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那些“深挖洞”的日子

2020-06-06袁念琪

生命与灾害 2020年4期
关键词:挖洞防空洞人防

袁念琪

2014年9月20日,上海的上空响起了防空警报声,参与演习的45万居民在疏导员的组织下走入地下掩体。这让一些上了年纪的市民想起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备战备荒”的情景。

从防空壕到防空洞

儿时我住的茂名南路163弄 ,这是这条路上唯一有花园的弄堂。在我们花园中 ,挖了纵横两条防空壕。纵为南北向,贴着隔壁2号从大门延向楼房;横是东西向,与左右的2、4 号相连起来。壕宽一米,深过一米 ,在里面转身不难,让我们这些孩子玩打仗游戏有了像模像样的阵地。

1970年3月,全市填埋了挖好不久的防空壕,要造防空洞了。居民认为防空洞总比壕顶用,如果不造防空洞,那沟也成问题,雨后积水成了蚊子孳生地。

全市造防空洞由单位和街道包干,干活的都是大人。施工是剖膛开肚的方式,在我们的花园里挖了个大深窟窿,一条东西通道横穿,通道两旁有若干小房子,有点迷宫的味道。为了抢时间争速度常常挑灯夜战,人声鼎沸很是热闹。当时挖这样的基坑全凭人工,没有机械。

防空洞完工后,花园里没了草,多了几个露出地面的通风口。园里有个入口,平时“铁将军”把门,可钥匙不在居民手里。真有空袭,只有砸锁。门是一块与地平的水泥板,下有轨道,往前一推就露出下去的楼梯。这样的出入口盖叫水平式,此外还有半地下式和倾斜式。

上海在建造这样的“砖混结构式地下通道掩体工程”的同时,还进行“房下挖洞工程”,它们成为上海那一时期“深挖洞”的两条腿。

自1974年起,上海人防工程开始从简易向永久性发展。防空洞深达8米,覆盖层不少于4米;有钢筋水泥预制件支护,能抵御小型炸弹的直接命中。同时,对原工程加固改造。新建的吴泾热电厂和瑞金医院地下工程,是上海首次修建的高标准防空工程。

毛坯土砖,每人10块

造防空洞要大量砖,用于砌墙、砌地、砌顶。砖头哪里来?发动群众从自己家里拿砖贡献给单位。

大家都两眼放光满世界找砖,但是,上海这座大都市没那么多砖可捡,不像北京还有城墙可拆。仅过半年,捡砖头变成了做砖头。

最早自力更生做砖的是静安区江宁街道,用挖防空洞挖出来的土做砖;之后全市推广,按人头交砖头。

做砖要有土,上海稀罕的就是土。幸亏我们弄堂有花园,免无土之忧,不会发生有的居民为争土发生纠纷甚至打架。有难度的是找木屑或煤球灰,它是撒在砖模里的防黏剂,使模内砖坯较易脱落。后来,总算弄到一些煤球灰。而做砖的木模由居委会提供,砖模是个长方形木框,配木棰和弓各一。

做好的砖坯是软的,干硬后才能进窑烧。砖平行竖放两块,中间隔半块以上距离,让它干得更快;

在两砖上呈90度再放两砖。就这样交叉层层叠起来,干硬后交到居委会。大家望着砖,很有成就感。

“01 工程”和各区“重点”

在198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期间,我因拍电视片《战后一代人的忆念》时曾到过江湾五角场日军建的白川大将纪念塔。上海打字机厂的同志说,塔下有通吴淞口的地道。这里的确有地道,是“深挖洞”的市级重点“01工程”,但是否通到吴淞口存疑。

“01工程”是改造上海沦陷时日伪上海恒产股份有限公司1941年建的大型排水道。1969年10月29日开工,1972年4月完成。长2.610公里,面积13 844平方米,北起五角场中心,南达松花江路,西到四平路。

对于如何发现这沉睡多年的日伪地下工程有两个传说:一是上海拖拉机内燃机厂工人觉得有一处地下的声音有异,砸开后发现地下入口,抽掉积水露出三个有粗大圆柱支撑、高10米、铺着厚地板的相通大厅,大厅里堆着后来装了一卡车的武器。这三个大厅位于“01工程”中部,人称“三大间”,面积1 501平方米。二是上海第18毛纺厂工人提供的线索,怀疑厂后水塘里有地洞,抽干后发现“三大间”。其实,日军在五角场地区建了不少地下工程,已发现的7处地道总长就有7.1公里。

除了“01工程”,1969年还开工建了“人民广场地下环形通道”,历时5年。它全长3.46公里,面积14 791平方米,两车道。1970年还曾规划用两年半建一条跨度2米、长15公里的主干道,从外滩经人民公园、人民广场、西藏中路,沿淮海路至中山西路,后未完成。

那时建造的较大地下工程还有1971年开工的“肇嘉浜路人防通道干线”,它连接原卢湾和徐汇两区,高宽2米、长3.4公里,面积11 490平方米,于1972年完工。其中徐汇区段长2.5公里,面积6 000平方米。

对于“深挖洞”,各区都有各自的高招。仅在1970年,徐汇区就建成长0.85公里、面积1 020平方米的华山路一条街工程,以及长0.6公里、面积9 090平方米的徐镇路街道工程;南市区建成陆家浜路到高雄路长1.6公里、面积7 000平方米的钢筋混凝土工程;虹口区建成四川北路天潼路至虹口体育场、长5.21公里的“1127工程”;闵行区建成从沪闵路江川路口向西到红旗新村、向南至老镇的地下通道……

别样的花絮

挖洞也有其他收获。1969年,在浦东挖出了明大常卿兼侍读、翰林院学士陆深和其子明经济思想家、文学家陆楫的墓。本地人都知道,陆家嘴就因陆氏得名。当时传说某中学发现另一座陆墓,说是三国东吴的陆逊及其夫人墓。在浦西老城厢文庙的大成殿月台前,挖防空洞时发现一套1870年(清同治九年)的青铜编钟,据说是抗战时为防日军抢夺而藏于地下,现为镇庙之宝。

有人把上海“深挖洞”分为十年三阶段:第一阶段是1969年挖防空壕,第二阶段是1970年-1972年挖防空洞,第三阶段为1972年—1978年建人防工程,但基本停建单建式人防工程。据有关部门统计:十年共修建人防工程200多万平方米,各类人防工程17 790个;其中,6.37%是五级标准或加固后可达五级,而难以改造或保留报废的占93.6%。还有人计算,全国挖防空洞的轴长度超过了万里长城,挖土体积超过了长城的土石方总量……

地下长城建起来了,很庆幸,并未用于战争。善于把已有资源用活用足的上海人,在人防工程上做起了文章。1972年,静安区延中街道陕北居委会成为上海开发利用人防工程的第一家,此后是遍地开花。

我住过的茂名南路,防空洞依然静静潜伏花园底下,成为见证这座城市史的一个印记。

猜你喜欢

挖洞防空洞人防
建筑设计中的人防工程设计
基于北斗三号的人防警报控制系统及应用
人防结构设计疏漏的思考
人类挖洞太疯狂
防空洞纳凉有讲究
挖洞
多波无损检测方法应用于室内堤防空洞缺陷检测模型试验研究
酷虫学校挖洞比赛 (二)
平时使用人防工程好处多
防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