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绿色生命教育途径 引领师生健康快乐成长

2020-06-05李明玉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8期
关键词:管理机制校本课程校园文化

李明玉

摘要:本文结合绿色生命教育课题,从校园文化、管理机制、教育渠道、校本课程、课堂教学等五个方面入手,具体阐述了学校绿色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探索绿色生命教育途径,引领师生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绿色生命教育 校园文化 管理机制 校本课程

转眼间,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已经三十年,兼任学校管理工作也已十多个年头。2016年9月,根据区教育局安排,我从新工房小学调入金瑞小学继续担任校长。学校换了,但我的绿色教育梦想与初心始终不变,带领团队以课题为抓手,以课程为载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从绿色校园文化的整体构建到生命教育的内涵发展,积极探索绿色生命教育途径,引领师生健康快乐成长。

一、打造绿色校园文化,让生命诗意栖息

为了提升师生的幸福感和价值感,学校分别从环境、制度、精神等层面整体构建绿色生命校园文化,让他们在校园里快乐地生活、诗意地成长。

(一)创设环境文化,铸造生命乐园 我们结合绿色生命特色,美化校园环

境,开辟了“经典诗文推荐栏”“诗文图展”“生命教育大事记”等生命教育阵地,让校园的每一个地方都发挥育人功能。每学期开展温馨班级评比,学生自己布置教室,“绿色生命专栏”“才艺大比拼”“小小植物园”等各具特色的创意设计展示出学生的个性与才华。学校还设立了生命教育展厅、绿色书屋、开放式阳光书吧、春芽校园雕塑、休闲棋桌椅……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富有生命活力的文化氛围。

(二)打造制度文化,激发生命潜能 我们以生为本,完善《金瑞小学学生一日常规》,建立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关怀的班级自治管理机制,实行班干部民主竞聘上岗制、值勤组长轮换制、班级管理量化制、活动展示评价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并有效利用成长记录卡、个性化综合素质评价单等,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学校的职称评聘、绩效考核方案等既重视青年教师的能力和实绩,又兼顾资深教师的工作实际;既尊重一线教师的辛勤付出,也重视后勤教辅人员的贡献,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生命潜能,促进了师生幸福成长。

(三)构建精神文化,关注生命发展“让每一位师生健康快乐地成长”的办学理念,“做最好的自己”的校训,“诚信做人、快乐学习、自主创新、健康生活”的校风……这些富有生命关怀的理念,深深影响着每一位师生。我们还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如讲故事比赛、主题队会、爱国歌曲班班唱活动、“放飞绿色梦想,体验成长快乐”等实践活动、“我的绿色梦” 绿色环保系列活动等,让全体师生感受校园文化的魅力,让他们明白:有梦,才会拥有一份生命的快樂与希望。

二、落实绿色管理机制,让教师绽放精彩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尊重、赏识每一位教师,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实现教师的自主发展。

(一)给教师一份温暖。 学校设立了养心书画室、快乐之家、心灵驿站等活动场所,开设了健美操、瑜伽、书法、羽毛球等文体项目,鼓励教师利用大课间与每日一练时间参加锻炼,修身养性。教师节到了,组织教师进行基本功展示;春节临近,给特困教师送去慰问;元旦前夕,教师们一边自己动手包水饺,一边欣赏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每个人脸上都荡漾着幸福的笑容;春天到了,组织教师到户外拥抱自然,放飞心情;冬天来了,给每位教师送上一个柔软的坐垫,让他们感受温暖。

(二)给教师一种引领。 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制定了《教师专业成长考核方案》,加强指导、跟进、评估、考核和表彰。2016年9月,学校成立了“教师成长学堂”,依托生命教育讲坛、“1+4”共同体等阵地,实施教师成长“五个一”活动(即:每位教师制定一份个人专业成长三年规划、每月一次生命教育讲坛专家授课、每学期围绕研究专题上一节汇报课、每季度开展一次教学反思会、每年开展一次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学校还启动了“青蓝工程”,利用市、区、校三级导师团及名工作室,开展“八个一”结对互助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三)给教师一个助力。 每学期,我们引导教师确定主题,给家长作家庭教育报告,如《让爱与我们同行》《家校携手 共育未来》等,真诚地与家长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拉近教师与家长的距离。家长开放日、趣味运动会、二手市场、十岁成长礼、毕业典礼等活动,邀请家长、社区志愿者一起参与,让他们走进校园,走近孩子,分享孩子们的成长与快乐。

三、拓宽绿色教育渠道,让学生快乐成长

(一)优化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健康成长。学校以德育课题为抓手,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每月一主题,开展系列化育人活动,如感恩活动月、安全教育月、体育活动月等。我们还有效利用特色升旗、主题队会、仪式教育、乐乐聊吧、爱心家园等阵地,开展参观实践、传统节日、说悄悄话、结对帮扶、爱心传递等活动,孩子们在父母呵护和同伴鼓励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搭建社区共建平台,让教育形成合力。我校与社区联合为学生搭建平台,建立了“儿童科技活动中心”“悦读书吧”“社区大舞台”等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了“二手市场进社区”“保护慈湖河”“我是小小宣传员”等活动。学校还与市科技馆、敬老院、交警大队等单位开展共建活动,使孩子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体验生活、磨炼意志,成为有健康人格、有社会责任感的小公民。

四、开发绿色校本课程,让个性轻舞飞扬

基于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学校整合优质资源,开发并实施了益智、养心、怡情、润德、健身、实践6大类10多项校本课程,构建了“绿色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每班每周开设一至两节以书法、阅读为主要内容的养心类课程,纳入课表;以鼓号、轮滑、足球等为主要内容的健身类课程主要安排在大课间活动中,每天40分钟,有专人负责;益智类、怡情类课程安排在少年宫、课后延时服务活动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庆典类、润德类、生命教育类课程安排在班会课及主题升旗仪式中;实践类课程主要安排在各种德育活动中。此外,我们还利用传统节日、文体节、游戏节、主题教育月、春秋游主题实践等阵地,有效实施德育课程。为确保校本课程的规范实施,学校还开展“六个一”课程评价活动,满足不同个体的个性化需求,关爱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

五、构建绿色生本课堂,让生命充满活力

课堂是实施绿色生命教育的主阵地,是践行“绿色生命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我们以听课评课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以课堂为重心,进一步优化“专题研究下的异步集体备课”行动研究的内容及操作流程,把研讨的重点放在“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课堂教学关注三个关键点:设置分层学习目标;培养有效学习方式;实施多元教学评价。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修订了推进课堂模式改革的配套管理制度、工作机制及评价办法。为了帮助老师解决在课堂改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带头,深入课堂上课、听课,随机性听课、针对性听课和跟踪式听课相结合,及时与老师就绿色生命课堂的落实情况交流观点、指出问题、帮助改进。

通过实践,我们进一步完善了“自主探究式”绿色生命课堂教学模式,即:情境导入 激趣启疑—自主学习 质疑探究—合作交流 点拨提升—练习巩固 当堂反馈—反思归纳 拓展运用。教师在教学中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轻松学习,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怀揣着绿色生命教育的梦想,我带领教师团队一路前行,学校的绿色生命教育走向内涵式发展。近年来,先后被授予全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特色学校、全国冰雪运动特色学校等几十项荣誉。我坚信,只要我们不忘初心和使命,我们的绿色生命教育一定能如花绽放。

参考文献:

[1]杰·唐纳·华特士(J.Donald Walters).生命教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6.

[2]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4.

猜你喜欢

管理机制校本课程校园文化
重点主题实践型社会责任示范基地管理机制优化研究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