生可以在剖析中解决困惑,形成自己的思路,形成对难点的清楚认识。教师可以通过剖析典例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帮助学生在具体的事例中形成正确的观点,突破理解上的瓶颈,形成对知识客观而正确的认识。例如,在“生活需要法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案例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家长网上购物的经历:他们在买到了不满意的商品,或者收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时,都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的?学生会回忆其生活中的经历,由于有购物平台的帮助,在买到不满意的商品后可以通过退货或者调换的方式来解决。还有,有些人酒后驾车,这存在巨大的隐患,可能会导致交通事故。通过这些具体的案例分析,学生会明白之所以社会井然有序,生活安好,就是因为有法律的存在。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生会理解知识难点,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研透知识梳理框架——控制知识体系
学生通过探究和分析形成对知识的系统性认识,在大脑中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很多时候都是孤立的。但是,如果他们能将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就会梳理出一個完整的知识框架,之后往框架中补充知识,会使知识更加丰满,认识更加深刻。例如,在学习本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梳理本课的知识体系和框架结构,引导学生形成系统性的认识。学生在梳理中会认识到本课的主要内容就是理解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理解法律是如何产生的,法律的含义和本质,在此基础上理解法治的含义、要求、意义,并且掌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学生在对知识的梳理中会把每一个知识点都总结到,把每一个方面都概括到,形成自己的系统性认识。
四、拓展思考研读蕴意——分析知识价值
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语言简练,引入的故事精彩,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本课学习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总结后就会认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必不可少的规范,它保护了人们的权利,规范了生活秩序。面对任何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不要通过武力或者暴力来解决,而是要通过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如果无法协调就要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只有通过依法治国的方式,才能使国家强大,人民的生活幸福稳定。为此,作为学生,要学法、知法、懂法,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促进祖国繁荣昌盛。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学生需要参与其中,通过体验和思考的方式来探究,在思考中深化认识,在体验中感悟思想,在探究中内化情感,从而提高道德修养,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