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家长对0-3岁儿童意外伤害的认知与预防行为调查
2020-06-05黄巧宇吴擢春吕军姜若袁红王惠萍张一英汤伟琴励晓红
黄巧宇 吴擢春 吕军 姜若 袁红 王惠萍 张一英 汤伟琴 励晓红
1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复旦大学中国残疾问题研究中心,国民健康社会风险预警协同创新中心,上海,200032;2上海市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201800;3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1800
意外伤害严重威胁儿童健康[1]。低龄儿童因其自身脆弱性,更易发生意外伤害[2]。儿童早期发育阶段可塑性最强,但我国儿童意外伤害研究多聚焦于中小学生[3],针对0-3岁儿童的研究很少。研究显示,学龄前儿童更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加强看护,以预防意外伤害发生[4]。近年来,部分发达城市对低龄儿童家长意外伤害知识与行为进行探索,但儿童年龄范围多集中在3-6岁,且不同地区家长文化程度存在差异[4]。上海市作为东部发达城市典型代表,具有经济发达、儿童人口众多、家长文化程度较高等特征。因此,本研究选取上海市嘉定区开展0-3岁儿童意外伤害情况调查,了解家长认知与预防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0-3岁儿童意外伤害家长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8年9-10月,课题组在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和菊园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门诊处开展现场调查。本次调查以儿童保健管理中0-3岁儿童的父亲/母亲为对象。调查专员经统一培训后,根据课题组自行设计的问卷对0-3岁儿童的父亲/母亲进行一对一询问,共调查488名儿童的父亲/母亲。经审核后,合格问卷为476份,有效回收率为97.5%。
1.2 研究方法
参照儿童意外伤害相关文献和问卷,如《Home Safety Project》、《Maternal Childhood Injuries Health Beliefs》等[5-6],并根据我国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现状,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儿童及儿童家长基本情况,儿童家长对意外伤害知识的知晓情况,儿童家长预防各类伤害的安全行为。
儿童意外伤害知识与安全行为各10道题目,知识总分为10分,答对1题计1分,答错与选填“不知道”计0分。安全行为总分为50分,每项内容设置5个选项,正向问题的“从不、很少、有时、经常、总是”计分分别为1分、2分、3分、4分、5分,反向问题计分方式与之相反。参考健康素养百分制定义,以知识与行为总得分80.0%为界,将知识得分>8分定义为高分组,≤8分定义为低分组;行为得分>40分定义为高分组,≤40分定义为低分组。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采用Stata 14.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与χ2检验,通过计算意外伤害知识条目内所有题目的平均应答正确率(应答正确人数/应答人数)及行为条目内所有安全行为得分平均值,评价不同类别意外伤害知识得分与安全行为情况。检验水准α= 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儿童家长意外伤害知识知晓情况
各伤害类别中,道路交通伤害类知识平均应答正确率最高,为87.8%;跌倒类知识平均应答正确率较低,为65.9%;烧烫伤类知识平均应答正确率最低,为51.9%(表1)。
2.2 儿童家长预防各类伤害的安全行为情况
各伤害类别中,预防道路交通伤害的安全行为情况最好,均分为4.31分;预防窒息的安全行为情况最差,均分为3.59分(表2)。
2.3 儿童家长知识与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2.3.1 儿童家长意外伤害知识影响因素分析。调查显示,母亲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为45岁,平均年龄为(30.45±5.01)岁;父亲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为58岁,平均年龄为(32.34±5.29)岁。以家长知识得分的80.0%为界值分为低分组与高分组,以知识得分为应变量,儿童年龄、父母亲年龄等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年龄、父亲年龄、母亲文化程度、父亲文化程度、父亲职业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3)。
2.3.2 儿童家长预防意外伤害安全行为单因素分析。以家长安全行为得分的80.0%为界值分为低分组与高分组,以安全行为得分为应变量,儿童年龄、父母亲年龄、父亲母亲文化程度、年收入、住房面积、知识得分为自变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年收入、住房面积、知识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4)。
表1 儿童家长对意外伤害知识的知晓情况
表2 儿童家长预防各类伤害的安全行为情况
3 讨论
3.1儿童家长对部分意外伤害知识知晓率偏低
调查显示,0-3岁儿童家长对意外伤害知识的平均知晓率接近80.0%,高于成都市51.0%、广州市64.0%的总体知晓率[7-8]。道路交通伤害知识得分较高,可能与上海市颁布儿童安全乘车地方性条例有关[9]。家长文化程度虽高,但对部分知识认知率偏低,如烧烫伤类知识中“小面积烫伤后是否可用冰块直接冷敷”回答正确率仅过半,而烧烫伤目前是我国低龄儿童意外伤害住院的主要原因[10]。
此外,父母年龄、父母文化程度、父亲职业是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与王敏、刘慧燕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11-12]。年轻父母可能对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相关知识累积不足。父母文化程度较高者接受能力较好,能通过不同渠道获取信息,对预防意外伤害知识掌握较好。因此,要重点加强对年轻父母、文化程度较低的儿童家长意外伤害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预防意外伤害知识知晓率。
3.2 儿童家长预防意外伤害的安全行为有待改善
调查显示,溺水、窒息和道路交通等预防伤害安全行为得分低,家长日常看护行为较差。可能有以下原因:①家长虽有一定理论储备,但在实际生活中风险意识不足;②家长对部分知识仍旧存在盲区,缺乏相应监管技能;③部分家长尽管具备相应知识与技能,但缺乏主动识别危险因素并采取措施的意识。
表3 儿童家长意外伤害知识单因素分析 n(%)
表4 儿童家长预防伤害安全行为单因素分析 n(%)
同时,家庭收入、住房面积、家长知识得分均是预防伤害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刘慧燕等人研究显示,家庭收入较高、居住面积较大,家长对预防伤害的正确行为形成率高[12]。住房面积拥挤还可能引发居家环境危险因素,导致不良行为发生。可针对性引导家长行为,减少儿童意外伤害。儿童健康依赖于家长监管,然而面对复杂的危险因素,家长风险意识不足,行为存在问题,急需进行干预。
3.3 社区缺乏对低龄儿童家长意外伤害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
意外伤害虽然是随机的,但有效的干预措施可预防伤害发生[12]。儿童年龄越小,意外伤害的严重程度及死亡率越高[13]。儿童早期是个性、社会行为、智力发育的特殊敏感期[14],0-3岁儿童已经能够接受一定干预,因此应强调家长的作用。本研究中,家长知识与行为得分并未因儿童年龄增长而发生改变,说明家长客观上对意外伤害知识掌握不足,侧面反映目前的社区干预缺乏对低龄儿童家长意外伤害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因此,应进一步发挥社区作用,尽早对0-3岁儿童家长开展儿童意外伤害干预。
意外伤害知识、行为水平与许多因素有关,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意外伤害危险因素不同,应结合不同家庭背景低龄儿童生长发育特征、不同年龄段伤害常发类型,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家长干预措施。本研究儿童家长年龄集中在20-49岁,文化程度较高,利用微信等社交媒介进行健康干预具有可行性[15]。
3.4 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调查对象局限于儿童的父母,预防儿童意外伤害不仅需要儿童父母提高自身认知与行为水平,也要加强其他看护人如祖父母对知识与行为的掌握。这提示在下一步研究中,可针对儿童其他看护人对预防意外伤害的认知与行为状况进行调查,具体分析影响因素,为形成广覆盖、可推广、可持续的家长干预模式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