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闭症儿童母亲的教养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020-06-05汪鑫鑫王娟谢晗孙鹏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年6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

汪鑫鑫 王娟 谢晗 孙鹏

摘 要 为了考察自闭症儿童母亲的教养自我效能感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母亲获得的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教养自我效能感问卷、社会支持问卷以及主观幸福感问卷,对92名自闭症儿童母亲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自闭症儿童母亲的教养自我效能、母亲获得的社会支持及主观幸福感三者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自闭症儿童母亲的教养自我效能感显著预测其主观幸福感,母亲获得的社会支持在教养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 自闭症儿童母亲; 教养自我效能感; 社会支持; 主观幸福感

分类号 B8426

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20.06.004

1 问题提出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其临床特征是社会交往、语言交流和兴趣行为偏离正常,一般发病在三岁以前(邓明昱, 劳世艳, 2016)。近年来自闭症发病率呈急剧上升趋势。最新研究报告表明,3~17岁儿童及青少年的自闭症患病率高达224%(Zablotsky, Black, Maenner, Schieve, & Blumberg, 2015)。家长在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和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徐胜, 王晶莹, 蒲云欢, 2016)。自闭症儿童存在沟通交流问题以及刻板、自伤、攻击等行为问题,使得家长较少有养育成就感,同时面临着严重的心理压力和负担。研究显示,与正常儿童父母相比,自闭症儿童的父母有着更多的焦虑感、失落感和挫败感,并在婚姻满意度、自尊、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方面处于更低水平(车文婷, 雷秀雅, 2013;  彭玮, 雷秀雅, 肖印军, 金灿灿, 2017;  Meadan, Halle, & Ebat, 2010)。受到家庭角色分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自闭症儿童的母亲往往承担着更多的照料患儿的责任。Marshall和Long(2010)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的母亲所承受的压力比父亲更大。Schwichtenberg和Poehlmann(2007)的研究也证实,无论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还是生活质量方面,自闭症儿童的母亲存在的问题都更为严重。作为自闭症儿童的直接养育者,其母亲的身心健康将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康复质量,所以关注自闭症儿童母亲的身心健康,提高其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观幸福感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Diener, 1984)。自闭症儿童家长面临的经济、社会压力巨大,对自闭症儿童的养育也令其身心俱疲。研究表明,与正常儿童的父母相比,自闭症儿童父母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以及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负性情绪较明显(魏欣欣, 2017)。主观幸福感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而主观体验往往受到主体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本研究尝试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角度,考察母亲的教养自我效能感和其获得的社会支持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心理技术与应用8卷

6期汪鑫鑫 王娟等: 自闭症儿童母亲的教养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教养自我效能感指父母在教养领域内对能够胜任父母角色能力的信念,是父母对自己的教养能力和成功影响儿童发展结果能力的自信程度(Ardelt & Eccles, 2001)。自闭症儿童母亲同普通母亲相比,教养自我效能感偏低,相对来说更容易产生消极的情感、认知和育儿行为,以及自我贬抑、自我责备等消极特征,自闭症儿童母亲的教养自我效能感与育儿压力呈显著负相关,即母亲的教养自我效能感越高,母亲的育儿压力越小,主观幸福感水平就越高(刘慧, 高健, 孟祥寒, 刘昭, 任波, 2015)。研究还表明,对于一般教养自我效能感较高的自闭症儿童母亲,其在抚养患儿过程中往往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能够自信地面对自己所要应对的行为操作,遇到困难时也能够有效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整体表现出高自信高自尊的状态,因而亲职压力水平较低,主观幸福感较高(李媛, 方建群, 赵彩萍, 2015)。对大学生及成年人的考察也发现,自我效能感水平亦能显著地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水平(孟慧, 梁巧飞, 时艳阳, 2010;  余鹏, 宿淑华, 李丽, 2005)。基于上述证据,我们预测对自闭症儿童的母亲,其教养自我效能感的水平也能显著预测其主观幸福感,这将在本研究中进行验证。

社会支持,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从其他来源处所获得的各种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以及帮助。它主要来自与家庭成员、朋友、同事、团体或组织(Diener, 1984;  Bourne, Fox, Starr, Deary, & Whalley, 2007)。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是主观幸福感的一個重要影响因素,良好的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呈正相关,而与孤独、抑郁、焦虑等消极情感存在负相关(Luo, 1995)。前人研究一致发现,社会支持对特殊儿童父母的身体健康和情绪状态产生积极影响(Ingber, Al-Yagon, & Dromi, 2010),高水平的社会支持有助于父母更好地参与到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中,促使父母积极地与专家进行合作(Brown, Bakar, Rickards, & Griffin, 2006)。对于大多数自闭症儿童的家庭,由于康复治疗的经济负担,较少的休息娱乐时间,再加上自闭症儿童存在的生活、社交障碍,自闭症儿童父母就愈加需要来自外界的社会支持。高水平的社会支持能促使父母快速建立新的角色结构(Grindle, Kovshoff, Hastings, & Remington, 2008),应对自闭症儿童带来的心理压力, 提高其主观幸福感(Sepa, Frodi, & Ludvigsson, 2004)。

对于自闭症儿童母亲这一群体,其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水平也将受到教养自我效能感的影响。Martosméndez(2015)发现,自我效能感水平较高的患者往往拥有更高的社会支持水平。同样地,如果自闭症儿童的母亲能够面对现实,积极探索合理有效地教养和康复方法,形成成熟自信的育儿态度,那么她就能积极地寻求社会、家人及朋友的帮助,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反之,如果母亲对自己抱持怀疑态度,采取只养不教或者完全放弃的态度,那么便不能较好的寻求或利用社会支持资源,从而导致儿童的康复停滞或受阻。

尽管一些研究探讨了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关系,但大多是在中学生、高职生群体中(范灵, 刘兰, 杨兴莲, 徐苗, 樊宇, 黄玮, 2015;  蒋红, 张玉凤, 张澜, 2013),或是留守儿童群体中(王燕, 邵义萍, 杨青松, 李萌萌, 唐丹丹, 赵娴, 2017),到目前为止,尚未有研究者在自闭症儿童母亲这一特殊群体中探讨这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基于以上论证,我们预测自闭症儿童母亲的教养自我效能感和母亲的社会支持均对其母亲的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母亲所获得的社会支持也会受到教养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社会支持在自闭症儿童母亲的教养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自闭症儿童母亲的教养自我效能感越高,其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水平就越高,其主观幸福感水平也将越高。

2 方法

2.1 被试

选取某市儿童康复中心及培智学校的自闭症儿童母亲,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问卷102份,并且排除10份异常或缺失项较多的数据,共保留有效数据92份。其中男童70例,女童22例,母亲受教育程度在高中水平及以下人数占比337%,家庭年收入在三万元以下占比272%。所选被试智力正常,无语音、语言或听力障碍。填写问卷前,与自闭症儿童母亲、康复机构的负责人沟通,签署保密条例。

2.2 研究工具

2.2.1 父母教养自我效能感问卷

该量表由段丽琼等人借鉴已有的父母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维度划分,结合对部分家长的访谈结果编制,共有五个维度,分别为教养能力感、健康保持效能、认知促进效能、情感培养效能和社交支持效能(段丽琼, 2007)。由46个题项组成,采用7点计分。本研究中,该量表的一致性系数为095。

2.2.2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该量表由肖水源和杨德森共同编制,包括三个维度分别是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总计10个条目(肖水源, 1994)。本研究中,该量表的一致性系数为068。

2.2.3 主观幸福感量表

采用段建华修订的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原幸福感量表(段建华, 1996)。修订后量表保留前18个条目,包括6个因子,分别是对健康的担忧、精力充沛度、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本研究中,總量表的一致性系数为089。

2.3 施测程序和数据处理

问卷在家长休息室进行发放并请家长及时填写,由一名学前教育系研究生和一名应用心理学本科生担任主试,康复中心主任及教师协助完成。主试实时解答家长疑问,并对特殊情况进行记录。使用SPSS 230 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

3 结果

3.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检验

方差分析显示,在自闭症儿童母亲的教养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得分方面,存在显著的母亲受教育程度及家庭年收入等人口学差异。事后多重比较显示,受教育程度为专科、本科的自闭症儿童母亲的教养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得分均显著高于高中及以下的母亲。家庭年收入6万元以上的自闭症儿童母亲的教养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得分均显著高于3万元以下的母亲。

3.2 自闭症儿童母亲教养自我效能感、母亲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在进一步控制自闭症儿童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年收入的条件下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自闭症儿童母亲的教养自我效能感和其获得的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 自闭症儿童母亲获得的社会支持和其主观幸福感也呈显著正相关; 自闭症儿童母亲的教养自我效能感和其主观幸福感也呈显著正相关。

3.3 自闭症儿童母亲的社会支持在教养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如表3所示,使用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对构建的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将自闭症儿童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年收入作为协变量纳入模型进行控制,同时以自闭症儿童母亲的教养自我效能感为自变量,母亲获得的社会支持为中介变量,母亲的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考察自闭症儿童母亲的教养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包括直接效应和以母亲获得的社会支持为中介的间接效应。抽取样本5000,对各通径系数的95%可置信区间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自闭症儿童母亲的教养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的直接效应为164,95%的可置信区间为(097,232),自闭症儿童母亲的教养自我效能感通过母亲获得的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间接效应为040,95%的置信区间为(012,084),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可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说明母亲获得的社会支持在自闭症儿童母亲的教养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着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到总效应的1960%。

4 讨论

作为自闭症儿童的主要教养者,母亲的主观幸福感对其自身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同时也直接影响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本研究从自闭症儿童母亲主观幸福感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入手,考察自闭症儿童母亲的教养自我效能感、母亲获得的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对自闭症儿童母亲的教养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及主观幸福感得分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性检验表明,专科及本科母亲的教养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得分均显著高于高中及以下的母亲; 家庭年收入6万元以上母亲的教养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得分均显著高于3万元以下的母亲。相似的研究也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年收入越高,母亲体验到的经济压力相对越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母亲教养自我效能感,因而主观幸福感也相对较高; 此外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年收入越高,母亲了解到的社会支持的信息渠道越多,所以体验到的社会支持会相对较高(李晓峰, 2016)。

此外多项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水平能直接预测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宋灵青, 刘儒德, 李玉环, 高振华, 李文君, 2010;  佟月华, 2003;  于福洋, 李颖, 刘佳, 唐海波, 2009),但这些研究多针对一般群体。本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母亲的教养自我效能感对其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一结论表明,面对自闭症儿童,如果母亲能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并及时调整心理状态,提升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自信水平,那么其主观幸福感水平就较高;  相反,如果母亲对自闭症儿童的养育缺乏信心,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感觉无能为力,采用消极的方式应对问题,则会感到焦虑和痛苦,久而久之将形成不良压力,其主观幸福感将会降低。由此可见,教养自我效能感能影响个体的认知和教养行为。相关研究发现,提高照顾者的自我效能感不仅可以缓解照顾者所承担的压力,缓解其抑郁等消极情绪,还能增加照顾者的积极感受(周冬梅, 钱晓路, 陆敏敏, 贾守梅, 孙晓春, 2011)。因此,通过有效提高自闭症儿童母亲的教养效能感,能缓解母亲压力,提升其主观幸福感水平,从而促进自闭症儿童的康复。

本研究还发现,自闭症儿童母亲的教养自我效能感还通过母亲获得的社会支持影响其主观幸福感。母亲获得的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说明了自闭症儿童母亲教养自我效能感既可以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水平,还可以通过提高社会支持的水平进而提升主观幸福感水平。在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过程中,其家庭所承受的经济、精神和社会压力巨大,其母亲能否采取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寻求帮助至关重要。母亲接受与适应自闭症子女的信心程度越高,即教养效能感越高,其进一步寻求或利用社会支持的愿望就越强烈,从而能更有效地利用社会支持系统资源以缓解其教养压力,减轻在抚养自闭症儿童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情绪,提高母亲的主观幸福感。

本研究的结果将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及其母亲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启示。自闭症康复训练机构、培智学校等地的工作人员,不仅要为自闭症儿童提供诊断和干预指导,也应该关注到其主要照顾者——自闭症儿童的母亲。在平时与自闭症儿童母亲的接触中,应加强护理和心理调适培训,让他们了解自闭症的知识、问题处理及护理事宜,使他们能积极面对问题,具备解决一般问题的技能,从而提升其教养效能感。此外还可以通过为自闭症儿童母亲提供学习机会、就业机会,建立良好的心态和生活方式,促使自闭症儿童母亲与儿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从而更好地促进自闭症儿童的干预和康复。Ekas等的研究表明母亲养育自闭症儿童的自信心受到配偶、家庭其他成员及朋友的支持(Ekas, Lickenbrock, & Whitman, 2010)。此外能够降低自闭症儿童母亲压力的最重要社会支持来源依次是配偶、母亲方的亲戚和其他殘疾儿童家长(荆杰, 2012)。刘慧, 高健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其他自闭症儿童父母是较为特殊的一种社会支持来源,因为自闭症儿童家长之间都有相同的经历和感受,能互相分享育儿经验,获得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刘慧, 高健, 孟祥寒, 刘昭, 任波, 2015)。因此,自闭症儿童的母亲也应该主动积极寻求社会支持。此外,母亲自身的心理调适也很重要,母亲应积极乐观地面对自闭症儿童的养育问题,主动与医护人员沟通交流,相关部门也应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关注自闭症儿童母亲的心理健康,这些举措将有助于自闭症儿童的长期康复。

参考文献

车文婷, 雷秀雅 (2013). 自闭症儿童家长心理压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2(6), 623-630.

邓明昱, 劳世艳 (2016).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临床研究新进展(DSM—5新标准).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4(24), 481-490.

段丽琼 (2007). 幼儿父母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西南大学.

段建华 (1996). 总体幸福感量表在我国大学生中的试用结果与分析.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4(1), 56-57.

范灵, 刘兰, 杨兴莲, 徐苗, 樊宇, 黄玮 (2015). 宁夏在校高职学生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37(11), 1304-1308.

蒋红, 张玉凤, 张澜 (2013). 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及主观幸福感关系. 现代预防医学, 40(20), 3786-3789.

荆杰 (2012). 重庆市自闭症儿童母亲亲职压力及其社会支持之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师范大学.

李晓峰 (2016). 自闭症儿童主要照料者的社会支持与其心理压力及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西南大学.

李媛, 方建群, 赵彩萍 (2015). 孤独症儿童母亲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亲职压力的相关性研究.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37(11), 1309-1312.

刘慧, 高健, 孟祥寒, 刘昭, 任波 (2015). 自闭症儿童母亲社会支持与育儿压力的关系. 中国临床研究, 28(8), 1117-1120.

孟慧, 梁巧飞, 时艳阳 (2010). 目标定向、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心理科学, 33(1), 96-99.

彭玮, 雷秀雅, 肖印军, 金灿灿 (2017). 自闭症儿童父母心理复原力、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25), 282-285.

宋灵青, 刘儒德, 李玉环, 高振华, 李文君 (2010). 社会支持、学习观和自我效能感对学习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心理发展与教育, 26(3), 282-287.

佟月华 (2003). 低收入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1(4), 294-295.

王燕, 邵義萍, 杨青松, 李萌萌, 唐丹丹, 赵娴 (2017). 农村留守儿童应对方式学习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与学习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作用. 中国学校卫生, 38(12), 1838-1841+1845.

魏欣欣 (2017). 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 科教导刊, (17), 188-190.

肖水源 (1994).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4(2), 98-100.

徐胜, 王晶莹, 蒲云欢 (2016). 自闭症儿童家长对教育成效的评估及期望. 学前教育研究, (9), 40-47.

于福洋, 李颖, 刘佳, 唐海波 (2009). 研究生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7(1), 21-23.

余鹏, 宿淑华, 李丽 (2005). 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3(1), 43-44.

周冬梅, 钱晓路, 陆敏敏, 贾守梅, 孙晓春 (2011). 压疮患者居家主要照顾者照顾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 中华护理杂志, 46(4), 378-381.

Ardelt, M., & Eccles, J. S. (2001). Effects of mothers parental efficacy beliefs and promotive parenting strategies on inner-city youth.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22(8), 944-972.

Bourne, V. J., Fox, H. C., Starr, J. M., Deary, I. J., & Whalley, L. J. (2007). Social support in later life: examining the roles of childhood and adulthood cognition.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3(4), 937-948.

Brown, P. M., Bakar, Z., Rickards, F. W., & Griffin, P. (2006). Family functioning, early intervention support, and spoken language and placement outcomes for children with profound hearing loss. Deafness an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8(4), 207-226.

Diener, E. (1984).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5(3), 542-575.

Ekas, N. V., Lickenbrock, D. M., & Whitman, T. L. (2010). Optimism, social support, and well-being in mother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40(10), 1274-1284.

Grindle, C. F., Kovshoff, H., Hastings, R. P., & Remington, B. (2008). Parents experiences of home-based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programs for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 Journal of Autism &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39(1), 42-56.

Ingber, S., Al-Yagon, M., & Dromi, E. (2010). Mothers involvement in early intervention for children with hearing loss: the role of matern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ext-based perceptions. Journal of Early Intervention, 32(5), 351-369.

Luo, L. U. (199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psychosocial variables in taiwan.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35(3), 351-357.

Marshall, V., & Long, B. C. (2010). Coping processes as revealed in the stories of mother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 20(1), 105-116.

Martosméndez, M. J. (2015). Self-efficacy and adherence to treatment: 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social support. Journal of Behavior, Health & Social Issues, 7(2), 19- 29.

Meadan, H., Halle, J. W., & Ebata, A. T. (2010). Families with children who have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stress and support. Exceptional Children, 77(1), 7-36.

Schwichtenberg, A. J., & Poehlmann, J. (2007). Applied behaviour analysis: does intervention intensity relate to family stressors and maternal well-being?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51(8), 598-605.

Sepa, A., Frodi, A., & Ludvigsson, J. (2004). Psychosocial correlates of parenting stress, lack of support and lack of confidence/security.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45(2), 169-179.

Zablotsky, B., Black, L. I., Maenner, M. J., Schieve, L. A., & Blumberg, S. J. (2015). Estimated prevalence of autism and other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following questionnaire changes in the 2014 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 National Health Statistics Reports, 13(87), 1-21.

Self-efficacy, Social Support,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Mother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WANG Xinxin1; WANG Juan1; XIE Han2; SUN Peng1

(1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221116, China)

(2 Lianyungang Normal College, Lianyungang 222002,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maternal self-efficacy on their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mothers with autistic children and the mediating role of maternal social support, the author surveyed 92 mothers with autistic children through Self-Efficacy Questionnaire, Social Support Questionnair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maternal self-efficacy and maternal social support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eir subjective well-being; Maternal self-efficacy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their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maternal social support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fficac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Key words:  mothers with autistic children; self-efficacy; social support; subjective well-being

基金項目: 202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母亲语言支架对自闭症儿童叙事发展的影响及干预研究(项目编号: 20YJCZH152);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母亲语言支架对3~6岁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BK20181008); 江苏省2018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亲子自传叙事中的内部状态语言对儿童自我表征的影响”(项目编号:KYCX18_2009)。

通讯作者: 王娟, E-mail: juanzi0809@126.com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
关于体育参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档案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