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生“数感”培养探究

2020-06-05杨成义

成长 2020年5期
关键词:数感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杨成义

摘 要:基于教育信息化的视角,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紧密结合教学需要,巧用信息技术,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运用几何直观提高学生图形学习效果,达到培养学生数感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信息技术

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应用于教学课堂,为教师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技术性的支持。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立足“知识与技能”的教育目标,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应用能力。在此过程中,对学生“数感”的培养至关重要。而数感,则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悟、领悟能力,培养学生数感,是全面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基于信息技术的视角,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巧用信息技术,实现培养学生数感的教学目标呢?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探索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数感中的作用極其有效性对策。

1 数感的内涵

顾名思义,所谓数感,即学生对数学的感觉、领悟、感悟等,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理解和运用。数感是一种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思维活动,心理活动,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数学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感,元素是多元化的,如对数量的感受、对运算的理解、对数量关系的认识等,数感还包括学生经过思维训练以后,在思考和运用数学知识中,潜意识的应激反应。

2 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数感的作用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整合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课堂,成为了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教学方式。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启蒙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数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信息技术能够为教师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技术性的支持。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因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支持,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能依靠课本、板书的方式开展,教学条件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教学效果。而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感时,就可以巧用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微视频教学以及互联网资源等,不断优化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以小学数学几何图形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关于几何图形的教学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平面的、立体的、动态的图形直观地展示出来,有效地改变过去静态化的图形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数感。可以说:在数感培养方面,信息技术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的数感奠定基础。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教师要紧抓教学的基础性、启蒙性,重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而数感作为一种数学的意识、感悟,需要在学生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形成。笔者认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其主动探索和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而这种探索以及积极性,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数感的关键。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应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有利于全面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为培养学生的数感奠定基础。

3 基于信息技术背景的小学数学数感培养对策

3.1 强化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培养数感

小学阶段,数学运算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数学运算时,不仅要让学生把握各种运算法则,同时还应当强化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培养数感。笔者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小学生在进行数学运算时,往往通过机械记忆数学运算定律的方式来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的数学运算往往缺乏灵活性。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整合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运算的意义,培养数感。例如,教师在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时,如果仅仅给学生讲解单调的知识,学生势必会感到无趣,同时也不利于对学生数感的培养。笔者在教学中,巧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创设了一个春天郊游的情境:春天到了,小朋友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去郊游,大客车共有40个座位,有30个小朋友已经上车了,还有多少个空位呢?这种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进行教学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数感。

3.2 巧用信息技术优化图形教学,培养数感

小学阶段,几何图形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在图形教学中,由于学生长期死记硬背图形的特点、计算公式等,导致在学习与运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概念模糊、混淆的现象,同时也反应出学生在数感方面的欠缺。在图形的教学中,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梯形等的教学时,笔者采取直观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演绎图形面积的计算原理,让学生从掌握现象到掌握本质,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把握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改变过去死记硬背的学习现状,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数感的目的。又如,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中,以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为例,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受到1分米=(10)厘米的影响,进而得出1平方分米=(10)平方厘米的错误结论。笔者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方式,将变成为1分米的正方形边长分为长度为1厘米的10小段,然后让学生比较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的关系,这种几何直观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清晰地认知1分米=(100)厘米的进率关系,有效地改变了过去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综上所述,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巧妙地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改变过去机械的、知识传授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灵活地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杨在英.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感培养[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5).

猜你喜欢

数感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