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评价模型构建
2020-06-05杨主泉
杨主泉
(贺州学院 旅游与体育健康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等政策的颁布,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旅游业系统的协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意见》中指出,我国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条件。《规划》也指出,“新型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加快服务业发展是产业结构转型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要加快城镇化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旅游业作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服务产业之一,迎来了旅游城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激发了旅游目的地的消费需求,在推动城镇化过程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旅游型城镇将是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条新途径。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走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协同发展之路,不仅提高了旅游资源的利用的效率,而且能探索出一条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特色之路。
一、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协同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以及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协同发展已成为现实需求,并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旅游发展逐渐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依托旅游业的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既拓展了城市空间,也使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进而引导着城镇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同时,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还可以增加居民就业,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在旅游经济的带动下,为新型城镇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也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为产业链条的延伸提供广阔平台;此外,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协同发展也是维持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内在要求。
经济社会可持续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协同发展符合可持续原则。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点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如农民工市民化、教育机会公平以及完善的社会保障系统等,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要靠社会体制改革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更重要是的解决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产业带动与支撑问题。一方面,大力推动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协同发展,能够强化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充分发挥旅游的功能,积极植入旅游相关因子,依托旅游目的地的资源条件,在新型城镇发展进程中赋予它丰富的旅游内涵,使城镇建设风格更加本土、独特。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新型旅游城镇,也是创新建设新型城镇化的路径之一。旅游业的发展使得旅游资源禀赋优异的地方成为旅游景区景点、公园和度假区等,由于旅游吸引,大量的居民和游客在城镇集聚,大量的商业以及相关服务业在城镇集群,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里原有农民、村民转变成为旅游从业人员,逐渐地形成人口城镇化,实现了在旅游景区景点、公园以及度假区附近的就地城镇化。因而,旅游业与城镇化的协同发展,是深化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之一,也是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一)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旅游业系统与新型城镇化系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可供选择的指标比较多,因此,需要在遵循一定的原则下对这些指标进行筛选和精简。本研究在设计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影响旅游业系统与新型城镇化系统的主要因子及次要因子,并进一步的筛选出影响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协同的关键因子,以具有代表性、可操作性强的重要指标来科学合理的评估两大系统的协同关系。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最基本原则。两大系统指标的选择都必须符合客观规律,以此反映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研究结果的严谨性。参考已有的相关报告和学术研究,遵循客观性、科学性原则提取两大系统的主要因子和次要因子。如:旅游业系统中的旅游资源的丰度、旅行社个数、旅游企业营业收入等指标的选择,新型城镇化系统中的城镇居民消费指数、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等指标的选择,这些指标能够更好地反应两大系统的发展水平,以及两大系统的协同关系与协同目标的实现程度。
(2)综合性原则
旅游业系统和新型城镇化系统分别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又错综复杂,但指标的选择并不是越多越好。因此,指标因子的选取要具有综合性。在两大系统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参照相关学者已有研究成果,依据科学的选取标准明确划分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以确保层次清晰、从属关系明了,全面系统的构建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协同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3)代表性原则
确保各个指标的选择必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代表该系统的发展现状和方向。如旅游业系统发展水平用旅游经济、旅游规模、产业支撑和基础动力四大方面来进行提取二级指标,新型城镇化系统发展水平用人口、社会、经济、空间、生态五大方面来提取二级指标,能够代表案例地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和水平。
(4)动态性原则
旅游业系统和新型城镇化系统都是处于不断运动发展过程中的,评价两大系统之间协同关系的尺度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本文在耦合理论的基础上,采用了耦合协调度综合评价模型,以动态的测算案例地两大系统的协同关系,在选取指标的同时,要注重部分指标的动态变化,能够反映系统协同的变化趋势,同时指标的变动也不宜过于频繁。
(5)可操作性原则
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协同发展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参照相关研究基础,选择可操作性强的指标构建两大系统的评价体系,舍弃部分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操作中难以量化的指标因子,如:新型城镇绿色GDP指标、生态环境质量指标等,确保选择的指标可以直接获得数据或者可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得出结果。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应该包括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在遵循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基础上,参照学者相关研究成果,选择多种方法对指标进行遴选和设置。首先,检索CNKI数据库中2000-2014年旅游业、城镇化及新型城镇化等相关的研究文献,对相关的研究指标体系进行频度统计,选择旅游总收入、境内旅游者人数、国内旅游者人数、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普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大学生人数、城镇污水处理率等频度较高的指标;其次,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两方面的理论,初步遴选出一些代表性突出的指标;再次,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由于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研究涉及多个学科,所以分别设计了旅游系统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征求专家的专业意见并做反复的修改,建立旅游业系统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在案例地收集相关的指标的原始数据,舍弃一些无法获取数据的指标,在最终商讨和调整的基础上,构建操作性强、可量化的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共包含四个层次。其中,第一层次为目标层,反映了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协同总体水平;第二层次为系统层,主要包括了旅游业系统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系统,是本研究中的两大子系统;第三层次为要素层,要素层的指标因子代表了两大系统中的组成要素,其中,旅游业系统主要通过旅游经济、旅游规模、产业支撑、产业基础动力四方面进行研究,新型城镇化建设系统主要通过人口、经济、社会、空间、生态城镇化五个方面进行研究;第四层次为具体的指标层,是研究的主要指标,主要包含47个指标,这些指标的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民经济统计公报和相关的历年统计年鉴以及实地的调查研究,少数的指标数据还需要通过简单的计算才能够得到结果。
三、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评价模型构建
(一)综合水平指数模型
(1)测度方法的选择
单一指标法和综合指标法是测度发展水平指标的两种主要方法,相对于单一指标法,综合指标法能够更加全面的地反映测量对象的水平[1]。因此,本文选取综合指数法测度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
综合指数常用的测度方法主要是线性加权法与乘数合成法,其中,乘数合成法对数据要求较高,要求测度指标间有着强烈关联性,而且系统中的各个指标间差异要尽可能的小,但零和负数是不能作为指标值[2]。相比综合指数法而言,线性加权法对各个指标值的数据没有特定的要求,因此,本文采取线性加权法测度案例地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综合发展水平。
(2)计算步骤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采用线性加权法对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进行测算,基本公式为:
式中,W代表旅游业系统、新型城镇化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uij是各个指标的标准化取值,λj代表指标的权重值。
(二)耦合度模型
耦合度模型用来衡量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强弱程度,本文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系数模型[3],构建旅游业——新型城镇化建设耦合度模型,定义公式(2)为旅游业—新型城镇化建设耦合度函数,即:
(1)C是旅游业系统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系统的耦合度;W1是旅游业系统综合评价指数;W2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
(2)耦合度C∈[0,1],值越大,说明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系统之间的协同性越高,两大系统之间或系统各个要素之间协调程度业就越高,两大系统能够实现有序发展、良性共振;C的取值越小,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系统的耦合性越差,两大系统也会呈现出无序发展的状态。
(3)综合考虑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两大子系统的情况,如果一个系统的有序发展程度提升幅度大,另一个系统的有序发展程度不能同等幅度提升,整个系统也不会处于良性耦合的状态。高水平阶段的耦合是两大子系统在同等提升幅度上的有序发展,相互协调。因此,本文参照相关学者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系统耦合的过程分为以下几阶段(见表2)。
表2 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耦合阶段特点
耦合度作为反映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协同发展的重要指标,对判断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的作用、强度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两大子系统都处于交错、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因此,仅仅使用耦合度测度两大系统的协同关系有着较大的局限性。在W1、W2的值都十分小的情况下,C的值也可以很大,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耦合度模型不能旅游业系统发展水平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
(三)耦合协调度模型
为了有效地弥补耦合度模型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本文在参照有关学者的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反映两大系统协同关系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即:
对公式(3)、(4)进行以下说明:
(1)D代表了耦合协调度;C为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系统的耦合度;T为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两大子系统共同作用于总系统的综合评价水平,反映了两大系统的综合协调水平;W1是旅游业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指数;W2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指数;α、β为待定系数,由于两大系统对整体的系统有着同等的作用,因此这里α、β均取值为0.5。
(2)耦合协调度模型综合了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耦合状态C以及两大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T,根据耦合协调度D值的大小,结合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水平的高低,能够在动态中测度两大子系统的协同关系和状态。因此,需要对两大系统的耦合协同等级进行划分(见表3)。
表3 耦合协同度等级划分标准
四、小结
通过构建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协同发展关系,从综合发展水平以及耦合度、耦合协调度的视角剖析两大系统的协同关系,分析两大系统协同机制,就能更好地促进旅游业发展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并提出适合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协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