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时辰养生法简效亦高
2020-06-06高花兰
文/高花兰
中医养生讲究顺应天时,当人的生活规律与自然规律相符,“天人合一”则健康长寿。我国的医学瑰宝《黄帝内经》早就发现了人的健康养生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提出了养生与十二时辰关系密切。由于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人体内的气血也按照一定的节奏在各经脉间起伏流注。为此,养生要顺应身体节律和它自身的循环运转,即养生要注重“因天之序”,注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循序而动,才能获得良好的养生效果。
子时:安睡最养胆
子时对应子夜11时至次日凌晨1时,子夜阴盛阳衰,正是胆经开始工作的时候,而身体五脏六腑运行是否舒畅都由胆来决定。子时,万物归静,让身体收藏起来,静静等待黑夜过去。养胆护阳的最好方式就是睡眠,此时安睡,才能胆清脑清。从养生角度来说,熬夜会使体内的精气入不敷出,引发与胆有关的疾病,可能表现为口苦、常叹气、面色青灰、大脑思维混乱等。日常生活中,还可以经常敲敲胆经,保持胆经表里经络的畅通。
丑时:熟睡养好肝
丑时对应凌晨1时至3时,肝经当令。肝脏解毒排毒、造血,丑时休息,而熬夜的人,面色会显得青灰,情志倦怠而易烦躁。丑时保持熟睡状态是对肝最好的养护。要养肝,平时还可多吃些韭菜,经常用枸杞菊花泡水喝,常揉太冲穴也可提高肝的排毒功能。
寅时:养肺宜深度睡眠
寅时对应凌晨3时至5时,肺经当令,只有全身各器官都进入“休眠”状态,肺才能合理分配气血,人在清晨才能面色红润,神清气爽。气血不足或是体虚的老人易在寅时早醒来,而肺部有病者这个时候也比较容易发病。即便是早醒了,也不宜过早出门晨练,因为此时人由静转动时,身体各个部位对气血的需求量增大,加重了心脏负担,易引发心脏病。早醒的老人可以闭着眼睛躺在床上,还可以做“干梳头”,也可以练习打坐以补血。
干梳头
卯时:早起一杯温水
卯时,早晨5时至7时,大肠经当令,它的功能是及时将每天的垃圾清理出体外,每天按时排便,可以减轻大肠经的负担。晨起后首先喝一杯温水,接着活动四肢筋骨,打太极拳,叩齿摩面或双手扣后脑,做“鸣天鼓”。
辰时:吃好早餐最重要
辰时对应上午7时至9时,此时体内阳气完全生发,胃的运化能力最强,应该吃好早餐,补充能量。不吃早餐,胃“无事可做”就会一直分泌胃酸,时间久了就有患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的危险。平时多按摩足三里、长寿穴也可以达到健脾养胃的养生效果。
巳时:最宜锻炼
巳时对应上午9时至11时。巳时正是脾最忙碌的时候,为五脏六腑及各组织器官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脾气虚损,则消化、吸收和传输营养物质的功能就会失常,会出现如厌食、情绪低落、头晕、腹胀腹泻等症状,保养脾经,巳时锻炼效果最好。一些老年人爱流口水,多是肾气不足的表现,需要温补脾胃,平时可多吃些板栗、红枣、花生等食物。茯苓健脾祛湿效果最好。
午时:睡午觉养神
午时对应上午11时至午后1时,阴长阳消,心经最旺。午睡是最好的养心养神方式,老人以1小时为宜,有心脏病的人午时要特别注意休息,保护心脏。
未时:少量缓和运动
未时对应午后1时至3时,小肠经当令。小肠把水液归膀胱,糟粕送大肠,精华上输送于脾。如果长期不注意午餐营养,小肠经气血不足,人体汲取不到充足的营养,就容易造成体质下降,疾病易找上门。午睡后可做少量缓和的运动。调理小肠经,可以经常刺激小肠经上的两处重要穴位,后溪穴和前谷穴。
申时:注意多补水
申时对应下午3时至5时,膀胱经当令,此时应多喝水,要保持尿液排泄通畅,将体内的废物和毒素及时排出体外。在下午三四点钟,膀胱经旺,敲打背部的膀胱经,能缓解疲劳、提升阳气、振奋精神。
酉时:补肾最佳时机
酉时对应下午5时至7时,酉经当令,气血流注肾经,正是人体藏精养肾的最好时机,一天之中,酉时补肾效果最好。肾喜黑,补肾可以多吃些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核桃仁、黑豆粥之类。对老年人来说,补肾要多泡脚,泡脚后按摩涌泉穴。
戌时:保养心脏
戌时对应晚7时至9时,心包经当令。中老年人多发的心脑血管病和心理疾病,都在心包经的管辖范围内。这时可为睡眠做准备了,盘腿坐下,闭目养养神,是收敛心气的最好方法。
亥时:养阴育阳
亥时对应晚9时至子夜11时,三焦经当令。亥时,天地间阴气已接近最盛,阳气弱,该好好睡一觉了。此时,可先闭上眼睛,让心静下来,有利于子时进入深度睡眠。睡眠不好的人,睡前可吃一些滋阴补气的东西,如红枣粥、藕粉、百合莲子粥,或者喝一杯温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