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海洋技术大学校园规划设计

2020-06-06王乾郑斐董昭恒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轴线布置海洋

王乾郑斐董昭恒

(1.山东建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 济南250101;2.山东建筑大学 建筑城规学院,山东 济南250101)

0 引言

当前,职业教育正逐渐发展为推动社会经济的重要力量之一。职业教育的出现不仅源于人类社会的职业分工进化史,而且还是基于经济高速发展对行业提升劳动力规模和素质的迫切需要。与综合类院校相比,职业院校能够定向培养在某一行业领域具有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学生[1-3]。尽管职业院校的社会影响不及综合类高校,但毕业的学生可以快速将学习成果变现,而其“专”而“精”亦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当前社会对职业院校的规划建设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院校校园规划设计是满足师生基本的教学和生活功能需求、传承建筑地域性文化的重要途径与手段[4-5]。当前,职业教育院校的规划设计主要以学科类大学为摹本,往往照搬其功能结构及布局,缺少了地域性特征[6]。基于上述问题,文章以山东海洋技术大学的规划设计为例,遵循当前社会发展所提出的“以人为本、开放共享”的原则和“地域性与整体性”原则,以“海洋智芯、学府小镇”为设计理念,将山东海洋技术大学校园规划为“一心、四轴、七区”的平面与空间布局,并在交通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专项设计。设计过程中探索了职业教育学校规划的特点,把握了校园的正确定位,突出了专业文化,塑造了更具有时代和自身海洋特色的职业教育校园环境,旨在为今后职业教育学校规划设计提供一定借鉴。

1 山东海洋技术大学项目概况

1.1 区域概况

山东海洋技术大学位于潍坊市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东邻虞河、西望白浪河、西邻渤海路沿线轻轨、南邻企业厂区、北邻综合配套区。校园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配套齐全、地理位置优越,其区位图如图1所示。

图1 山东海洋技术大学基地区位图

1.2 用地现状

基地西起渤海路、东至虞河路、南起汉江东二街、北至汉江东五街,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165 hm2。基地南北长约为1 800 m、东西宽约为1 570 m,其地势平缓。可将整个用地用城市道路划分成9个地块,如图2所示。计划分期建设,一期工程为已建成投入使用公共实训基地样板区(一期工程用地面积为4.5 hm2,建筑面积为2.4 hm2);二期工程为2、5、6和7号地块;三期工程为3和4号地块;8和9号地块作为预留大学发展用地。

图2 地块划分示意图

1.3 地形及气候特点

山东海洋技术大学基地位于虞河、白浪河的冲积平原上,其地势平坦低洼、高差起伏小,绝大部分用地适宜开发建设。但由于土壤为盐碱土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进行特殊处理,地耐力在8 ~10 t。基地处于北温带季风区,背陆面海,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型。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春季风多雨少;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秋季天高气爽,晚秋多干旱;冬季干冷,寒风频吹。年平均气温为

12.3 ℃,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86 mm。

1.4 项目概况

山东海洋科技大学园区已入驻项目32 个,其中院校、科研院所及培训机构19所,是2015年省重点建设项目。该大学园集“产、学、研”为一体,围绕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着力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蓝色高端产业科教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高新技术成果中试基地、公共科技研发平台和高等院校公共实训基地、职业技能大赛永久性基地,为突破滨海、推动经济战略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2 设计依据与原则

2.1 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四号(2019年修订)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字第333号(2018年版)

(3)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函[2016]247号(2016年版)

(4)《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建标[2019]86号

(5)《山东海洋技术大学设计项目招标文件及附件》以及其他相关现行技术规范及标准

2.2 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开放共享”原则

顺应时代对高校建筑的人本要求,从校园与城市的关系出发,营造“以人为本、开放共享”的校园空间。校园空间考虑与城市互动、共享,打造图书馆等标志性建筑群组形象,形成校园开放共享核心区,建立有丰富的开放式活动空间及人性化街道尺度空间[7]。

(2)“地域性与整体性”原则

充分考虑城市所在滨海区位的气候和人文特征,挖掘具有滨海特色的设计策略,因地制宜形成具有地域性特色的系统整体性校园[8]。校园建筑与外界环境共同构成整体系统,构成系统的各相关要素关联耦合、协同作用以实现其高效、可持续、最优化的实施和运营[9]。学校建筑、景观、交通、场地及气候环境均被纳入该系统中统筹考虑[10]。

3 山东海洋技术大学规划设计方案构思

3.1 设计理念

文章“以海洋职教为特色,以国际水准为标杆,建设具有创新意识的现代化滨海大学校园”的整体目标,根据绿色校园的评价标准和要求,确立了“海洋智芯、学府小镇”的设计理念。

海洋智芯创建具有海洋职教特色的开放共享核心区。 从开放、共享的角度出发,将图书馆、体育场、标志性海洋实训建筑及产业孵化等公共共享设施集中布置于中心位置,并以“智芯天桥”串联校园各地块,便于各地块联系的同时考虑与城市互动、共享,打造图书馆等标志性建筑群组形象,和海洋职教理念相契合,形成校园开放共享核心区,突出创新意识,彰显海洋职教与滨海特色,如图3所示。

学府小镇打造功能复合、可持续发展的街区式教学生活组团。规划致力于打造一个理性有序、平和开放的学府小镇。主要公共设施布置于校园核心并临近城市道路,以学院为单位组成教学生活组团,运动场及停车场沿外围布置,确保教学组团内部舒适、宁静。地块之间通过核心区及空间轴线相互串联,使其相对独立又联系密切。规划亦考虑与周边特别是东侧水系的联系,形成多条景观轴线及内部水网,打造具有丰富的开放式活动空间及人性化街道尺度的学府小镇。整体规划以宜于分期建设为前提,实现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图3 “海洋智芯”设计理念示意图

3.2 规划布局

规划整体形成“一心、四轴、七区”的空间格局,如图4所示。

一心是指整个校园用地中部的开放共享核心区,包括海上模拟训练中心及游泳馆、图书办公、体育馆及创业中心组成的建筑综合体、体育场及产业孵化器等主要公共建筑。各建筑由“智芯天桥”相连,建筑形象与海洋、科技相契合,是整个校园的地标性景观空间。

四轴是指校园内两横两纵4条轴线,将校园各地块有效串联,以步行为主要交通方式,与虞河、白浪河等周边环境形成积极互动及有效利用,是校园重要的景观轴线。同时,轴线与各街区式功能组团的内部轴线一起,形成了理性有序、层次丰富的校园空间系统。

七区分别为公共实训区、二期教学生活区、三期教学生活区、学术交流及公共停车区、配套商业服务区、边防派出所及预留发展区。

公共实训区位于1号地块,将大型比赛场馆布置在地块南入口位置,海上模拟训练中心及游泳馆结合核心区布置,其余实训场所布置在地块东西向主轴线两侧,地块北部靠近中心位置设食堂及宿舍,方便使用。

二期教学生活区位于2号地块,图书办公、体育馆及创业中心等公共设施布置在校园核心区,各学院教学楼沿地块东西向主轴线布置,由教学区向南北两侧延伸布置学生宿舍及教师公寓,与教学楼结合形成街区式教学生活组团。学术交流中心布置在地块南入口一侧,方便对外交流。在南北两侧分别结合学生宿舍及学术交流中心设置两处食堂,布局均衡。体育运动区沿地块外围布置,隔绝城市道路对校园内部的影响,创造舒适宁静的学习氛围。

图4 山东海洋技术大学整体规划结构图

三期教学生活区位于3、4号地块,功能配置与二期用地相同,保证二期、三期建设能相对独立完整。3号地块西南角体育场为校园与城市共用。在地块东西向主轴线北侧布置教学楼及学生宿舍,形成教学生活组团,轴线南侧布置图书办公、教学系办、活动中心及风雨操场等公共设施,实现动静分区。4号地块依据职教需要在西北角校园核心设置功能孵化器,满足产学研一体化需要。教学楼及学生宿舍分别布置在东西向主轴线两侧。结合教学楼及学生宿舍在3、4号地块内分别设置两处餐厅。

学术交流及公共停车区位于5号地块,地块南侧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是整个用地的标志性建筑。向北依次为小型汽车停车场及公共汽车停车场,该区通过东西向轴线与其他地块相连并将轴线向东延伸至渤海路。

配套商业服务区位于6号地块,主要布置与学校配套的商业、服务业设施,建筑以多层为主,以商业街区的形式布局,空间灵活,富有趣味性,并与校园整体相协调。

边防派出所位于7号地块,正对南入口及小广场布置4层办公楼,西侧临城市道路布置警务大厅及食堂,方便对外联系,并与办公楼相连形成建筑整体,地块东侧根据需要布置室外训练区。

预留发展区位于8、9号地块,未来将与其他地块有机联系,满足校园未来发展需要。

整个校园规划布局紧凑完善,充分考虑了教职工、学生的使用特点和学校作为综合性教育机构的发展要求,如图5所示。

图5 山东海洋科技大学总平面图

3.3 专项设计

3.3.1 交通设计

采用“人车分流、步行优先、内外有序”的规划理念,根据师生的心理及行为模式,研究各种道路的组织、形态和层次[11]。创造了一个便捷的、多选择、立体化的校园道路系统,如图6 所示。

地块出入口的设置依据各地块的出行需求以及其相互联系的特点,综合考虑当今街区制政策进行布置。在校园内部设置环形车行系统串联各功能分区,满足使用和消防需求的同时减少对校园内部的干扰。规划校园主环路路面宽为9 m,两侧各设置宽为1.5 m 的人行道,实现人车分流。校园步行系统贯穿校园各功能区内部,是学生日常步行的主要通道和空间,有效分散学生流线[12]。核心区利用圆形天桥将周边建筑联系起来,创造良好的步行交往空间。沿车行道外围设置机动车及非机动车集中停车场,避免机动交通深入校区内部,创造安全、舒适、高效的校园交通环境。

3.3.2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试图通过对海洋技术相关的机械、船舶等形象特征进行提炼和升华,塑造与海洋大学气质匹配的“机械风”与“工业风”形象,打造新时代工业校园,传承工业精神风貌。通过形体关系、立面造型、空间组织等多层次的工业化表达,方案塑造了海洋技术大学专属的复杂精密的机械感和逻辑性,凸显了兼具简洁工业性和古典式均衡的建筑风格[13]。

在群体组织层面,体块间的穿插组合的秩序感构成工业风校园建筑群的整体视觉形象的重要元素。在单体设计层面,建筑物同样传递着强烈的工业与机械气息。整体为圆形的图书馆的鸟瞰形态犹如机械发动机引擎,教学楼分连廊空间采用半开放式设计,既展现了空间的渗透性,又再次强调了工业风。在建筑立面处理上避免过多的装饰构件产生的繁琐观感,更多体现的是纯粹的开窗处理及强烈的虚实对比,展现新时代工业校园的风采[14]。在建筑色彩上呼应海洋技术院校的特性,以浅色为主基调,局部搭配红色,如图7所示。

图6 校园交通系统图

图7 校园鸟瞰图

3.3.3 景观设计

景观规划结合现状水系及海洋职教的特点,形成景观水面与满足操艇训练要求水面相结合的完整水系,构成校园内丰富的水景环境,同时体现海洋职教校园特色。

植物配置与校园绿地分区及功能结构相吻合,结合滨海地区特点,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以耐盐碱、抗风树种、乡土树种为主;主次分明,疏密有致,以植物创造空间;兼顾速生与慢生,常绿与落叶,乔、灌,观叶与观花等的搭配;实现四季有景[15]。

4 结语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新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对职业教育学校的规划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建筑,校园建筑设计所创造的空气氛围应具有积极性、知识性等特点。除了考虑美学、实用和经济因素之外,学校的建筑设计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山东海洋技术大学设计除充分满足学校设计的基本功能要求以外,应遵循当前社会发展所提出的“以人为本、开放共享”原则和基于地域特征的系统整体性原则,探索了在设计理念、规划布局、专项设计以及绿色校园评价等方面的新思路和新应对;通过实践检验,深化了时代背景下对职教学校建设内涵的认识,为今后其他职教类学校规划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和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轴线布置海洋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要求
复杂建筑群项目的建筑轴线相关性分析
圆柱体轴线直线度误差的评定及其可视化研究
空铁联运+城市轴线,广州北“珠江新城”崛起!
大咖妙语论道!于轴线之上开启广州城央最宜居的大未来!
特别号都有了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