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要求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初探

2020-06-04杨海强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8期
关键词: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杨海强

摘 要:新《课标》注重教育方法的改变,以及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将落实课标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育办法。以往的历史教学只注重学生的记忆,导致历史课堂教学氛围大多枯燥且乏味。其实,历史教育同样可以变得丰富有趣。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历史 教学设计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8.061

学习的目的不在于死记硬背地“学会”课本上的东西,而是为了将所知所学能够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新《课标》所强调的历史教育目标就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和背诵,而是有力度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课堂是一些学生讨厌甚至害怕的,他们不是不会学习,而是很难在琐碎的历史知识里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定位。究竟该怎样去让历史教学转变形式,成为当前历史教师们面临的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让历史学习可以贴近生活

历史知识琐碎复杂,很多高中生在课堂上对老师讲的内容只能机械地死记硬背。知识点是死的,但是知识是活的,教师们“划重点”式的教育方法让学生们很难情愿接受。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就是新《课标》要求下历史教育的目標。机械的教学方法让孩子的历史学习成了“三点一线”:事件背景、原因、影响……近代历史、古代历史、中国历史、外国历史,一个单元套一个单元,枯燥乏味,没有尽头,偏离了历史教育的本来方向。

其实历史教学并不需要固定的模板,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教师们大可以推翻旧的教育形式,按照自己的想法教历史。大多数历史事件虽然发生在距离我们很遥远的时空里,但它们带给我们的教诲和启迪从不遥远。所以,老师在历史的课堂上,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历史放到现实中。

例如,一位历史教师在课上开展了“说说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事”的活动,当时是5月26日,教师先是让学生们自行回忆历史上的5月26日发生过什么重大事件。其实除了部分重大事件需要记忆发生时间,其余的不是教学重点。但这样的教育方法能给孩子带来更浓的学习氛围。这时,有一位同学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知道,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在十七年的今天降生了—就是我!”他的话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大笑,大家调动起了学习热情。接着,老师给学生讲述了历史上的5月26日发生过什么大事,从公元479年5月26日刘宋让帝位于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讲到1933年5月26日察绥抗日同盟军成立。同学们感受到原来历史上的“今天”发生过这么多事!虽然这些都不是重点知识,考试也不会考,但是靠着这些小活动,同学都开始向往起每一天的历史课。教师在无形中将历史变成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自主地和历史“对话”。

因此,历史教师创新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可以用新颖的学习方式慢慢地与课本知识相融合;但是要适可而止,比如这个“说说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事”,可以适当在课堂上使用,但是没有必要课课都用,否则会适得其反。

二、历史资料的运用

历史资料之于历史课堂就像是阅读材料之于语文课堂,历史记录全部都来自历史文献资料,历史的教育要做到“真”“切”,教师就要依靠历史资料。历史资料可以证明课堂上所授历史知识的真实性,也可以增加历史教学的生动感,帮助学生拓展历史眼界。

被用到教材上的历史资料都是精心编排过的,更加浅显易懂。例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的第一单元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中,开头第一框导言中便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这个史料是为了介绍禹建立夏王朝、开创世袭制度奠定基础的。它将记忆难点扩展开来,使其变得更好记忆,用浅显易懂的阅读方式辅助学生理解知识难点。

历史教材里也有一些重点复杂烦琐的史料,学生们很难理解,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的第二单元第六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学生们来说是个很大的难点,这节课不仅涉及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还包含了不少西方历史大事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这种重点章节,书内引用的历史资料对于学生们来说,显然帮助理解的作用变小了,老师就可以在这个时候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寻找其他相关史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书中还有一些历史资料是需要老师帮助学生进行理解的,需要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的第一单元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可以让学生带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句经典歌词可以体现在我国哪种经济模式上”这个问题,先自行阅读课文中的史料部分,教材在“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模块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回答。历史资料的在课堂中的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地锻炼历史学习思维。

三、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教学内容

很多老师都开创了独特的教学方法。历史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是十分琐碎的,所以学习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在学生接触新章节、单元的时候,要引导他们同时回顾以前学过的内容,温故而知新,这样不仅会让学生巩固以前学过的知识,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他们后期的复习压力。学生要是碰到了和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相近的新问题时,也可以把旧知识随时提出来。

例如教《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时,可以对学生说:“在上一单元中,我们也学到了中国第一位施行以皇权为中心的政治制度的统治者,他是谁?这个制度的名称又是什么?”学生们自然会回忆他们学过的知识。这个问题在之前的《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中有答案:秦始皇嬴政和中央集权制度。

现在的历史课堂教学已经从以往的“学生抱着书看,老师在黑板上写重点”转变成了借助多媒体上课的方式。黑板不再是“黑乎乎的板子”,而是丰富多彩的“视频素材呈现板”。多媒体可以让孩子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在新颖的学习感受中自觉参与、融入课堂。例如在《鸦片战争》的教学中,可以为学生们播放电影《鸦片战争》的片段。电影里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林则徐说的“不能再做井底之蛙了”,在国力衰弱的情况下,林则徐不但有铮铮傲骨,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坚强和不屈,而且有“开眼看世界”的前瞻性思维和图强、革新的忧患意识。短短几分钟的电影片段,让孩子们产生了学习的欲望,收到了思想教育,教学效果发生了很大的改善。

另外,进入高三的学生,历史学习以复习为主,考试的次数也会增加,应试技巧的传授也随之增多。对复杂的历史知识,可以在学期结课后将知识点捏合起来,将书中的知识贯穿以线索,互相联系—这是针对考试的学习技巧。

总之,新《课标》要求下的历史教育要更加注重教学氛围的营造,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前沿的教育方法,提升历史的教学质量。而教育方法要因地、因时、因课制宜,根据学生的水平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历史教育改革任重道远,需要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 毛欢欢《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初探》,《农家参谋》2020年第13期。

[2] 宋宏伟《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24期。

[3] 李瑞、雷行亮《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情境教学的设计策略》,《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19期。

[4] 张丽丽《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的应用措施》,《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12期。

[5] 胡召虎《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西部素质教育》2018年第19期。

猜你喜欢

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