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2020-06-04史小祥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8期
关键词:中华语文课堂传统

摘 要:传统文化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是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主要课题。小学语文教师要意识到,在小学语文课堂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其次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分析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8.045

小学语文课堂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主要阵地,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素材,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语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能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培養学生良好的文化知识与素养。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1.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然而当前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容乐观。文化关系到民族的存亡与兴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炎黄子孙肩负的责任与义务。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进而让学生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

2.拓宽知识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单纯向学生讲授课本知识内容已难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为了培养学生多元化发展,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迫切需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从不同方面向学生介绍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更好地体会文章意境,培养综合素质。

3.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学习传统文化能引导学生掌握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在小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思想引导行动,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与道德素养,进而规范学生的行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能确保学生所接受的思想教育满足时代要求,避免学生受到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能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实现传统文化与学生成长的有机结合,将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规范自己的思想与行为。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

1.利用多媒体设备传播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设备,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知识,通过视频影音的方式,使传统文化更具生动性与形象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更好地吸收传统文化知识。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当教师讲授《传统节日》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都了解哪些中国传统节日,从而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理解。在学生回顾的过程中能发现自己对我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并不全面,教师可以帮助其进行补充,从而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

在阅读课文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带着目的展开阅读,让学生找出课文中介绍传统节日的部分,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有效提升学生阅读的目的与效率。在学生完成课文阅读后,教师可以针对课文中的信息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节日视频与图片,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内涵与氛围,在视觉与听觉的感官刺激下加深传统文化的印象。

2.通过课堂活动渗透传统文化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重视以课堂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带领学生体会语文知识内容,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为了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读写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当教师讲授《家乡的风俗》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班级中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民族也不同,通过大家的介绍,能让学生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进而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我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3.为学生创立传统文化情境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建传统文化情境,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拓展文化视野。教师可以利用古诗词教学的机会,为学生营造传统文化情境,根据古诗的内容与意境为学生选择相应的配曲,让学生在背景音乐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大声朗读古诗,并根据背景音乐,结合自己的想象,探究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当教师讲授《望庐山瀑布》一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营建古诗中的意境,在高山流水的背景音乐中向学生介绍古诗中所描绘的庐山景色。千百年来,我国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庐山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文章与丹青墨迹,利用多媒体技术设备为学生呈现《庐山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庐山的壮美景色,学生了解到除了这首《望庐山瀑布》之外,还有很多描写庐山的诗文书画,从而向学生介绍山水画、山水诗这两种重要的传统文化,其中描写庐山的山水诗尤其精彩。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向学生介绍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4.通过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我国在经历历史变革与社会动荡后,成立了新中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血与肉铸造而成的,教师在为学生讲授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让学生铭记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与爱国精神。

在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从小了解国家的历史发展,让学生学习革命文化。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教学素材记录了老一辈的光荣革命事迹,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通过周总理青年时期的事迹,让学生意识到国家兴亡与每一个中华儿女息息相关,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国家的命运与个人命运密不可分,个人理想要与国家建设与民族兴亡联系在一起。

其他如《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这些情真意切的文章,为我们讲述了普通人为革命做出的奉献,让学生意识到要尊重每一位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者,有很多人为了革命、为了新中国默默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通过学习《开国大典》让学生感受到革命成功的胜利喜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让学生懂得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要加以珍惜。这些具有革命文化精神的文章,展现了我国一个时代的光辉岁月,通过学习这些文章,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前辈的革命奋斗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对学生成长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要意识到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在加强学生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莫妮妮《关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文化自信的思考》,《文学教育》2020年第9期。

[2] 徐帅《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策略探究》,《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年第8期。

[3] 李正霞《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科技资讯》2020年第20期。

[4] 周毅云《传统文化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的思考》,《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年第4期。

[5] 王云平《将传统文化教育引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思考》,《汉字文化》2019年第23期。

(史小祥,1977年生,男,汉族,江苏南京人,大学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中华语文课堂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