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永海:用执着传承兵团精神

2015-10-29阙玉保

兵团工运 2015年8期
关键词:军垦驼铃物件

□ 阙玉保

今年55岁的吕永海,依然记得他4岁时那年一个晚上,父亲和几个战友去地里浇水,临出门时,他看见父亲手中除着铁锨外,还在腰间系了根长木棍。当时他不知道这根棍子是做什么用的,到他快10岁的时候,父亲才告诉他:木棍横捆在腰上,可以防止掉进洞穴里,是救命棍。

1991年,66岁的父亲在临终前对他说,“孩子,我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留给你,这根拦腰棍你留着吧,要让军垦故事代代传下去……”从此,吕永海把父亲的遗嘱牢牢地记在心里,他一面承包土地搞生产,一边留意收集一些军垦老物件。

2000年,吕永海在八师一五○团二十一连当连长时,他看到老一辈军垦人用过的背篓、粪箕等生产工具被遗弃,慢慢地变成了破烂,还有的在连队的库房里,鼠啃虫咬无人问津,他感到从未有过的焦虑,他觉得老军垦们使用过的劳动和生活物件,一旦失去再也无法挽回。于是,他萌发了抢救性收购军垦文物的念头。就这样,一盘盘石磨、一个个石磙、一件件军垦物件被吕永海收到自己家中。

为了专心收购军垦物件,2002年,吕永海干脆辞去了连长职务,整天骑着车子到处转悠,跑遍了一五○团每个角落,收购建团以来老一辈军垦人用过的生产、生活物品、文字资料、各类票据与凭证3万余件。

2005年,随着吕永海收购的军垦“文物”越来越多,他在自家承包地头建起了“地头军垦博物馆”,免费向职工群众和学生开放,这年5月,他又出资1万多元在博物馆里立了一尊军垦魂雕像,每到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庆日,他的“地头军垦博物馆”总是异常热闹,前来参观的游客、群众和学生络绎不绝,地头军垦博物馆成了小有名气的兵团精神教育基地,还有好些群众主动把家里老物件拿来了,这使他地头博物馆展品更加多样,反映的兵团精神内涵也更加丰富。

吕永海整理登记收集到兵团建设初期老票据

2008年6月,吕永海来到石河子兵团军垦博物馆,看到这里展品还少了些什么,就主动与博物馆联系,把包括纺麻绳用的绞车、修墙用的木锤铲、打铁用的圆形木质风箱和一套辘轳组件等53件军垦文物无偿捐赠给兵团军垦博物馆。他说:老一辈用过的军垦物件只有放在这里,才能发挥更大教育作用。

2009年8月,一五○团驼铃梦坡景区正式对外开放,吕永海看到来景区的人越来越多,就想把“地头军垦博物馆”移到景区来,让游客在观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又能了解兵团历史,感受军垦文化,接收红色教育,这样社会效果岂不是更好!于是,他找到团领导说,愿意将自己收藏的数万件文物捐献给景区。团领导听到这个消息后很高兴,立即与基建部们商讨,在景区内专门修建一座军垦纪念馆,让它与军垦雕塑、党员宣誓基地一起成为弘扬军垦文化、传承兵团精神的红色教育基地。

2011年,吕永海调到驼铃梦坡旅游公司,专门负责军垦纪念馆管理和军垦文化讲解工作。在景区工作这些年,他白天接待游客讲解军垦故事,晚上编写军垦故事,用树根制做路标和指示牌,为景区申报国家4A级景区默默地做了大量工作。当年9月22日,驼铃梦坡景区顺利通过国家4A级评审。

2012年初,景区招录6名大学生讲解员,一有空,他就将自己创作的12个军垦节目、9个景点推介词教给这些年轻人,让她们不但会讲军垦故事,还会演军垦节目。这期间吕永海编写7个兵团颂歌、11个军垦颂歌、63个军垦故事、21个人物纪实、20个兵团历史传奇故事,有了这些生动鲜活的军垦事例和极具感染力的编排演出,极大地增加了军垦故事的感染力和传播力,这一年景区接待游客36万人次,组织开展各种活动127场次,直接观众达到3万余人次。

由吕永海主编的《军垦故事》一书,在八师总工会的支持下,一经出版就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本书以他收藏的实物、文字资料和票据凭证为背景,以真人真事为题材,编写了46个军垦故事,通过朴实的语言记述,反映出军垦前辈们响应号召挺进沙漠荒原,肩负屯垦戍边历史重任,扎根兵团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建设团场的真实写照。这本书已被一五○团推荐为中小学生了解军垦文化,传承兵团精神必备读物。

由于他的执着、他的奉献,驼铃梦坡国家4A级景区内的军垦纪念馆,已成为新疆陆军预备役步兵师炮兵团教育训练基地、石河子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石河子市青少年素质拓展基地、一五○团兵团精神红色教育基地。他的事迹也先后被央视新闻联播、自治区新闻联播、兵团卫视等媒体报道播发。2009年,他荣获了师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2年被评为兵团优秀共产党员。□

猜你喜欢

军垦驼铃物件
打开话匣子的好物件
老物件
军垦文化之乡放异彩
驼铃马夫
旧元素,新物件
伊犁放歌
把军垦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梦驼铃
老物件,大乐趣
临江仙 梦驼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