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探索

2020-06-04杨路色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8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杨路色

摘 要: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课程改革后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核心素养,工作中不断进行探索,将其落实。这就需要教师实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 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8.054

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培养学生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以及促进其终身发展的能力,进而使学生在未来获得更好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单纯注重基础知识讲授,也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方式相对落后

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教师将现代文和文言文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而在讲授这两部分重点内容时,教师只注重基础知识讲授,对于文章结构分析与学生认知能力培养不够重视。但是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这部分内容的有效教学,能够促进其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的增强。

2.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

学生一般会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展开学习,在实际学习中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性较差,很多学生不愿意将自身的想法与观点表达出来,而且将成绩的提升作为学习的唯一目标。同时,在学习语文知识时也比较被动,并且渐渐对语文丧失兴趣,这种状态下学习效率肯定不高。

3.教学内容缺乏丰富性

教师的教学多数是以教材内容为依据展开,学生的学习内容若仅限于在教材,就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在课程改革实施与深入的背景下,教师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以教学大纲为主要依据,丰富教学内容;以教学目标为参考,在筛选教材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拓展课外知识,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

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语言构建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读、多表达、多写,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字的节奏与韵律,学到逻辑技巧,使学生在写作中有话可说,进而实现语言构建能力的提升。

例如课文《中国石拱桥》中描述道:“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引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就这部分内容来讲,作者的描述文字有较强美感,在赞美桥时,用一首诗凸显了桥的人文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部分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加强对学生语言构建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进而取得更明显的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

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较好效果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断发散思维,能在遇到问题时从不同角度、层面进行思考。而教师除了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知识之外,也可以将生活中的东西作为切入点,为学生营造语文学习情境。

例如选择时事新闻、文化热点等作为主题,让学生发表观点与想法,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有思考情境。通过这种方式的运用,学生会在问题驱使下,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且不斷发散思维。同时,教师也能有效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而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3.在日常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单纯的讲授方式经常会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烦心理和抵触情绪,而在这种状况下,学生核心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教师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个人经历,使活动与核心素养充分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中,学生会对学习内容产生独立理解与感受。

例如在教《背景》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联想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父亲的背景是怎样的。然后再对文章结构以及写作特点进行细致分析,进而从整体上加强对学生的认识与理解。在学习完这部分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描述出生活中父亲的形象。学生通过这种讲授与实践相互结合的方式,学以致用,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4.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语文与其他学科学习存在较大不同,它具有文学之美。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教师可以将审美鉴赏能力作为切入点,使学生在感受语文之美的同时,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的美。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感受到文字描写中的情境美,在对应情境中感知内容。而对于学生来讲,走入真实情境中是一种较好体验。

例如在教《大自然的语言》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然后学习这篇文章时,学生便能够更好地鉴赏文章中语句的美感,进而提升文学审美鉴赏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5.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学习语文的目的不仅是对掌握语言文字知识,还要完成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文化传承是语文这一学科的重要属性,经过学习,学生要对文化内涵有较清晰的认知,有较强的文化理解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文化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感受文化魅力。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民族特色,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能够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其心灵得到净化与启迪,并逐渐培养起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情怀。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古诗和文言文经历了较长的历史,记录了古人的思想理念、生活方式、文化环境、情感等。深入分析古诗文,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深入挖掘其中文化内容,进而提升理解能力,增强核心素养。

6.实施多元的教学

为了使课堂学习更具生机与活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多元方式的运用,不仅注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也需要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学内容上要实现多样化,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综合素养,学生在走出校园之后也能以较快速度融入社会中,适应比较复杂的社会环境,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践行课程改革的要求,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语言构建能力、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文化理解能力,以及增加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入手,以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和学习水平为依据,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郑艳丽《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中外交流》2019年第9期。

[2] 秦金华《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语文教育整体改革

—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的实践探索》,《课程教学研究》2018年第7期。

[3] 代保明《单元教学,核心素养落地的一种选择》,《中学语文(上旬)》2018年第2期。

[4] 吴敏《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研究》,《学周刊》2019年第13期。

[5] 葛小静《例谈初中语文课堂的无痕化生成》,《语文天地(初中版)》2015年第3期。

[6] 陈积海《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课堂开展策略》,《语文课内外》2019年第22期。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