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家长对子女升学的教育期望初探
2020-06-05张文琦刘云波
张文琦,刘云波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各地政府不断出台新举措,探索中高职贯通机制,逐步扩大中职毕业生升入高等院校的比例。例如,各地积极开展“3+2”中高职衔接、“3+4”中职与本科衔接等模式,使得“上大学”不再是中职学生遥不可及的梦。《中国青年报》报道显示,“目前中职毕业生的升学比例已经达到40%以上,个别地方达到60%以上”[1],一些地方纷纷出现了中职学校“升学热”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父母对子女升学方面的教育期望(以下简称为父母升学期望)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作为学生生涯发展的重要影响人,父母的教育期望往往能够使子女向其期望的方向发展,对子女的未来选择产生关键性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在子女中职毕业继续升学的问题上[2][3]。
考虑到父母升学期望对子女实际教育成就的影响,关注父母升学期望及其特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有助于理解当前中职学生“升学热”问题,丰富个人和家庭的职业教育需求研究,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相应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政策提供参考。以下将重点关注以下问题:中职学生家长对子女继续升学的期望如何?哪些因素影响他们对子女接受更高教育的期望?或者说中职学生父母对子女继续升学的期望在家庭收入等方面呈现何种差异?
二、文献回顾
(一)教育获得与父母期望
自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社会学和心理学很多学者开始关注教育期望及其产生的影响[4][5],而其中对高等教育获得和学业成就最具影响力的模型之一就是布劳·邓肯模型。这一模型最初用于考察社会分层与成就,后来经过学者的不断深入,逐渐扩展到其他因素,其中就包括父母影响和期望[6][7]。其后,斯威尔和沙阿提出,父母影响和期望是子女教育获得的重要影响因素[8]。
父母期望主要指父母对子女学业成绩、学历和未来职业等的期望[9]。它是父母在外界信息、个人经验和内在需求的基础上,对子女未来行为结果的期待和预期。学者研究发现父母期望会对子女的学业成就和综合素质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父母对子女升学方面的教育期望对子女的教育水平提高具有显著的预期效应[10]。
(二)父母升学期望的影响因素
笔者梳理了已有的父母对子女教育成就影响的文献,总结了影响父母升学期望的主要因素包括:
其一,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与子女自身因素有关。很多学者关注父母期望在子女性别上的差异,认为父母对女儿的教育期望比儿子高[11-13]。还有学者发现子女的学习成就对塑造父母期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4][15]。
其二,子女所接受的学校教育质量是影响父母升学期望的重要方面。教育选择理论中对影响父母教育期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计量经济模型研究发现学校因素会影响教育选择,主要包括校园安全[16]、教学质量[17]、提供信息和资讯的能力等。从总体来看,家长对学校的整体评价越高,对子女的升学期望越高。
最后,家庭社会经济因素是父母教育期望的另一重要影响因素,一直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诸多关注。多数研究指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越高[18-20]。但也有学者指出,应慎重看待家庭社经地位在教育获得中的影响[21]。在家庭收入的影响方面,一部分学者认为,家庭收入越多,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期望越高[22]。也有研究持有不同观点,认为父母期望并没有在收入上形成显著差异[23]。此外,父母教育期望还受到家庭居住地区、父母职业[24]以及父母受教育程度[25]的影响。综上,父母期望在子女个人生涯发展和教育获得中扮演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但从现有文献看,国内有关父母升学期望的研究大多关注教育期望对学生学业表现、高等教育获得和未来收益的影响,很少有研究系统分析父母升学期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职教领域中父母教育期望的研究更是鲜见。考虑到父母升学期望对学生直接重要的影响作用,对分析中职学生升学选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父母升学期望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是十分有价值的。下文将利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从子女个人、学校质量和家庭社经背景三方面探讨中职学生父母升学期望的差异,以丰富职教领域父母对子女升学期望的理论研究。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与变量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CHFS)是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抽样调查项目,旨在收集有关家庭金融微观层次的相关信息。本文使用CHPS 2017年家庭调查数据,数据涵盖全国29个省(市、区),追踪访问约40000户家庭。问卷第六部分为家庭成员教育,包含家庭成员受教育情况的信息。
根据文章研究问题对数据进行清洗,首先将子女是在读中职学生的样本筛选出来,样本量为593。进而筛选出回答问题“您和您的家人是否准备让孩子参加高考”的父母,有效样本量为371,其中希望子女参加升学考试的有205人,占比55.26%。希望子女参加普通高考和参加中职对口升学考试(以下简称“对口升学考试”)①普通高等院校对口招收职业中专,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对口”是指所报专业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分别为115人和90人。期望子女不参加高考的有166人,占44.74%。
从表1可以看出,在子女特征方面选取了性别和成绩评价两个变量。样本中子女男女比例为57:43。父母对子女成绩的主观评价分为“优异”、“中上”、“中等”、“中下”和“不清楚”;学校方面的因素,把家长对学校的总体评价分为“好”、“一般”和“差”;衡量家庭背景的变量选取了父辈职业、家庭总收入和城市规模。父辈职业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代表父母受教育背景和家庭社会地位,通常认为,为了实现社会地位代际向上流动或维持,家庭更期望让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本文所使用的父辈职业数据主要采用父亲职业进行测量,部分缺失值用母亲职业来代替。对父辈职业层次的划分参考王甫勤等人的划分标准,将十大职业层次进一步划分为五类。[26]对家庭总收入的分级主要参考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家庭年人均收入五等分数据,按三口之家标准对其进行了测算,划分为“<1.5万元”、“1.5-4万元”、“4-7万元”、“7-10.5万元”以及“>10.5万元”五等。家庭居住城市分为“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其他城市”和“农村”。(具体参见表1)。
(二)在子女个人因素方面的差异
考察父母升学期望在子女性别和回答者性别两个变量上的差异,对三者进行了列联表分析以及卡方检验。
性别会显著影响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卡方检验P<0.05)。根据表2可以看出,无论父母,他们对女孩的升学期望(均位于60%以上)都要高于男孩。这可能是因为如果女性不继续升学而是直接就业,在未来职业选择中会受到比男性更大的限制,所以父母倾向于让女儿通过直接升学获得更好的发展,使未来更具竞争力。[27]
表1 变量基本特征
表2 区分回答者性别时子女性别对父母升学期望的影响
进一步分析发现,父亲和母亲在子女的具体升学渠道的选择上出现较大差异。首先,大部分母亲期望子女能够参加普通高考,这一倾向在对女儿的期望上表现得更为突出,仅有三分之一的母亲愿意让女儿参加对口升学。母亲对儿子不同升学渠道的期望分布更加均衡,期望参加普通高考和对口升学考试的比例大约是1∶1。从父亲子样本来看,他们更期望女孩参加对口升学考试,男孩参加普通高考。这一数据结果呈现出回答者与子女性别一致性对父母升学期望产生的影响。
表3 父母对子女学业成绩主观评价对父母升学期望的影响
子女学业成绩是影响父母期望的另一重要因素①斯皮尔曼相关系数为-0.12,原假设为:父母期望与子女成绩主观评价之间无关。P=0.018<0.05,拒绝原假设。。根据表3可以看出,父母对子女的学业成绩评价越好,他们就越倾向于让子女接受高等教育,这种情况在群体两端表现突出。当子女成绩优异,位于班级前几名时,68%以上的父母愿意让孩子升学。但是当子女成绩处于下游,甚至父母并不了解子女成绩时,仅有44%左右的父母愿意让子女升学。
在两种升学渠道上,存在子女成绩越好,父母越倾向于让子女参加对口升学的趋势。可能原因是子女在校成绩突出,专业技能成熟,对本专业兴趣浓厚,参加对口升学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而父母能够感知到的子女成就感越高,就更愿意让子女对口升学。
(三)在学校质量方面的差异
学校质量会显著影响父母升学期望(卡方检验P<0.05)。根据表4,当父母对子女就读学校评价较好时,61%的父母愿意让孩子继续升学,而当父母认为子女的学校质量比较差时,仅有32%的父母愿意让孩子升学。也即,认为学校各方面比较好的父母对子女抱有更高的升学期望,反之,父母升学期望则比较低。
表4 父母对学校评价对父母升学期望的影响(括号内为样本数)
另外,从升学的两个方向来看,随着父母对学生学校质量评价的提高,期望子女参加对口升学的期望有上升趋势。与此同时,父母期望子女参加普通高考的比例是不断减少的。
(四)在家庭社经背景方面的差异
首先,选取家庭总收入作为代表家庭经济水平的变量,讨论其对父母升学期望的影响(见表5)。
表5 家庭总收入对父母升学期望的影响(括号内为样本数)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无论家庭总收入处于哪一层级,父母对子女的升学期望普遍高于50%,体现出目前大部分父母更期望子女继续升学而非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从不同收入层级具体看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父母对子女升学的期望在不同家庭总收入等级上大体呈现倒U型趋势。一是家庭收入较低和较高的父母对子女升学的期望相对比较低。出现这一情况可能与家庭观念差异有关,当家庭收入较低时,家庭能够给予子女升学的支持有限。而当家庭收入较高时,父母可能并不强求子女仅靠升学单一路线获得发展。二是家庭收入处于中等水平时,父母升学期望相对更高。这可能是因为处于这一收入层级的父母寄希望子女通过升学维持或突破目前家庭社会阶层。
从升学的两个方向来看,处于中间水平的家庭对子女参加对口升学考试的期望总体比较平稳,维持在44%~46%之间。家庭总收入水平处于两端的样本表现出较大差异,总收入水平处于低层次时,父母更倾向于让子女参加普通高考。而收入水平处于高层次的家庭则更愿意让子女参加对口升学。
其次,分析父辈职业方面的升学期望差异,见表6。
表6 父辈职业对父母升学期望的影响① 注:其中农林牧副渔人员样本太少(共计3人),此处忽略不计。(括号内为样本数)
从总体来看,除了父辈职业是企业管理人员的样本之外,父辈职业是办事人员、服务性人员、生产制造人员的样本对子女的升学期望分别是70%,63%和51%,呈现递减的趋势。这说明父辈职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态度,父辈职业水平越高,期望越高。而之所以在父辈是企业管理人员的样本中出现其升学期望比例反而下降的现象,可能原因是该样本中多为私企管理者,他们反而对子女升学没有特别高的要求。
从升学不同渠道来看,虽然父母选择普通高考的比例高于对口升学,但是伴随父辈职业层次的上升,父母对子女参加对口升学的期望呈现出上升趋势。
表7 不同城市等级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待(括号内为样本数)
再次,对家庭城市等级的差异进行分析。根据表7可以看出,四个分组中父母期望子女继续升学的比例都在50%以上。相比之下,一线城市和农村父母选择让孩子升学的比例更高,在60%左右,二线及以下城市中的父母高期望比例则略低一些。
在两种不同的升学渠道上,从一线城市到农村期望子女参加普通高考的父母比例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农村父母,期望子女参加普通高考的比例高达68%。与此对应,期望子女参加对口升学考试的父母随城市等级的上升,比例逐渐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前文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分析中职生父母是否有让子女继续升学的意愿时,子女性别、学校质量对其具有显著影响,家庭背景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一是,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他们对女孩继续升学的期望都要明显高于男孩,而且家长对与自己同性别子女的期望明显更高。考虑到劳动力市场对女性就业的歧视现象,父母更希望女孩可以通过升学提高个人人力资本,以期在未来获得更高的收益和长足发展。二是,父母对子女成绩和学校的评价越高,他们对子女未来升学期望就越高,这与学者的研究结论相一致[28]。三是,父母对子女继续升学的期望与家庭总收入和父亲职业等级存在倒U型趋势,与家庭所在城市存在U型趋势,但是这种趋势并不显著。
探究几个因素对不同升学渠道的影响发现,一是性别一致性对中职生父母升学渠道的选择有显著影响,母亲更期望女儿参加普通高考,而父亲则对儿子抱此期望。二是父母对子女学习成绩和就读学校的评价越高,期望对口升学的比例就越高。三是随家庭总收入、父母职业和城市等级提高,期望子女参加对口升学的比例上升。在两类升学渠道中,相比普通高考,对口升学考试具有门槛低、重专业技能、就业前景广阔等特点,中职生通过对口升学进入本、专科高校后享受与普高升学生相同待遇,他们参加对口升学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根据上文研究,家庭背景对中职生父母升学渠道的选择有显著影响,家庭背景越好,父母期望子女参加对口升学考试的比例越高。可能原因是社经地位较弱势的中职生父母在信息搜集等方面较弱,由于升学信息不对称导致家长对高等教育产生认知偏误,做出非理性判断[29]。
通常而言,家庭经济和社会地位会对父母期望有较强的影响作用。但从本文的研究来看,相比家庭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父母对子女的升学期望更多受到子女的学业成绩和学校教学质量的影响,这说明中职生父母在子女继续升学的问题上更多是从孩子的实际能力出发而做出的理性选择,并非媒体宣传的盲目地一味追求升学。在对子女升学途径的期望上,处于不同社经背景的父母升学期望呈现明显的差异。处于弱势地位的家庭,父母更期望子女通过普通高考升学。这部分学生及家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值得关注。
对此,笔者建议: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帮助他们深入全面地了解子女的学习现状和个体优势。及时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升学和就业信息,理性看待升学与就业,避免盲从。其次,应为中职学生提供更多的人生规划指导服务,帮助他们尽早发现职业兴趣,提高其对自身未来发展的认识和判断。应向有意升学的学生和家长提供不同升学路径信息,帮助学生和家长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使其选择适合自己的升学道路,避免非理性决策。最后,对家庭经济困难的中职学生给予更多学业指导以及学习资源支持,提高其学习自信和课业表现。本文尚存在诸多不足,主要是样本数量相对较少、分类变量的统计处理方法有限,使得研究还不够深入,未获得具体的量化影响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