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齐哈尔市介入医务人员隐性缺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020-06-05任正张秀敏郭霞范馨文王齐熊文静赵宪梁雪金丽娜刘红箭

医学与社会 2020年4期
关键词:值夜班缺勤工龄

任正 张秀敏 郭霞 范馨文 王齐 熊文静 赵宪,2 梁雪 金丽娜 刘红箭

1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长春,130021;2齐齐哈尔市建华医院,齐齐哈尔,161000

隐性缺勤是指个人因生理或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工作效率、工作积极性减退或无法投入工作,呈现出工不出力、在岗不在责的现象[1]。健康是职业人群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条件,否则不仅危害自身身体,还会造成健康生产力损失[2]。健康生产力损失有两种类别,分别为因病缺勤和隐性缺勤。既往研究显示,隐性缺勤对健康生产力受损带来的经济损失高于因病缺勤造成的经济损失,职工因身体或心理因素而造成的隐性缺勤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为请假缺勤的三倍[3-4]。国外研究表明,隐性缺勤在医护行业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行业[5]。目前国内针对医务人员尤其是经常接触放射环境的介入医务人员的隐性缺勤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以齐齐哈尔市介入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隐性缺勤现状进行调查,并从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身心健康状况、职业倦怠等角度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院相关部门预防和控制隐性缺勤现象的发生提供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利用方便抽样法,以400名齐齐哈尔市三级医院介入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共393份,有效回收率为98.25%。

1.2 研究方法

以问卷调查形式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信息采集表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并使用信效度较好的量表评定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职业倦怠、隐性缺勤情况。

采用David Goldberg编制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评定调查对象心理健康状况[6],问卷共12个条目,评分方法为每题选中后2个选项之一时记为1分,否则给0分。根据评分,总得分≥4分者为高危组,1-3分者为中危组,0分者为低危组。本研究中GHQ-12的Cronbach's alpha为0.786。

职业倦怠的评定使用马氏职业倦怠量表-服务行业版(MBI-HSS)[7]。MBI-HSS有22个题目,分3个维度,分别是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及个人成就感。各条目均釆用0-6共7级评分,每个维度条目相加算得该维度的总分,在前两个维度中,倦怠水平随分数增加而变高,第三个维度与此相反。本研究中MBI-HSS的Cronbach's alpha 为0.833。本研究参照国外划分标准[8],情感衰竭得分≤16分为低度,17-26分中度,≥27分为高度;去人格化得分≤6分为低度,7-12分中度,≥13分为高度;个人成就感得分≥39分为低度,32-38分中度,≤31分为高度。本研究还参考了李永鑫[9]的界定标准,即在3个维度中,至少有1个维度得分满足高度倦怠水平,就判定该调查对象发生了职业倦怠。

利用赵芳[10-11]等人翻译的斯坦福隐性缺勤问卷中文版(SPS-6)评定调查对象隐性缺勤情况,问卷有6道题,采用1-5共5级评分,其中5、6两题为反向记分,总分6-30分。分数越高,代表隐性缺勤的水平越高。本研究中SPS-6的Cronbach's α为0.747。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录入数据,IBM 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使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中,男性有209人(53.2%),女性有184人(46.8%);平均年龄34.30±7.70岁;本科学历的人数最多,占总调查对象的48.6%,大专及以下学历者127人,硕士及以上学历者75人;有正式编制者204人(51.9%),无正式编制者189人(48.1%);职称为士级及以下者51人(13.0%),初级112人(28.5%),中级151人(38.4%),高级79人(20.1%);工作年限在5年及以下者128人(32.6%),在6-10年者103人(26.2%),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者162人(41.2%);高工作压力者178人(45.3%);值夜班者267人(67.9%)。

2.2 不同基本特征调查对象隐性缺勤检出率比较

以隐性缺勤得分中位数16为截点,将≥16分者划分为高隐性缺勤组。结果显示,调查对象隐性缺勤高组为215名(54.7%),低组为178名(45.3%)。不同文化程度、职称、工龄、值夜班的调查对象高隐性缺勤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专及以下学历的调查对象高隐性缺勤检出率最高63.0%(80/127);中级职称的调查对象高隐性缺勤检出率为61.6%(93/151),高于其他职称调查对象;工作6-10年的调查对象高隐性缺勤检出率为70.9%(73/103),明显高于同组其他调查对象;值夜班的调查对象高隐性缺勤检出率62.5%(167/267)高于不值夜班的调查对象38.1%(48/126)。不同性别、年龄(岁)、婚姻状况、编制、工作压力的调查对象高隐性缺勤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

2.3 调查对象身心健康、职业倦怠水平与隐性缺勤

不同身心健康情况的调查对象,其隐性缺勤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01),其中,自评健康差者高隐性缺勤检出率(64.9%)高于自评健康好者(38.4%);有高危心理障碍的调查对象高隐性缺勤检出率(73.6%)高于没有高危心理障碍的调查对象(21.7%)。不同维度职业倦怠者隐性缺勤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别(P<0.05),高度情感衰竭(88.1%)、高度去人格化(79.6%)、低个人成就感(60.4%)调查对象的高隐性缺勤检出率分别高于非高度情感衰竭(47.9%)、非高度去人格化(44.6%)、非低个人成就感(34.1%)的调查对象。详见表1。

表1 不同身心健康、职业倦怠水平调查对象高隐性缺勤检出情况

2.4 调查对象隐性缺勤多因素分析

将是否高隐性缺勤作为因变量(0=否,1=是),以上述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模型似然比检验结果提示回归模型有意义(χ2=161.778,P<0.001)。结果显示,工龄、值夜班、自评健康、高危心理障碍、高度情感衰竭是隐性缺勤的独立影响因素。工龄在6-10年者发生隐性缺勤的可能性是工龄≤5年者的2.246倍;值夜班者发生隐性缺勤的可能性是不值夜班者的2.823倍;自评健康差者发生隐性缺勤的可能性是自评健康好者的2.384倍;有高危心理障碍者发生隐性缺勤的可能性是没有高危心理障碍者的6.840倍;高度情感衰竭者发生隐性缺勤的可能性是非高度情感衰竭者的7.127倍。详见表2。

表2 介入医务人员隐性缺勤多因素Logistic回归

3 讨论

3.1 介入医务人员隐性缺勤问题突出

本研究发现介入医务人员高隐性缺勤的检出率是54.7%,高于唐楠等人的调查结果(47.4%)[12],低于梁馨之等人的调查结果(77.1%)[13]。医务人员隐性缺勤发生率较高,可能是由于医疗行业本身是高风险行业,并且竞争激烈,知识技术不断更新,造成医务人员精神压力大工作积极性下降;而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通常又驱使他们将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而忽视了自身健康。与其他医务人员相比,介入医务人员更为特殊,各种医疗设备噪音、放射性以及化学消毒剂等对其造成的健康危害更大,所以放射从业人员比普通工种的从业人员更容易发生隐性缺勤。

3.2 工龄、值夜班对隐性缺勤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研究发现与工龄≤5年的调查对象比,工龄在6-10年的调查对象更容易发生隐性缺勤,与黄丽对上海地区的调查结果一致[2]。原因可能是此工龄段的介入医务人员为科室骨干力量,在工作中担当主力并且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为了晋升职称并取得领导认可,需要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此外,来自家庭、经济等各方面的压力也会刺激隐性缺勤行为的发生。

值夜班者与不值夜班者相比更容易发生隐性缺勤。有研究证实,倒班是一种常见的紧张因素,倒班者比不倒班者隐性缺勤得分和高隐性缺勤检出率更高[13]。原因可能是在医院特别是大规模综合性医院内,夜班多存在医生少、患者多,医务人员工作量大的情况。倒班制度影响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增加隐性缺勤的风险,对于经常需要在应急环境下完成心血管介入诊疗工作的介入医务人员来说更是如此。

3.3 身心健康状况差、职业倦怠者更易发生隐性缺勤

本研究还发现自评健康差、有高危心理障碍的介入医务人员与隐性缺勤行为有关。有研究发现,急慢性疾病、一般健康状况不良、焦虑、抑郁能够预测隐性缺勤的发生[14]。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人力资源短缺导致介入医务人员工作任务的可替代性较差,加之医务人员可能因为团队意识和责任感不愿造成同事的工作负荷增加而选择继续坚持工作。所以,身心健康差者可能会表现出隐性缺勤现象。

职业倦怠维度中情感衰竭程度越高,隐性缺勤行为越明显,这与梁馨之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13],分析原因可能是介入医务人员不规律的作息时间、高标准、高负荷的工作要求造成介入医务人员压力大、劳动强度高,容易导致工作热情、耐心等心理资源的过度支出[15],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进而出现隐性缺勤现象。

综上所述,介入医务人员隐性缺勤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工龄6-10年、值夜班、自评健康较差、高危心理障碍、高度情感衰竭是隐性缺勤的独立影响因素。建议相关部门制定隐性缺勤防控策略,减少因此造成的损失。

猜你喜欢

值夜班缺勤工龄
国外中小学教师缺勤现象述评与启示
护理人员隐性缺勤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路灯
那些和工龄有关的事儿
什么类型的员工更易缺勤?
——从企业员工档案的角度分析
你的工龄和这些福利有关
这七种情况,不在岗也能算工龄
古代官员也值夜班
新会计准则下带薪缺勤问题的相关探讨
影响值夜班护士睡眠质量的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