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纲举目张,抒写性灵

2020-06-04房小勇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8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初中语文

房小勇

摘 要:初中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仅凭零散、机械的训练会费时甚巨,但收效甚微,亟待在体系建立与序列优化层面进行设计与探索。本文旨在从语文随笔写作角度切入,以培养学生积极情智为纲,以学会发现、学会热爱、学会思考三大板块为目,寻找培育学生写作素养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 随笔写作 实践路径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8.024

写作教学应从关注写作知识的传输转为关注学生写作中的实际困难,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将“随笔写作”确立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体系的重要基石,以培养学生积极情智为纲,以学会发现、学会热爱、学会思考三大板块为目,寻找培育学生写作素养的有效路径。

“情智”一词由美国心理学家皮特·萨洛维和约翰·梅耶博士首次提出,以情智互济达成情智双优,最终实现人的自我完善。受其启发,我们以学生积极情智的养成为随笔写作训练的旨归,以“三个学会”为层递性序列,纲举目张,引领学生亲近自然、发现美好,启发学生理解生活、学会热爱,鼓励学生个性独立、抒写性灵。

一、立纲溯源,找寻随笔写作的原点

以培养学生积极情智为纲,就应引领学生积极投身于生活,并沿着生活的长河回溯,找寻随笔写作的原点。“随笔写作”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以现实生活需要为写作目标,从观照生活、丰富写作内容入手,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完善学生人格。“积极情智下的随笔写作”要求教师以生活为源头,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情感需求,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提高写作能力。

我们理解的随笔写作,究其根源是一种生活写作,叶圣陶先生说:“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要使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兴趣。”随笔写作注重“我手写我心”,在心有所思、必有所述的历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是写作水平的提升,更是积极情智的涵养。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对“情智语文”倾力追求,他这样诠释:“情智教学是着眼于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的教学。它着力于唤起学生沉睡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高尚,让学生智慧更灵动、更丰厚。”

因此,立纲溯源,我们更易于找到随笔写作的

原点。

二、分目演绎,确立随笔写作的亮点

传统作文教学追求有板有眼、扎实稳定的训练,而我们追求的积极情智下的随笔写作力求创新样态,形成序列:

1.“学会发现”,初一观察随笔写作序列

四季风物、山川草木,皆为随笔写作的宝贵资源,引领学生学会发现美好,真实表达对自然所含意义和价值、美和规律的体悟。“小随笔,大天地”,于是,校园里的紫藤萝可以转化为付同学笔下的《寻找》;教学楼后的半亩方塘成就了赵同学笔下的《清塘荷韵》;客厅里冬日绽开的昙花演绎成陆同学笔下的《听那沉默的声音》。

随笔生成,我们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我表现力,提升他们的自我反省力,更重要的是涵养他们积极的情智。

2.“学会热爱”,初二生活随笔写作序列

我們积极寻找写作契机,让学生在随笔写作中发现生活的真谛。于是,便有了以传统佳节为序列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智,陪伴他们感知生活、理解生活、热爱生活,勉励他们真实地表达对社会、文化的体悟,引导他们从学写的角度,通过模仿、感悟、创新、生成,一步步走向自我的创作。

华同学的随笔《年画里的故事》真实再现了祖孙三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秦同学《舌尖上的爱》细腻温婉地抒写着一家人对“年味”的追忆与珍惜。我们还通过“特别家庭日”的互动,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让学生笔下有情,学会热爱,提升领悟与创作能力。

3.“学会思考”,初三作文升格序列

两年的熏陶、历练、提升,学生的情智得以发展,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能真实表达对社会、文化中所含意义、价值、美和规律性的体悟。

我们以“小日记变身大作文”,“日常随笔变身考场佳作”的年级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定期将学生作品结集成册,形成个人的毕业手记—第一本个人传记,在年级内展览并存档。升格作文的过程就是学生发现自我、展示自我、放大自我的过程,更是学生培育情智、涵养身心、练就文心的过程。

三、分层梳理,明晰随笔写作的增长点

在探索写作路径的过程中,我们分步分层梳理,明晰了随笔写作的增长点。

对于学生而言,首先,重建写作与生活的关系,构建起写作与生活、写作与成长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学习通过写作”“生活通过写作”的康庄大道。其次,最好的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由做自己,都有能力做自己,最后都能够成为真正的自己。

于老师说:“语文教师必须是积极的思考者、实践者和探索者。”现今广大一线语文教师面临高强度教学、评价机制落后等诸多问题,职业倦怠之风有蔓延的趋势,严重影响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调动语文教师主动思考、积极实践、勇于探索热情的方法唯有“唤醒”,让他们在不断成功中走向更远大、广阔的语文教学天地。

可喜的是,我们语文组教师逐步展现了教学自信与教学智慧,形成了教学与研究的合力,部分教师也走出了教学误区,不再人为割裂阅读与写作的关联,逐步形成“在阅读中学写作,在写作中促阅读”的良性互动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能促进知识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使自身成为积极的思考者、实践者、探索者和学习者。

于学校而言:首先以“三个学会”为目,改“零散”为“系统”,改“各自为政”为“齐心协力”。“随笔写作”方面的研究并不鲜见,但要真正形成有效的“序列研究”,就需要注重研究方法的选择,要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摸清学生的语文能力,精心制定“序列化研究方案”。

其次,“序列化研究”追求“短平快”的阶段效果,追求“反哺式”的物化成果,追求“有误必纠”的调整方式。集中研讨阶段性实验效果、得失,把好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果及时推广,尽量形成物化资料,并及时将物化资料印发给全体教师和学生,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研究成果。

第三,追求“有误必纠”的调整方式。研究需要不断探索,寻找新路,因此难免会出现偏差,甚至出现失误。要集中众人智慧,各抒己见,坚持“有误必纠”的调整方式,这样可以确保课题研究在正确的轨道上快速向前。

四、理性归因,直面随笔写作的痛点

写作教学需要全情投入,更需理性反思。我们也敢于直面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第一,视野不够开阔,学养不够深厚,导致有时看问题仍浮于表面,不够深入。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是一线教师仍存在学养不够深厚、视野不够开阔等不足,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随笔写作研究向更深层次的推进,看问题时会浮于表面,深度不够。因此,研究中会出现“平面滑行”,看似已解决的问题,实际并没有彻底解决,甚至根本没解决,只是暂时隐藏起来。如学生在写作中的“立意”与“点题”部分,由于教师的认识不够,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模仿,结果学生自己仍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两部分存在的“浅淡”“刻意拔高”等问题。

第二,教师教学负担过重,以致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研究,有时疲于应付,致使教学效果不够显著。部分教师平时教学负担过重,常有力不从心之感,影响了实验的有效推进。

总之,纲举目张、抒写性灵是我们进行随笔写作的不懈追求,我们的实践探索已在路上,就应有继续前行的底气与勇气。

参考文献:

[1] 谭君强《叙事学研究:多重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

[2] 祝荣泉《故事的故,故事的事》,江苏凤凰出版社2019年。

[3] 杰拉德·普林斯《叙事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