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青年价值

2020-06-05郑文娟

邓小平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价值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

〔摘要〕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科学把握世界发展趋势,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实现共赢共享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新时代的青年价值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的思想以及当代中国的外交理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思想渊源,引领青年的认知价值;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根基,引领青年的认同价值;“一带一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伟大实践,引领青年的践行价值。新时代青年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引领下,认知、认同和践行这一伟大理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青年价值;价值引领

〔中图分类号〕D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20)02—0088—07

〔基金项目〕 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南开大学)2018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习近平‘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和平教育意义”(NKSZJYKT2018—Y005)

〔作者〕 郑文娟,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天津 300350

當今世界,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紧密联系。2017年2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正式决议中,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2017年12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并被首次写进党章和宪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理念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成为众多国家的深度共识,展现出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起建设美好世界的决心和担当,凸显了新时代中央领导集体新的全球价值观。新时代青年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理应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引领下把握时代发展际遇,增强全球公民的责任意识,以文明交流互鉴的方式,共建和谐美好的人类世界。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渊源引领青年的认知价值

在世界纵深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的发展紧密相连。人类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利益,共同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实现人类共同价值,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一种指导理念和价值观念,又是一种方法论。它的提出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有其特殊深厚的思想渊源和理论来源,对青年的认知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

在“和合”思想体系中,“和为贵”“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的精神理念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实现了“和合”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和发展。“和为贵”思想主张个人自我身心的和谐,强调要尊重他人、社会和自然,从而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当前全人类的命运是休戚与共的,基于此,习近平积极倡导世界各国要坚持和平发展,正是对“和为贵”思想的传承和创新。“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彼此相通,终极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这明确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走向,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指导中国外交关系的新型绿色生态观。“和而不同”是多元一体的理论,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差别共存,实现“和”的状态,从而在本质上达到相同或者相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追求达到互相包容、开放共享的境界,尊重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在“和而不同”中达到文明的交流融合。

青年的价值取向对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具有决定性作用,“和合”思想能滋养青年的心灵,培养青年的心智,培育青年的情操,为青年认知构建人类命运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共同梦想发挥着凝聚整合作用。青年追求的目标要与时俱进,服从党和国家民族的工作目标,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紧密连接起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当代世界发展的引领导向,是伟大的时代主题,理应成为青年的价值诉求。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的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共同体是人与社会存在的基本方式,其本质上是利益的共同体。从人类社会发展角度来看,共同体历经三个发展阶段:“自然共同体”、“虚假共同体”和“真实共同体”。自然共同体是指前资本主义的共同体,带有朴素和自然统治的痕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虚假共同体”,个人从形式上摆脱了封建社会的人身束缚关系,但是没有获得真正的平等自由。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产阶级社会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对立的根源,并认为“虚假共同体”不会永久存在,基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进一步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真正的共同体——“自由人的联合体”,即“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在“真实共同体”中,私有制将会彻底被废除,实现劳动和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高度和谐。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建立共产主义实质上具有经济的性质”,经济的发展扩大了世界性的交往,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各国家和民族日益形成一个互相依存的命运共同体。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大国,站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高度,提出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构想。新时代的青年是见证历史变革、建设人类美好未来的参与者和接班人,青年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程度关系着解决人类问题的思路和方向。青年要清晰准确地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质上是在全球化纵深发展的背景下迈向“真实共同体”的一种共同体发展形式和过渡形态,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时代特征,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提供了新路径和新方案。

(三)当代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理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始终秉承“和平发展”理念,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正是由于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才得以获得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也因此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扬。我国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都将和平发展作为外交的基本原则,时刻关注着人类的命运,彰显着中国的外交目的与中国责任。正是基于这种责任,习近平在“和平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是和平发展理论在新时代的延续和发展,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大国外交理念。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指出,年龄在14周岁到35周岁的人群称之为青年,当前来说主要指的是80后、90后和00后。他们到本世纪中叶正好全程参与我国实现伟大梦想的全过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铺就的新型大国外交之路,将唤起青年的蓬勃活力,激励青年用包容和希冀绘就美美与共的文明交融宏伟蓝图。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根基引领青年的认同价值

2015年,习近平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演讲时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我国领导人首次对人类共同价值进行明确表述,充分体现了共同价值理论的时代特征。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根基,共同价值理论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民,特别是青年们要齐心协力,以团结、合作、共赢的理念共同建设和谐美丽的人类世界。

(一)人类共同价值的三个维度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和平是人类共同价值的根本,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自古以来中国都坚持追求和平,贯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也希望世界各国一起携手共创和平的世界。如果说和平是人类生存的基础,那么发展则是人类生存的关键。2015年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唯有发展,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唯有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公平与正义是世界各国人民追求的高尚目标。实现公平与正义,要求世界各国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坚持主权平等,遵循平等的价值取向,实现合作共赢。习近平曾对公平的内涵作了阐释,即所有国家在主权上一律平等,任何国家以任何形式垄断国际事务都要遭到反对,国家无论贫富无论大小,都应受到应有的尊重和对待。正义是处理各国事务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秉持正义公平相待,兼顾义利而达到义利共赢,正确的义利观在处理国际事务中起着重要作用。

民主与自由是世界秩序建立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共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也就是说如何共同解决各国面對的共同问题是关键所在。而民主就是解决共同问题、寻求最大价值公约数的重要依据。习近平强调民主化对国际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倡导让每个国家都有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自由是在充分包容、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去获得发展,中国的外交战略一直奉行着自由思想,从经济上的自由贸易到政治上的和平共处,这都是国家之间正常往来的根本。

青年处在价值观养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抓好这个阶段的价值观养成至关重要。人类共同价值的三个维度以和平、自由、公平、正义、平等和包容等为基本要素,与青年价值观追求的境界和培养的目标是一致的,应该成为青年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指导和支撑。青年要以人类共同价值为人生的向往和坚守,胸怀世界,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二)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内核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历史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出来的。同样的道理,人类共同价值的产生源于当前的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习近平指出:“世界格局正处在一个加快演变的历史性进程之中。和平、发展、进步的阳光足以穿透战争、贫穷、落后的阴霾。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霸权主义、恐怖主义、金融动荡、环境危机等问题愈加突出,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当今世界的总体发展态势尚好,可是全球性问题依然凸显,因而国际社会需要世界各国树立健康和谐发展的共同意识,进而形成具有约束力的人类共同价值准则。

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共同体利益的集中表达。人类生活在共同体中,有共同的利益、共有的价值和共享的精神。共同体中不只是利益的交换,而是价值趋向统一,达到精神上的共鸣,进而形成人类的共同价值。“在世界多元化的发展中,各国越来越需要价值共识以求得共赢。价值共识不是脱离各个民族的价值而独立存在的抽象共识,而是在人类文明进步中、在各民族文化交流中逐步形成的对某些基本价值的认可。”共同价值是建立在多样性价值基础上的共同性和统一性,反映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基本立场观点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利益需求,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和信念,表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因及有效途径的总体构思。可以说,共同价值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内核。

2017年12月,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主旨讲话,强调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参与。我们应该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共识,共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业。”青年处于成长的关键期,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作为价值起点,在潜移默化中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自觉行为和价值共识,通过在青年中普及开来,将在全球各国得到广泛认同。人类共同价值聚合各国的根本目标,将根本共识凝聚在一起,形成公认的价值信念和理想,促使不同民族、国家、地区团结在一起,形成休戚与共的国际性组织,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各种全球化问题,从而巩固和驱动日益深入合作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伟大实践引领青年的践行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了世界人民的期待,深深扎根在世界人民的心中,在当代具有强烈的引领意义。青年的成长成才正需要时代的价值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起人们对自身使命和责任的认同,引导青年群体发挥生力军作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帮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每个人都承担着各自的使命,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理应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把握新时代际遇,增强国际责任意识,践行共同价值。

(一)以“一带一路”为载体,担负国家和民族建设的伟大使命

2013年3月,习近平首次在国际场合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后又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即“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打破传统的贸易壁垒,促进经济要素充分有效地流动,推动欧亚非经济共同繁荣。“一带一路”建设强调各国共筑利益共同体,中国作为主要技术输出国要让各国更多了解和认同中国的政治主张和发展理念,让发展的成果更大、更多、更全面地惠及各国人民。“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为增进各国人民福祉创造了新的机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取得积极进展,已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化合作平台。思想是行动的向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引。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世界各国共赢共享、利益和命运紧密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一带一路”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青年最具有积极性,最富有生命力,担负着国家和民族建设的伟大使命,将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建设者和参与者。“一带一路”的社会根基是民心相通,青年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是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在推动民间交流,构建民意基础方面具有独特的时代优势。青年间要加强互联互通,建立国际化合作机制,深入开展交流合作,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积极加入“一带一路”伟大实践中,共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用青年的责任担当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二)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文明交流融合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关于人类美好发展前景的构想,指引着人类前进的方向,體现着中华文明的高度智慧,是一种独特的、高度的文明自信,承载着中国对美好世界的崇高追求和对人类世界的智慧贡献。习近平出访时数次引用谚语“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用以表达世界文明的多元化和多样性。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中华民族有和而不同、包容并蓄的文明传统,中国秉承中华文明优良传统,立足人类文明高度,以“一带一路”建设为载体,持续推进世界文明平等交流,包容互鉴,为构建人类文明交流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秉持文明是多彩、平等和包容的原则,致力于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习近平强调:“‘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伟大实践需要中国和世界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要让其他国家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国所主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重要的是教育青年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的文明交融论,让更多的国家理解中国的发展理念,认同中国的发展方案,凝聚世界人民的力量,共同践行人类共同体的使命。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各国青年应该通过教育树立世界眼光、增强合作意识,共同开创人类社会美好未来。”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青年关心全球事务,使其成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强大主体,用求同存异、交流互鉴、共同进步的思维,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要承担起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青年一代就必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树立何种理想,决定青春的发展方向。这正是教育的核心使命,应当按照价值引领的培养理念,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青年进行全面系统的价值引领,其中包括对青年开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引导。要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热爱世界和平、关注人类发展、具有世界情怀的青年一代,使青年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通过文化交流对话互相学习和借鉴,进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在全球化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潮流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命题,增强了世界人民的信心,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和理论来源。人类共同价值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和关键,“一带一路”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时代呼唤担当,青年引领未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大格局下,青年一代大有可以施展的空间,把握好时代发展的际遇,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通过文明交流互鉴,秉承共享共赢的理念,定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不负时代的贡献。

(责任编辑 梁灏)

猜你喜欢

价值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多元价值观背景下的价值引导与美德塑造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负面案例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