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贞与民国初年云南边疆垦殖
2020-06-06■尹仑
■ 尹 仑
云南全省垦殖总局名誉总办张子贞将军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边疆治理、开发与垦殖的重要区域。远在战国时期,就有“庄蹻王滇”的历史典故,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庄蹻率领的楚国兵士们定居在肥沃富饶的滇池周围,与当地族群融合并开展农业生产。而中央政府对云南地区正式的垦殖记录则始于汉代,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武帝开西地南夷,设益州郡,置县二十四,云南为其一;东汉又在今保山设永昌郡,对云南的垦殖进一步深入。两汉时期对云南的垦殖实边标志着中国对云南边疆治理的正式形成和开始。
辛亥革命后,由于民国政权初创以及北方北洋政府和南方革命党之间的内战不断,加之各地大小军阀混战,致使当时中国中央政府对边疆的治理不善甚至缺失,部分边疆地区出现了权力真空,同时西方列强对中国边疆的蚕食和鲸吞也愈演愈烈,因此对边疆进行垦殖实边就显得尤为迫切。在这一背景下,当时的云南地方政府成立了“云南全省垦殖总局”这一垦殖机构,以加强对边疆的治理和开发。
笔者收藏到的一份云南全省垦殖总局的公函,反映了这一时期云南军都督府设立垦殖局的背景和开展垦殖的原因,同时本文通过这一份文献史料的研究,认为垦殖是当时边疆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指出这份文献史料对研究包括云南在内的中国边疆垦殖历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一、云南全省垦殖总局
1911年11月1日,云南参加辛亥革命的起义官兵在昆明五华山两级师范学校成立了“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又称“大汉云南军政府”),公推蔡锷为云南军都督,李根源为军政总长兼参议院院长。辛亥革命后,云南军都督府府内设置了一院、三部:参议院、参谋部、军务部、军政部,其中军政部以李根源为总长,下设民政司、外交司、财政司、学政司和实业司。几个月后由于当时的副总统黎元洪提出军民分治,云南军都督府军政部改为政务厅,“民国元年五月,武昌黎副总统倡议军民分治,此说遂腾于多数国民之口。军府采纳群言,斟酌时事,改军政部设政务厅,以李鸿祥为厅长......”。随着增加财政收入和振兴农、桑、树、畜等实业的需要,云南军都督府加强了对农业垦殖的重视,于实业司下成立农林局,于各属设农林实业团。1914年4月,唐继尧主政的云南军都督府正式成立了“云南全省垦殖总局”,负责管理全省的垦殖事宜,笔者收藏的文献史料就是云南全省垦殖总局这一时期颁发的公函。
二、云南全省垦殖总局函的形制
这份云南全省垦殖总局的公函宽26.3厘米,长60.9厘米,是当时云南军都督府政府文件的标准制式。公函为手写,行文由右至左、由上至下,为传统的中国文书行文方式。公函按页面结构分为右、中右、中左、左共四部分,右首部分为“公函”两字标题,中右部分是公函的编号和正文,中左部分是签署公函的云南全省垦殖总局名誉总办张子贞、总办李曰垓和会办华封祝三人的落款以及盖有三人的印章,左首部分是公函发布的时间并盖有“云南全省垦殖总局关防”的大印。
三、云南全省垦殖总局函的内容
公函
云南全省垦殖总局函第八号
迳启者案奉,将军 巡按使 会饬开查滇省地广人稀,官荒民荒所在皆是,其余边境土司所辖未经调查者,尚不胜计,委弃地利殊属可惜。若不设法开垦,何以尽地利而厚民生。一案饬局迅速组织成立,尅日开办等因奉。
此查本局于三年四月奉前民政长李委任曰垓为督办、封祝为会办,已于三年四月十五号具报成立在案。兹奉饬前因遵即会商筹设,经于九月一号开局。除详报并通饬外相应函请。
查照此致地方审判厅。
名誉总办 张子贞
总 办 李曰垓
会 办 华封祝
中华民国三年九月七日
四、云南全省垦殖总局函的分析
虽然这份于民国三年九月七日颁发的公函只有短短205个字,但却包含了巨大的信息量。
首先,在公函中记载了云南全省垦殖总局成立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时间节点:具报申请成立的时间为民国三年四月十五号,正式开办成立的时间是同年九月一日。
其次,公函说明了云南全省垦殖总局成立的背景和原因,即“滇省地广人稀,官荒民荒所在皆是,其余边境土司所辖未经调查者,尚不胜计,委弃地利殊属可惜”。
第三,公函指出成立云南全省垦殖总局的目的,是为了“尽地利而厚民生”。
第四,公函反映出了当时云南军都督府开展垦殖活动的迫切性,即“迅速组织成立,尅日开办”。
第五,在这份公函中提到了六个官衔和人名,分别是将军、巡按使、前民政长李、名誉总办张子贞、总办李曰垓、会办华封祝。根据公函的颁发日期,也就是民国三年九月,由此可以判断此时的云南将军是唐继尧,巡按使是任可澄,前民政长李则是李鸿祥。上述六人在云南乃至中国近代史上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出现在一份云南全省垦殖总局的公函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云南军都督府对垦殖的重视。
五、云南垦殖与边疆治理
通过对公函内容的仔细分析,并结合当时云南的历史与人物背景,可以挖掘出这份公函所蕴含的重要信息,那就是当时的云南军都督府希望通过开展军垦边疆的计划和对土司边境地区的垦殖,进一步加强对边疆的治理。
(一)军垦边疆的计划
军垦边疆在中国的历史上早已有之,云南军都督府通过任命张子贞为云南全省垦殖总局名誉总办来开展军垦。张子贞,字青圃,云南大理人。1905年,青年时代的张子贞被选送到日本振武陆军学堂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在校期间深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1906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张子贞从日本学成回国后在云南讲武堂任步兵教官。在同年举行的辛亥重九革命中,张子贞率讲武堂学生积极作战,革命成功后任大中华云南军都督府牒查部长、云南陆军第一师第一旅少将旅长。1913年11月,唐继尧继蔡锷出任云南都督后,张子贞升任云南陆军第一师中将师长直至1917年。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到,1914年担任云南全省垦殖总局名誉总办的张子贞实际上是兼任,他当时的正式身份是云南陆军第一师中将师长。云南军都督府选择让手握重兵的中将师长张子贞来兼任云南全省垦殖总局的名誉总办,目的在于进行军垦,而开展军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军垦关系到边疆的稳定与安全,有着稳固戍边的军事目的。清末以来,随着英法西方列强对缅甸和越南殖民统治的建立,云南周边强邻环伺,内忧外患造成了边防空虚,在英法两国的觊觎下,云南边疆领土不断被蚕食和侵占,在这一背景下有必要由军队在边疆大量荒地进行军垦。
云南全省垦殖总局公函(尹仑收藏)
其次,辛亥革命以后,作为边疆省份的云南失去了每年清朝中央政府部库和各省的协饷,新成立的民国中央政府无力拨济,各省独立后也停止了协济,于是云南的财政陷入了困窘的境地。加之云南对内要平定各地匪乱,对外要针对英法列强巩固国防,同时军政府先后出兵援蜀、援黔、援藏,军费开支巨大,因此需要进行军垦以解决部队的粮食补给问题。
在上述背景下,云南陆军第一师师长张子贞兼任云南全省垦殖总局名誉总办,开始进行军垦的计划。
(二)边疆土司地区的垦殖
垦殖作为历朝各代中央治理和开发边疆的重要举措,“乃移民于可耕未耕之地区,加以组织及管理,使之辟草莱为沃壤,化荒凉为村镇之事业也”。中央王朝对云南等西南边疆省份的开发,制定了独具特色的治边政策与统治制度,如汉晋时期的边郡制、唐宋时期的羁縻府州制、元明清时期的土司制。光绪三十四年(1908)夏瑚在《怒求边隘详情》中提出治理怒江地区的十条建议,版图所在,寸土必争。1912年,思茅厅同知兼副营务处柯树勋在《治边十二条陈》中提出了包括招垦、练兵、改流、官守等内容在内的全面治边举措,并在车里土司管辖地成立普思沿边行政总局,标志民国云南地方政府对边疆土司地区垦殖的开始。
清朝末年,云南边疆地区仍由大量当地的少数民族土司实行管理,清政府的礼部册封和委任土司,委任状是由礼部而不是吏部颁发,这既反映了清朝中央政府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和控制,也反映了少数民族土司有特定的自治权,并不隶属于清朝正式的官吏制度。民国成立以后,云南基本沿袭了清朝对边疆土司的册封和委任制度,而此时由于受英法西方势力入侵的影响,土司对边疆的治理日益受到挑战,边疆社会发生急剧变化,边疆问题变得日益复杂,同时还要与英法交涉日益增多的边境纠纷。
因此,云南军都督府希望加强对边疆土司管辖地的实际控制,进一步推动自清朝以来的改土归流政策,并通过成立设治局来逐步设立县治,最终达到对边疆的有效治理。为了达到这一长期目的,云南军都督府采取一系列经济、文化措施,以推动边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加强边疆土司管辖地区与内地之间的经济往来和人员联系。同时,1914年民国北京政府颁布了《国有荒地承垦条例》和《边荒承垦条例》,对荒地的范围、承垦者的权利和资格、承垦手续、承垦保证金等做出规定,以此规范和鼓励包括边疆在内的垦殖事业发展。在上述背景下,以移民实边为核心的垦殖成为了云南军都督府加强对边疆土司地区治理的重要手段。
六、结论
虽然这份云南全省垦殖总局公函所记载的垦殖开发计划和活动由于随后发生的护国运动而被打断,相关军垦边疆和对土司管辖地区的垦殖活动也因护国战争的爆发而未能得到具体执行,但是在中国近代史、特别是农业史上,云南军都督府是较早成立了云南全省垦殖总局这一专门的垦殖部门,在土司管辖地区开展移民实边,并率先进行边疆军垦计划的地方政府。因此,云南全省垦殖总局的这份公函对研究包括云南在内的中国边疆治理仍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