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协同培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创新与实践

2020-06-06张志明唐晓琳李少娴严晓华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校企康复职业

张志明,唐晓琳,李少娴,严晓华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顺德528300)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得到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都明确提出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促进职业教育稳步发展,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人才。但长期以来校企合作还存在不少实际困难,主要表现为[1]:一是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一头热”;二是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从合作的内容来看仅限于人才的提供层面,但对如何培养人才,企业参与少,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缺少企业的深度参与;从合作形式看,还停留在实习实训、互派人员交流层面;三是有些校企合作的目标、方法、评价标准不明确,缺乏校企合作效果评价;四是学生知识结构与企业需求不一致,企业对学生的能力素质不满意,毕业后不能适应企业岗位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2-4],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职业、企业(医院)、行业“四业”紧密联系起来,校企全程、全面“双全融合”;设计具体评价指标,量化评价标准,每年对校企合作质量进行“三级评价”,培养了大批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康复治疗人才。

1 “双全融合”校企深度合作

“全程融合”是指校企协同育人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全过程。从大学生入学到毕业,从在校学习到在企业实习实训,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时期,学校和企业都要时刻关注大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分阶段地对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培养,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全面融合”是校企对大学生无论在校内的学习还是在企业实践过程中,都有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特别是企业的教育资源,拓展教育教学途径,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标准制订、课堂教学、见习实习到创新创业、就业指导、就业推荐等各方面深入融合。

1.1 校企全程融合

1.1.1 入学专业教育 通过邀请医院、行业知名专家、优秀校友来校讲座、座谈,安排新生前往医院、康复机构参观等形式,增加学生对专业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明确自己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学习要求,从整体上认识所学专业;培养学生热爱所学专业的情感,认识到所学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主动地关注专业领域的前沿信息,树立学好专业的信心。

1.1.2 日常教育教学 通过聘请医院兼职教师到校授课,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如常见疾病的临床康复就全程由医院康复科教学团队负责,教学效果良好,获得学生一致好评。每学期安排学生到医院上课、见习等,由兼职教师或带教教师进行全程指导;每学期聘请专家或者优秀校友回校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还通过聘请企业人员到学校做报告、组织学生外出听讲座、积极参与特殊马拉松、关爱自闭症儿童等社会活动,在具体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了解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沿信息、感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1.3 毕业实习和毕业答辩 注重顶岗实习的教学与管理,首先实习单位必须是“二甲”以上医院或康复机构,经专业考察合格并签订正式合作协议的单位;其次实习安排以校企双方共同制订的实习手册为依据,合理安排轮科时间及带教内容,严格执行出科考核及实习考核制度。在为期一年的实习中,学生接受学院和实习单位的双重管理,专业的指导教师会定期到实习单位检查和指导实习工作,协调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实习单位专人负责学生实习带教工作,根据实习手册要求和医院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实习科室,安排较高水平的教师带教,并严格考勤,认真执行出入科考试及实习结束综合考试。期间,带教教师还有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任务。实习结束后,聘请医院专家参与毕业论文(作品)答辩工作。

1.2 校企全面融合

1.2.1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由国内著名康复专家担任,成员全部来自省内知名的康复专家,全程参与专业建设。每年深入企业和用人单位调研,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标准等。

1.2.2 构建课程体系 校企共同对职业核心能力、行业企业需求进行研讨,按照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工作过程系统设计,重构专业的课程体系。根据岗位核心能力的要求确定6~8门专业核心课程,形成专业核心课程系统;根据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确定3~4门左右的拓展课程,形成专业拓展课程系统;根据服务专业和提升学生素质的要求,进行公共基础课的改革,形成支撑课程系统。同时,根据就业岗位对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全程融入职业素养、创新创业教育等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素质课程、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四者经过系统化的组合,形成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1.2.3 共同完成人才培养 通过专业带头人培养、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骨干教师学习培训、聘请医院康复专业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对兼职教师开展教学方法培训等措施,提高校内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同时通过培训提升兼职教师的执教能力,校企共建双师素质、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除聘请多家医院兼职教师到校授课外,还定期安排学生到医院上课、见习、社会实践、学徒、实习等,由兼职教师或带教教师进行全程指导。此外,双方教师通过开展教学交流、教学研究、申报项目等方式深入合作,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更加紧贴岗位需求,专兼职教师能力得到提升。

1.2.4 加强兄弟院校的交流合作 目前已与国内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标杆院校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学生交换学习,通过深入交流,优势互补,对于专业各方面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提高了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为企业提供更加优秀的人才。

1.2.5 科研与社会服务合作 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康复保健协会为广大师生及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此外,与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有限公司、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开展科研合作;与佛山市顺德区残疾人康复协会合作共建顺德社区康复学院,为顺德区康复专业人才、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提供培训、讲座等活动。

2 建立校企合作质量“三级评价”体系

校企合作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存在着多种形式,实际成效也良莠不齐。当前校企合作评价研究主要对评价存在的问题、评价内容、评价指标构建方法等进行探讨,但较少涉及依据校企合作中责任主体的职责差异建立分级评价指标,或只涉及学校层面的评价指标[5-8]。构建科学严谨的指标体系,是提升校企合作水平的迫切需要。校企合作是实现职业教育目标、切实养成学生工作技能的必然路径,但是校企合作要常态化并取得理想效果,不能单纯指向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必须充分考虑参与各方的利益需求和贡献[9],并以此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

(1)学生。利益需求是要获得未来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接触学校缺少的设备、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了解企业文化;获得工作经验,获得工作报酬及就业机会。贡献是成为企业需要的合格员工,为企业创造效益;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为学校、企业、政府带来声誉。

(2)学校(专业)。利益需求是获得学校不足的资金、师资、设备、技术、实习实训环境;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获知企业的人才需求及规格;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等。贡献是为企业提供合格员工;为企业培训员工;向企业输出技术;为企业带来社会声誉;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3)企业。利益需求是获得合格员工;获得需要的技术;了解技术的发展趋势;获得社会声誉;获得资金等。贡献是为学生提供资金和就业;为学校提供学校缺少的资金、师资、设备、技术与环境;为学校培训师资,提高师资水平;为学校提供教学内容;为学校提供成果转化条件;为学校提供人才需求规格等。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后,参考相关的做法[10],设计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企合作评价表(见表1),量化评价标准,每年对校企合作进行评分,促进校企合作效果不断提高。

表1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企合作评价体系

3 形成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完整路径

3.1 强化专业技能

采用“专业基础→四大核心技术(PT、OT、ST、中国传统康复技术)→技术应用(应用核心技术对中枢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心肺系统等三大系统疾病进行康复)→综合应用(顶岗实习)”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校企共同设计校内专业课程,均采用“教、学、做”一体化、工作过程导向项目化教学,实践课时比例超过60%,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后通过完成项目化作业、医院见习、门诊跟师学徒、社会实践巩固学习效果,课内与课后结合;第3、4学期每周安排两天到医院或康复养老机构上课、见习,第5、6学期完全在医院或康复养老机构进行“一对一”现代学徒式顶岗实习。建立起校内与校外、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的“双结合”质量评价体系以及学生、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监控体系。通过强化管理,保证教学质量,强化学生专业技能。

3.2 提升职业素养

教育部2001年制订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医学教育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和服务性的特点,医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人,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综合素质培养,要让学生有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把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融入所有课程设计中,教师除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外,也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价值观,能力和素质培养并重;大一开始就安排学生到医院上课、见习,让学生尽早、尽多地接触实际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并要求寒暑假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参与社会服务,体会医务工作者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进行环境熏陶;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学生会、团委、社团活动等,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课内外的引导、校内外的熏陶,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3.3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纳入课程体系,使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并采取有力措施为学生创业提供帮助。聘请校内外创业导师为学生讲授创新创业课程、开展创业培训、提供指导服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对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顺安康复美容保健养生馆)进行技术指导,学生经营管理,自负盈亏,运行近两年来,共服务6000多人次,锻炼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技能,并获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通过多年的实践,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升,我校学生在全国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技能大赛获得一、二、三等奖10人次,在第二届全国康复医学教育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优秀奖,专业近五年就业率均为100%,专业对口率9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为100%,优良率为98%,深受医院、康复行业欢迎。专业与行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校外教学基地达到20个,其中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2个,校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2016年,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被教育部、民政部、国家卫计委评选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同年,被广东省教育厅评选为广东省第一批品牌专业。

猜你喜欢

校企康复职业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