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种前处理-HPLC法测定婴幼儿配方食品中维生素B1

2020-06-06傅红雪陈万勤刘柱梁晶晶周霞罗金文

食品工业 2020年4期
关键词:等电点谷类乙酸钠

傅红雪,陈万勤,刘柱,梁晶晶,周霞,罗金文*

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杭州 310052)

婴幼儿配方食品中常添加维生素B1以适应婴幼儿的营养需求。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在调控新陈代谢方面有重要作用[1],是维持心脏、神经及消化系统正常运转的必需物[2]。当人体缺乏维生素B1时,可引起多种神经炎症,患者的周围神经末梢出现发炎和退化现象,并伴有四肢麻木、肌肉萎缩、心力衰竭、下肢水肿等症状[3-4]。婴幼儿配方乳粉及谷类辅助食品是婴幼儿除母乳外的重要营养来源,因此维生素B1的添加量对婴幼儿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GB 1076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儿配方食品》[5]中规定,婴儿配方乳中维生素B1的添加量应在14~72 μg/kJ之间;GB 10767—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6]中规定,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中维生素B1的添加量应≥11 μg/kJ;GB 10769—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7]中规定,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维生素B1的添加量应≥12.5 μg/kJ。可见维生素B1含量过高或过低均会对婴幼儿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对一段奶粉。因此,建立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维生素B1的检测方法,对维生素B1的使用监管尤为重要。

目前对维生素B1的检测主要有分光光度法[8-9]、高效液相色谱法[10-11]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12-13]等。其中,液相色谱法是检测维生素B1常用的方法。GB 5009.8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维生素B1的测定》[14]中规定了食品中维生素B1的测定方法,先将试样酸解和过夜酶解,再在碱性条件下衍生,最后利用荧光检测器检测。方法总体耗时较长,繁琐复杂,不适用于实际工作中的批量检测。何丽姗等[15]在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维生素B1、B2时,将乳粉调节pH以沉淀蛋白质,过滤后直接经碱性铁氰化钾衍生,结果回收率良好。还有人在流动相中加入离子对试剂或三乙胺[16-17],利用紫外检测器测定婴幼儿奶粉中的维生素B1,回收率良好。

分别采用国标法(GB 5009.84—2016)、酸解法和等电点法处理试样,优化提取剂和流动相配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婴幼儿配方食品中的维生素B1,为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维生素B1的测定提供理论基础和具体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维生素B1(纯度≥97.0%),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甲醇(色谱纯)、乙腈(色谱纯),德国Merck公司;乙酸钠(分析纯)、盐酸(分析纯)、氢氧化钠(分析纯)、铁氰化钾(分析纯)、正丁醇(分析纯)、异丁醇(分析纯)、乙酸乙酯(分析纯)、木瓜蛋白酶(生物试剂)、淀粉酶(生物试剂),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试验用水(超纯水),取自Milli-Q Reference超纯水系统。

1.2 仪器与设备

安捷伦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配备荧光检测器、安捷伦化学工作站,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赛默飞世尔Multifuge X1R型高速冷冻离心机,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默克密理博Milli-Q Reference 超纯水系统,密理博有限公司;三洋MLS-3780型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温度105~135℃,日本三洋电机公司;梅特勒Seven Excellence型酸度计,精度0.01,梅特勒-托利多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1.3 试样前处理

1.3.1 国标法

称取5 g(精确至0.01 g)试样于100.0 mL锥形瓶中,加入60 mL 0.1 mol/L的盐酸溶液,摇匀后盖好瓶塞放入高压灭菌锅中,在121℃下酸解30 min。用2.0 mol/L乙酸钠溶液调节pH至4.0左右,加入2.0 mL混合酶溶液,摇匀后置于培养箱中37℃过夜(约16 h)。将酶解液全部转移至100 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后过滤,取上清液,备用。准确移取2.0 mL上清液于10 mL试管中,加入1.0 mL碱性铁氰化钾溶液,涡旋混匀后准确加入2.0 mL正丁醇,再次涡旋混匀1 min后以5 000 r/min离心5 min,吸取上层溶液,经0.22 μm有机微孔滤膜过滤,取滤液于2 mL棕色进样瓶中,待测。

1.3.2 酸解法

称取5 g(精确至0.01 g)试样于100.0 mL锥形瓶中,加入60 mL 0.1 mol/L的盐酸溶液,摇匀后盖好瓶塞放入高压灭菌锅中,在121℃下酸解30 min,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并转移至100 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后过滤,取上清液,备用。准确移取2.0 mL上清液于10 mL试管中,加入1.0 mL碱性铁氰化钾溶液,涡旋混匀后准确加入2.0 mL正丁醇,再次涡旋混匀1 min后以5 000 r/min离心5 min,吸取上层溶液,经0.22 μm有机微孔滤膜过滤,取滤液于2 mL棕色进样瓶中,待测。

1.3.3 等电点法

称取5 g(精确至0.01 g)试样于100.0 mL锥形瓶中,加入60 mL 50℃的水,并在50℃下振摇10 min,取出并超声10 min,冷却至室温。用2.4 mol/L盐酸溶液调节试样pH至1.7左右,放置约2 min后,再用2.5 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试样pH至4.5左右。转移至100 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后过滤,取上清液,备用。准确移取2.0 mL上清液于10 mL试管中,加入1.0 mL碱性铁氰化钾溶液,涡旋混匀后准确加入2.0 mL正丁醇,再次涡旋混匀1 min后以5 000 r/min离心5 min,吸取上层溶液,经0.22 μm有机微孔滤膜过滤,取滤液于2 mL棕色进样瓶中,待测。

1.4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衍生

维生素B1标准储备液:准确称取56.1 mg(精确至0.1 mg,相当于50 mg硫胺素)经五氧化二磷干燥24 h的盐酸硫胺素标准品,用0.01 mol/L盐酸溶液溶解并定容至100 mL,摇匀。置于0~4℃冰箱中保存。逐级稀释,得到质量浓度为3,30,60,150和300 ng/L的标准系列工作液。

取2.0 mL标准系列工作液,加入1.0 mL碱性铁氰化钾溶液,涡旋混匀后准确加入2.0 mL正丁醇,再次涡旋混匀1 min后以5 000 r/min离心5 min,吸取上层溶液,经0.22 μm有机微孔滤膜过滤,取滤液于2 mL棕色进样瓶中,待测。

1.5 色谱条件

色谱柱:Shim-pack VP-ODS C18(250 mm×4.6 mm,5 μm)。柱温:35℃。检测器:荧光检测器。检测波长:激发波长375 nm,发射波长435 nm。进样量:15 μL。流速:1.0 mL/min。流动相:称取6.80 g乙酸钠,加水定容至1 000 mL,经0.22 μm水系微孔滤膜过滤后作为流动相A,流动相B为甲醇。流动相配比为A∶B=70∶30。

2 结果与分析

2.1 提取剂的选择

维生素B1本身并无荧光性,衍生化后需立即用强极性试剂提取出来并上样分析,因此提取剂对回收率的影响较大。分别将已知维生素B1本底含量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加入已知浓度维生素B1,采用酸解法处理试样,提取剂分别为正丁醇、异丁醇和乙酸乙酯,测定结果并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1。由表1可得,当正丁醇作为提取剂时,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的回收率均最高。因此选择正丁醇作为提取剂。

表1 提取剂对回收率的影响

2.2 色谱条件的优化

GB 5009.84—2016中采用甲醇-0.05 mol/L乙酸钠(pH 4.0,35∶65,V/V)来检测维生素B1。但实际检测中发现,当甲醇比例为35%时,柱压往往过高,影响色谱柱的使用寿命。且配制流动相需调节0.05 mol/L乙酸钠溶液的pH,较为繁琐且试验过程中pH波动较大。

因此,分别采用甲醇-0.05 mol/L乙酸钠(pH 4.0,35∶65,V/V)、甲醇-0.05 mol/L乙酸钠(35∶65,V/V)、乙腈-0.05 mol/L乙酸钠(35∶65,V/V)、乙腈-0.05 mol/L乙酸钠(30∶70,V/V)、甲醇-0.05 mol/L乙酸钠(30∶70,V/V)作为流动相进行试验。结果表明,0.05 mol/L乙酸钠的加入可使维生素B1的保留时间增加,峰形得到明显改善;且未调节pH时,已经能将维生素B1与样品中的其它水溶性杂质分离开来。甲醇和乙腈对峰形影响的区别不大,考虑到甲醇较乙腈毒性更小且更经济,因此采用甲醇;但甲醇比例为35%时柱压过高,当降至30%时可明显降低柱压,且对峰形无明显影响。因此,决定采用甲醇-0.05 mol/L乙酸钠(30∶70,V/V)作为流动相。

按色谱条件对0.607 mg/L维生素B1标准溶液进行测定,其标准溶液色谱图及婴幼儿配方奶粉样品色谱图见图1和图2。

图1 维生素B1标准溶液色谱图

图2 婴幼儿配方奶粉样品色谱图

2.3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按色谱条件对浓度范围3.036~303.6 ng/mL之间的系列标准溶液进行测定,以仪器响应的峰面积Y对应浓度X(mg/L)进行线性回归,考察线性关系,结果见表2。由表2可得,维生素B1的相关系数R2大于0.999,表明该方法在3.036~303.6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根据3倍信噪比得出方法的检出限(3S/N),为0.008 450 mg/kg,低于GB 5009.8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维生素B1的测定》中规定的检出限要求(0.3 mg/kg),完全能满足分析要求。

表2 线性参数和检出限

2.4 精密度和回收试验

分别将已知维生素B1本底含量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加入低中高三个浓度水平的维生素B1标准溶液,每个浓度平行6组,分别采用国标法、酸解法和等电点法处理试样,计算回收率及其RSD值。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本底含量为3.60 mg/kg,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的本底含量为2.57 mg/kg。结果见表3。

由表3可得,国标法处理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及谷类辅助食品的维生素B1回收率在94.4%~98.4%范围内,回收率的RSD为0.961%~1.98%(n=6)。酸解法处理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及谷类辅助食品的维生素B1回收率在96.0%~99.2%范围内,回收率的RSD为0.749%~ 1.92%(n=6)。等电点法处理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及谷类辅助食品的维生素B1回收率在95.6%~97.1%范围内,回收率的RSD为1.41%~4.20%(n=6)。3种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均满足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维生素B1的测定。其中,国标法和酸解法的RSD值相对较小,等电点法的RSD值偏大。可见,国标法和酸解法优于等电点法。

2.5 样品分析

分别采用国标法、酸解法和等电点法处理试样,对市售的18种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进行分析,结果见表4。由表4可得,大部分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都可以采用3种方法测定维生素B1。试样经国标法、酸解法处理测得维生素B1含量与标签一致。经等电点法处理测得维生素B1含量多数比国标法和酸解法高,原因考虑是国标法和酸解法均要在高温下酸解30 min,可能导致维生素B1产生变化。只有少数试样(二段奶粉1号和婴幼儿面条1号)经等电点法处理后测得维生素B1含量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某些婴幼儿配方乳粉或面条,在调节pH后并未能使蛋白质沉淀完全。可见,国标法和酸解法优于等电点法。酸解法相较于国标法,省去了耗时最长的酶解步骤,仍获得良好回收率。可见,酸解法前处理简单,耗时短,结果准确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批量检测,总体优于国标法和等电点法。

表3 精密度和回收试验结果

表4 样品分析结果

3 结论

分别采用国标法(GB 5009.84—2016)、酸解法和等电点法处理试样,并调整流动相配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婴幼儿配方食品中的维生素B1,为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维生素B1的测定提供理论基础和具体方法。采用正丁醇作为提取剂,提取率较高。采用甲醇-0.05 mol/L乙酸钠(30∶70)作为流动相,可增加保留时间并改善峰形。且相较于离子对试剂,甲醇-0.05 mol/L乙酸钠作为流动相对色谱柱的损害较小。3种方法的回收率和RSD(n=6)均符合要求。其中,国标法和酸解法的RSD值相对较小,等电点法的RSD值偏大。试样经国标法、酸解法处理测得维生素B1含量与标签一致,少数试样经等电点法处理后测得维生素B1含量明显偏低。酸解法相较于国标法,省去了耗时最长的酶解步骤,仍获得良好回收率。可见,酸解法前处理简单,耗时短,结果准确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批量检测,总体优于国标法和等电点法。

该方法可用于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维生素B1的测定,从而为制定相关标准和监管措施提供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等电点谷类乙酸钠
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水处理用乙酸钠含量的研究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开封后水分活度的变化及安全性评价
医用羧甲基壳聚糖等电点的测定
氨基芳磺酸染料修饰蚕丝的电荷效应研究
茚三酮溶液检验氨基酸实验的实证与优化
2017年《大麦与谷类科学》改为双月刊启事
魔术实验:点水成冰
响应面优化等电点法破乳工艺
常吃全谷类食物益健康
不同质量分数乙醇、乙酸钠溶液对双乙酸钠结晶过程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