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医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的可视化研究

2020-06-05李雅妮唐慧耿庆山

医学与社会 2020年4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医学生聚类

李雅妮 唐慧 耿庆山,

1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州,510515;2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州,510080

现有研究发现,很多医疗纠纷是医患沟通不到位,医护人员职业素养达不到公众的要求所导致的[1]。在现行的医疗体制下,医院管理者重视医院经济效率,忽视了医院的文化建设和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教育。医务人员由于繁重的工作,也忽视了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从医学教育入手,对医学生加强职业素养的规划和培育,使他们拥有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人文精神和高尚的医德品质,对于提高公众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和实现“健康中国”战略都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对国内医学生职业素养状况及评价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为进一步提升医学生职业素养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国内权威学术期刊网络出版库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资源数据库,对 2004-2018年收录的涉及医学生职业素养状况及评价的文献进行分析。

1.2 研究方法

在数据库中以“医学生”含“职业素养”、“职业素质”、“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并含“现状”或“调查”或“评价”为主题词,搜索时间范围为2004-2018年,限定文献类型为期刊,检索时间为2019年7月31日,共检索出研究论文1043篇,删除综述和新闻,获得1025篇有效文献。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在2004年应用Java语言开发的一款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 V.5.1.R8 SE软件[2]。经统计和可视化处理,进行文献计量学、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和关键词突现等知识图谱分析[3]。

2 结果

2.1 医学生职业素养研究发文情况

根据检索结果,医学生职业素养研究2004年发文仅9篇,之后稳定增长。2015-2016年增长幅度最大,高峰值为142篇/年,15年来发文量年均增长率为35.9%(图1)。说明国内学者对对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职业素养的调查评价持续增加。

图1 医学生职业素养研究年度发文量

2.2 高产研究机构与作者

经文献计量学统计,论文超过10篇的研究机构有15个,发文量最多的依次为第三军医大学(22篇)、新疆医科大学(20篇)和南方医科大学(19篇)(图2)。高产研究机构集中在独立设置的医科院校,表明医科类大学对医学生职业素养较为重视,研究氛围浓厚。但发文量最高的作者并非来自高产研究机构,如袁慧芸来自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李亚平来自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而这2家机构并不在高产科研机构前列中。说明国内学者对于医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处于散发状态,没有形成带头作用。

图2 高产研究机构发文数量

2.3 关键词知识图谱

2.3.1 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是描述在某一时间区间内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发展态势。本研究关键词共现的各项参数为:Timespan=2004-2018(Slice Length=1)。即时间区间跨度为15年,切片长度为1,在此时间区间内按照2年为单位进行切割。在每个时间切片年份排名前50的数据生成最终的网络中,网络节点数量N=71,连线数量E=70,图谱密度Density为0.0282;网络模块值Q为0.7442,平均轮廓值S为0.5975。由此表明,国内医学生职业素养及评价体系领域的科学知识图谱,具有较高可信度和合理聚类结果。见图3。

图3 医学生职业素养研究关键词共现分析

通过对关键词共现表进行整理,按照频次对排名前15的关键词进行筛选,得到关键词共现表,见表1。综合图表分析,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在关键词知识图谱中,关键词“医学生”的节点最大,出现频次最高。

第二,根据共现数据表,在职业素养评价体系中,“人文素质”(含“人文素质教育”)和“对策”,无论是中心性还是频次,都排名位居前列。说明人文素质评价和人文素质教育是近年来国内学者关注的重点,其次是提高职业素养的对策研究。

第三,“医学生职业能力”、“医师职业精神”、“医学职业道德”和“医德教育”等也是研究热点。研究对象涉及住院医师、护理学生、护士以及高职高专的医学生等。可见国内学者偏重于对医学隐性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作风、人文素质等)评价的研究。

表1 医学生职业素养研究关键词共现状况

2.3.2 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图中每一格聚类有一个多边形框,用最具代表的带“#”的关键词标明;编号越小表明聚类规模越大。圆点表明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圆点越大表明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节点间的连线则代表共同出现过的两个关键词。

研究表明国内医学职业素养领域的文献大致可聚为7大类,聚类0和聚类5表示该领域最受关注的是医学生职业素养现状、提升对策研究以及职业能力研究。聚类1是医学教育人文素质的课程设置研究。聚类2涉及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评价研究。聚类6和聚类7分别是高职高专院校、护理学生的医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状况研究。聚类3和聚类4则是针对医师职业精神现状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调查。见图4。

图4 医学生职业素养研究关键词聚类分析

2.3.3 关键词突现知识图谱是表明某一阶段文献数量爆发式增长所对应的关键词。根据突现增长的起始和结束时间,可以将国内医学职业素养评价的研究划分为三个时期。见表2。

2004-2009年确定了职业素养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医学生。2010-2014年细化了职业素养的研究调查领域,期间护理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是研究的热点。2015-2018年从现状调查转向评价研究,开始关注医学职业素养对医患关系的重要影响。

表2 医学生职业素养研究领域关键词突现分析

3 讨论

2002年美国内科医学委员会(ABIM)和欧洲内科医学联盟共同发表《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标志着国际医学职业素养已从理论研究转向医学生的职业规范和指导。我国在2005年正式推行《医师宣言》,2015年对医学生职业素养进行评价研究。

美国医学会及医学院校协会早已达成共识,认为在医学院校应提供启发性和实践性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医学生和住院医师职业精神[4]。目前很多国家对医学生职业素养已从理论研究转为建立以胜任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5]。近年来我国研究热点仍停留在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定义内涵、人文素养培育建设以及改革医学课程体系等方面。

3.1 国内医学生职业素养课程较少,就业后岗位适应能力较差

长期以来我国的医学教育仍然是专业教育,医学生职业素养的课程设置较少,形式单一。但研究发现,医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存在问题,毕业生进入临床工作后职业素养明显不足[6]。医学毕业生中“知识型”多、“能力型”少的现象突出,岗位角色转换严重滞后[7]。随着医学生自身对职业素养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学生对学校职业素养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满意度降低[8-9]。

在医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策略方面,有研究者提出应从医学院校、医疗机构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建立一体化的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体系[10]。有的认为要积极构建本科生导师制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路径[11],也有的认为志愿服务对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具有的重要作用[12]。

3.2 国内医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体系研究范围较局限,缺乏综合指标模型

如果仅靠单纯的理论教学,很难预见教育的最终效果[13]。因此,医学生职业素养评价及指标体系建设对于检验医学职业素养教育和实践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欧美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借助360度评估反馈机制评价医学生职业素养。之后纽约大学外科研究所开展客观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14];加拿大医疗教育研究中心Richard等开发了医学生职业素养迷你评估测试(P-MEX)工具[15],英国Durham 大学编制了责任指数(Conscientiousness Index, CI)评测工具[16]。

本研究表明,国内学者主要是对医学生职业素养(职业素质)基本构成中的某一独立成分进行分析,如医学职业精神评价、人文素质评价、医学伦理及职业道德评价等方面,缺乏整体性研究;研究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医学教育规范化培训等最初始的问题;或停留在对特定人群,如高职高专学生医德教育、护理学生职业教育的研究。总的来说,国内对医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的范围较局限,对标准化测试和实践的研究较少,更缺乏医学生职业素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模型的研究。

本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应提高医学院校对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和建设的重视程度,改革医学人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其次应借鉴国外医学教育改革的先进经验,将学生职业素养内化为职业胜任力的基本要求,建立从培养目标到医学毕业生上岗执业、乃至终身医学教育的培养体系。最后,要结合国内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医学教育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医学生职业素养综合评价体系。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医学生聚类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基于Spark平台的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及并行化实现
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的模糊聚类算法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