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日常学习评价策略研究

2020-06-06黄干如

教师·下 2020年12期
关键词:素养为本评价策略化学教学

黄干如

摘 要:为有效开展化学日常学习评价,使学生的学习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文章基于化学核心素养,构建了目标导向、有效反馈、推进学习和支持保障的日常学习评价策略体系,提出了明确恰当的学习目标、“教、学、评”一体化、典型作业示范、及时性学习评价、描述性作业评价、优化课堂提问、学评案、同伴评价、增强学习动机的评价、以学习性评价理念作指导、提高师生的评价意识与技能11条具体策略。

关键词:日常学习评价;评价策略;学习性评价;素养为本;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10-27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6-0091-03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化学日常学习评价是化学教学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化学学习评价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要求教师“积极探索开展化学日常学习评价的有效途径、方式和策略”。本文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日常学习评价策略研究,从目标导向——“我要去哪里?”、有效反馈——“我在哪里?”、推进学习——“我如何去?”和支持保障——“如何保障我去?”的维度,系统构建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日常学习评价策略体系,充分发挥日常学习评价的导向、反馈、促进功能,使学生的学习能时刻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

一、目标导向的日常学习评价策略

学习目标是教学与评价的灵魂。学习目标不仅告诉学生“我要去哪里”,而且还为学生提供学习导向——“我要变得更好”。教师应在教学开始时,让学生知道各章节、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通過评价让学生明了具体任务。明确恰当的学习目标、“教、学、评”一体化和典型作业示范三策略,能在教学过程中持续发挥目标导向作用。

(一)明确恰当的学习目标

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可以引导教学、学习和评价,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任务,产生学习的动机;恰当的学习目标是与教学需要、学生学习水平相匹配的,它有助于学生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获得学习成就感。在确立学习目标时,教师应树立“素养为本”的化学教学观念,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化学学业质量标准来确定学习目标,并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将学习目标落实到每节课。

(二)“教、学、评”一体化

有效教学的根本是教、学、评三者目标的一致性。教师应紧扣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主旨,运用“教、学、评”一体化策略,注重教学与评价在目标、任务、方式三方面的整体性、一致性设计,通过评价学生在问题讨论、方案设计、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活动中的表现,准确诊断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明确学习目标,明确下一步学习的方向。

设计评价任务时,应立足教学的整个环节来促进“学习链—教学链—评价链”的建立,树立评价即学习的意识,让评价任务贯穿学习的全过程,一体化考虑课前、课中、课后,并与课后作业、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多种形式结合。同时还应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任务设计中,使学生获得评价信息,促进深度学习,达成学习目标。

(三)典型作业示范

典型作业指具有代表性的好作业和差作业。运用典型作业示范策略,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学习情景,深刻理解学习目标,发挥目标的导向功能。例如,在学生写出甲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离子方程式时,典型的好作业能提供化学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示范,发挥目标导向功能。而典型的差作业在相关的化学用语书写和配平两个方面,反映出学生在物质结构、模型认知、化合价、氧化、还原等方面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与目标的具体差距。通过典型作业的示范导向,改善学生的学习。

二、有效反馈的日常学习评价策略

学习性评价为学生提供的是有针对性的反馈。这种反馈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程和与目标的差距,明确“我在哪里”,对下一步学习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有效反馈还将对学生产生长期的影响,即产生牢固的自我效能感,相信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学习就能且必将取得进步。及时性学习评价和描述性作业评价是日常学习评价的有效反馈策略,前者强调评价的时效性,后者关注评价的质量。

(一)及时性学习评价

及时性学习评价是指在时间上不拖延、即时的学习评价,是评价主体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的及时回应。桑代克的效果律指出:人们看到了自己努力学习的效果后就会增加学习的行为。及时性学习评价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与学习目标的距离。

及时性学习评价在课堂上常表现为即时评价,如教师对学生的答问、实验操作和课堂练习等学习活动的即时回应。当然,这种即时评价应根据学习实际有一定的时延,如学生回答问题后,应让他(她)及全班同学有一定的反思时间。

及时性学习评价还体现在对学生课后任务完成情况的及时评价,时间间隔越短,评价效果越好。提倡课堂作业当堂评价,日常考试、课后作业第二天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

(二)描述性作业评价

教师常用对(√)、错(×)和分数的形式评价作业,这不仅缺乏对学生改进学习的指导,而且还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分数,容易忽视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好的策略是采用描述性作业评价,即用描述性语言,对作业作出肯定、否定及改进性的评价。通过具体、准确的描述,使学生获得在哪些方面好或不好、如何改进等具体的反馈。如用“化学方程式书写规范”“实验现象描述全面、准确”等这些肯定性的描述性评价,会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树立学习自信心,明确在这些方面可以坚持“这样做”。而“你写出了看到的现象,但本实验还可以通过哪些感官去观察?还会发现什么现象?”这样的描述性评价既让学生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又启发、鼓励学生去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引发深度学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描述性作业评价体现的是质性评价理念,教师用心观察学生在作业方面的表现并作描述与解释,洞悉学生学习的特点和状态,为学生进一步成长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使用该策略的关键是对学生作业中学习证据的收集和基于学习证据的反馈,反馈越具体、详细,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性越强。

三、推进学习的日常学习评价策略

推进学习的日常评价策略是在师生知晓学习目标(我要去哪里?)和学习状况(我在哪里?)的情况下,有效改进学习,不断缩小与学习目标的差距,最终达成学习目标的策略,即解决“如何去”的问题。具体策略主要有:优化课堂提问、学评案、同伴评价和增强学习动机的评价。

(一)优化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具有诊断、发展的评价功能,是推进教学十分有效和必不可少的环节。有效提问是师生交流的桥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不断地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品质进行诊断评估,适时调整和完善问题的结构以促进学生学习。优化课堂提问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开放性取代封闭性。教师应尽量少提简单的封闭性的问题,如“有人说纯碱不是碱,你同意不同意?”这种封闭性问题,学生只能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这样提问既不能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他们对纯碱、碱、盐这些概念理解与否,又不能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课堂气氛表面上活跃,但学生学习却停留在浅层。当将问题改为:“有人说纯碱不是碱,你怎么看?”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时,则能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内在本质、关系作深入的思考。同时,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即时进行 “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看?”等开放性评价、追问,不仅有助于学生厘清概念、解决问题,还有利于教学的推进。

(2)以“素养为本”的问题取向。以“素养为本”的提问与评价不是仅针对问题所涉知识的是和非,而是针对学生个人的观点或思想,指向学生素养。例如,对“为什么纯碱溶液加热后去油污效果更好?”这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按平时“训练”的习惯和“标准”答案用水解平衡移动的原理来回答。当改为“你认为,为什么纯碱溶液加热后去油污效果更好?”时,学生思维被激发,也更愿意答出自己的想法,有些学生会从新的视角考虑到油污在热水中溶解度增大。

(3)增加真实情境的问题。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更具生命力,更能引发学生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欲望,更有利于联系生产、科研和生活实际。例如,教“氯”时,教师提出 “人们每天吃饭都要摄入一定量的食盐,你们知道食盐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 的问题,在学生回答后继续发问:“NaCl主要来自哪里?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晒盐的原理是什么?”从生活中的吃盐入手,引导学生说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进而引发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深入学习。

(4)有合理的梯度。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存在差异,且学生的认识水平是逐步提升的,因而问题设置与评价应是递进式的、有层次的。例如,在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过程中,应通过有梯度的设问,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每一项实验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可设置这样的问题“在刚才的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NO是怎样产生的?”“NO、NO2与硝酸溶液之间有什么关系?”等,促进学生发展推理思维,提升认识水平,逐步形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二)学评案

当前,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流行使用一种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方案,通称导学案。然而这种导学案只有学习任务,没有评价任务,更没有将评价作为学习的一部分,难以实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设计意图。“学评案”指在导学案中增设与学习任务同步的评价任务,使评价与学习融为一体,即融入了学生自我评价的新型导学案。

学评案通过任务引导、评价反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很好地通过发挥自评功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策略。编制学评案的关键是学习、评价过程的设计须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同伴评价

同伴评价是让学生对彼此的学习情况互相评价、相互讨论并提出修改建议的学习活动,对促进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同伴评价的方式多样,结对互评、小组互评和“小专家”评价是常用的三种方式。

结对互评一般在同桌或者前后桌同学间进行。这种基于学生固有的课堂座位结构的结对方式,操作方便。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合理组合结对的同伴,更好发挥结对互评的作用。小组互评主要用于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互评时常会得到其他成员的补充和完善,甚至引起反对或辩论,促进小组成员深入学习。“小专家”评价是由学生充当评价“小专家”,在具体的学习任务中作“专门”或“专业”评价的一种方式。这些“小专家”一般由学有余力且有较强评价能力的学生担任,常用于学生分组实验、小组合作学习和作业分组批阅。操作时,每组可安排一名“小专家”作现场指导或评价,可面向全班作点评。对“小专家”来说,每一次评价都是一次难得的锻炼能力、发展素养的好机会。

(四)增强学习动机的评价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中,动机是核心因素,是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基础和前提。故在日常学习评价中,要把学习动机作为重要的突破口,以学习动机促进其他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并把学习兴趣、态度等非智力因素转化为保持与促进学习活动的强大动机。

第一,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日常学习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明确学习的主动权在学生自己的手中,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第二,日常学习评价应尽量指向内因性学习动机,如兴趣、好奇心、好胜心、上进心、自尊心、责任心、荣誉感、自我实现、理想等,它比外因性学习动机的推动力更大,持续的时间更长。诚然,对学习动机较弱甚至无学习动机的学生,恰当地运用表扬、赏识等增强外因性动机的评价来引发和推动学习仍然必要和有效。第三,尽量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关联。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思想观念和概念会使学习变得有趣、适用。第四,让学习具有挑战性。经常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踮踮脚”“跳一跳”。第五,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性评价,确保所有的学生都得到恰当的评价。第六,给予明确的期望。第七,采纳学生的观点。当评价使学生产生主人翁意识时,学习动机将易被激发,学习任务将完成得更为出色。

四、支持保障的日常学习评价策略

要确保日常学习评价的目标导向策略、有效反馈策略和推进学习策略的有效实施,需要“以学习性评价理念为指导”和“提高师生的评价意识与技能”这两条支持保障性策略。

(一)以学习性评价理念为指导

学习性评价(assessment for learning)是21世纪初出现在国际基础教育改革视野中的一种新的评价理念。英国学习性评价权威专家布莱克(Paul Black)教授认为:“学习性评价指任何其设计和实施的首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澳大利亚评价专家提出:“学习性评价承认评价应当发生于正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学习性评价不同于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它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内部评价,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评价的过程是教和学的一部分,评价既是学习的手段,又是学习的内容,也是学习的结果;学习性评价具有即时性,其根本目的就是让师生清楚如何行动,是“为了学习”的评价。用学习性评价理念来指导日常学习评价,将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功能,发挥评价的目标导向、有效反馈和推进学习的作用。

(二)提高师生的评价意识与技能

师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性评价意识和技能,是发挥日常学习评价功能的重要保障。

大力提高教师的评价意识,增强评价技能。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学习性评价的价值意义,不断增强学习性评价应用于日常教学中能及时改进教学、推动学生的认知发展、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意识,自觉运用学习性评价以服务教学。教师可以尝试从这几个方面修炼、提升评价的技能:一是有效观察、倾听学生。教师应着力培养自身的观察、倾听能力,从学生的表现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习障碍所在,并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二是善于运用适当的评价手段和工具,如采用手机、电脑等信息化手段快速收集并评价学生的课堂作业等。也可以自己开发方便、适用的评价工具。三是恰当表达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善于总结提升自己的口头评价、书面评价、肢体语言评价等评价表达技能,在情感、态度、语言、脸色、眼神、手势等方面运用得当,精细到位。“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运用表情、眼神,无声地评价学生、激励学生,往往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绝妙效果。”四是善于营造民主互信的评价氛围。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生体会到的是情绪轻松、思维紧张的愉悦,自然会发生深度的、生成性的学习,呈现出生动活泼的生命焕发状态。

充分激发学生的评价意识,提高评价技能。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评价对学习的重要意义,知道评价不仅是学习的手段,还是学习的内容,从而充分发挥其评价主体作用,使其在学习中自觉地运用评价手段促进学习。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日常学习评价,应当强调学生会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为自己的学习结果辩护,同时还会评价他人的学习结果。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组织展示、反思、讨论、辩论、自评、互评、小组评价等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评价、践行评价,提升评价的技能。

运用以上评价策略开展日常学习评价时,还需注意两点:第一,每一条策略并非只对应一个功能,如“典型作业示范”除目标导向功能外,也有有效反馈功能。将“典型作业示范”放在“目标导向的评价策略”下,是为了突出其目标导向功能,更好地发挥评价作用。因此,在典型作业示范评价发揮目标导向功能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通过作业示范获得“成功”或“失败”学习经验,获得某些新的概念或方法,获得某些启发等。第二,各策略并非孤立存在, 11条具体策略从目标导向、有效反馈、推进学习和支持保障四个维度构建成完整的日常学习评价策略体系。因此,要将多种评价策略综合运用,以发挥最大、最佳的评价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顾艳丽,罗生全.国外学习性评价的理念与价值——基于文献评论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10):56-60.

猜你喜欢

素养为本评价策略化学教学
“素养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
“素养为本”课程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化学学科“素养为本”的教学实践
基于“素养为本”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尝试和反思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