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文化思潮与当代文学观念

2020-06-04刘佳

雨露风 2020年3期

刘佳

摘要: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在当今时代的发展中,最为主流的内容就是文化,其也是如今广大社会群众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使当代文化的发展进步得到推动的同时,也在逐步朝着媒介性的方向发展,而且在当代的文化发展中,必须要将时代的观念融入进来,将更多的时代因素赋予其中,使其与当代社会的全面发展达到完全适应的目的,使媒介文化思潮的涌现得以实现。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对媒介文化思潮与当代文学观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媒介文化思潮;当代文学观念;时代因素

在当前阶段,以整体的角度来分析,当代文学的发展方向在逐步朝着媒介性的方向进行发展,对商业价值和经济价值更加重视。当代文学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不但将时代文学的内容融合了进来,还继承了传统文学的一些内容,而且在其整体的发展中,呈现出了较明显的观念转化趋势。基于媒介文化思潮的进一步发展,文学得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基于此种背景,要想使当代文学的持续发展得以实现,就要将媒介文化传统手段的优势充分全面地利用进来,不但要对其传播范围进行进一步扩大,还要增强其传统影响力,使当代文化的发展得到媒介文化的依托,進而整体性地推动当代文学的全面发展。

一、媒介文化思潮的观念和特征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形成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那就是媒介文化思潮。就媒介文化而言,其主要就是以大众媒介的影响为基础,进而萌生出来的一种文化形态,其属于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且主要形成的载体就是大众传播活动。大众文化范畴包含了媒介文化,根据实际媒介形态的不同,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首先第一种,就是电视文化,其次第二种就是网络文化,最后一种就是电影文化。对于媒介文化而言,其自身不但实际的文化和社会属性非常强,相应效益性和经济性也非常强,具备创造经济效益的经济功能,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社会功能,使社会价值意识得以推动,不仅如此,媒介文化还能使现代文化的经济发展得到根本性的推动,已经在如今的传播学研究领域中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以性质的角度来分析,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融合产物就是媒介文化,其不但可以使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得以满足,还能使人们完全地适应社会信息的交流。以实体性特征的角度来分析,媒体文化本身就属于一种文化产品,而且其会将媒介文化物质的属性全面反映出来,在形成这些文化产品的过程中,则属于媒介文化的一种精神属性。所以,以某个角度来分析,对于当代的传媒文化而言,其可以综合地反映和体现出当代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以文化系统的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于媒介文化本身而言,又可以将其认为是一种亚文化,实际的社会功能非常强,举例来讲,社会价值、社会规范的传播等。除此以外,媒介文化在进行实际传播的过程中,还会受到国家政治环境的制约,不仅如此,还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能够使一定的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全面表现出来,使大众的文化结构以及生活属性全面揭示出来。以如今的世界文明进程角度来分析,与以往相比,媒介文化已经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状态,不论是其自身的大众性,还是其自身的社会性,又或者是其本身的开放性,均不再受任何的限制。在以往的社会中,不但会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还会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因此,只有在皇室政治思想和宗教中才会存在媒介文化。直到中世纪的欧洲阶段,才在教义宣传中体现出了媒介文化的价值功能,并且以宗教宣传的方式,对异教徒进行排斥。但是对于中国的古代而言,其既不存在言论的自由,也不存在大众媒介,只能通过政府把持政府,而且相应的传统封建思想或者是皇帝的言行才是文化的主要内容。自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相应的宗教价值观逐渐呈现了独立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相应的科学文化思想也进行了传播,对于媒介文化而言,其自身的价值也在进一步转移和发展,真正地走向了文化传播的道路,而基于此,一些新的媒介文化思潮理论全面衍生出来。对于我国的媒介文化而言,其在当前阶段,虽然相对成熟的系统化还未达成,但是已经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而且在未来的发展中,也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会更加明显地影响到社会文化。

二、媒介文化思潮的理论构成

以实际理论构成的角度来分析,对于当代的媒介文化思潮而言,其本身不但具备非常清晰的逻辑发展关系,还具备了一定的理论传承性。其主要包含以下内容:首先第一点,是社会意识形态论的媒介文化论;第二点是传播经济学理论的媒介文化论;第三点是批评理论的媒介文化论等。而且将批评理论作为主要的视角对媒介文化论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发现,最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内容就是“批评主义”。而将社会文化结构作为实际的定位进一步形成了此种媒介文化思潮理论,并且以媒介文化传播活动为主要的依据,进而使社会文化现象的形成得以促进,实际的特征也非常鲜明,不但具备商品性,还具备政治权力性。所以,就此种文化传播形态而言,其形态多代表着利益观点的方向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则表明绝对的文化理想性并不存在。对于社会意识形态下的媒介文化论而言,其实际体现的方向,就是以意识形态化为主要的基础,进而形成的社会意志,主要关注的方向有三方面内容:首先是媒介文化意识功能和运行机制,其次是传播机制,最后是媒体文化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在社会文化结构中,其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整个媒介文化而言,其不但具备独立的文化权利,还具备独立的社会机制。对于传播经济学理论的媒介文化论而言,其关注的方向与前两者并不相同,主要关注的是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媒介文化的传播效益,其次是媒介文化的经济功能,主要是对媒介文化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还要对媒介文化对经济影响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

三、当代文学的概念和特征

所谓文学观念,从本质的角度来分析,是对于文学本质和属性的普遍认知,其不仅在文学理论中起到了核心的价值作用,还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内容,更是文学批评的主要指南。在1949年后,当代文化开始发展,对于当代文学而言,其存在流派众多的特点,而且不论是实际的思想,还是相应的观念存在各不相同的问题。以实际的发展历程作为主要的剖析角度,可以进一步发现,其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是新时期的文学阶段,二是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阶段,三是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阶段,四是新世纪文学阶段。基于此,可以进一步发现,以特定社会主义的历史语境为依据,才进一步形成了当代文学。以20世纪70年代为分界点,在此之前,中国的整体发展束缚性非常强,不论是中国人的思想,还是相应的文学观点,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禁锢和限制,在开展文学创作的过程中,有着非常浓重的文学创作封建色彩。在此之后,中国自身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的同时,相应的中国文学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中国与国外的交流也呈现日益频繁的趋势。因此,对于该时期的当代文学而言,其整体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将中国的文学创作与西方的文学观念全面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的融合,中国文学的创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论是创作方法还是创作风格,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而且也在逐步地被社会大众所认同和接受,与此同时,世界文坛也越来越关注中国当代文学意识。由此可知,以某种角度来看,是基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变化条件背景,中国当代文学受到了西方文学影响之后,进一步产生了新的文学。但是以当代文学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当代文学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受到西方文化观念的影响,还受到古典文学和社会文化影响,在对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进行积极表现的过程中,不仅革新了相应的表现手法,还革新了相应的艺术形式,使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得以构建,使中国社会主义时代的现实生活全面反映出来,而且对于此类文学作品而言,其具备的时代性非常鲜明。在最初阶段,中国当代文学的观念主要围绕的中心内容就是社会主义文学,以文学的方式为依据,为政治提供服务,并且对政治立场进行宣扬。对于新世纪的文学而言,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也就是平民文学时期,实际的文学创作已经具备了大众化的特点和属性,不仅如此,还逐步走入了市场,而且对受众群体的需求更加关注。在该时期,不论是文学的精神属性还是艺术物质属性,均得到了质的飞跃,但是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相应的精神属性要远远高于艺术物质属性,此种结果也是意料之中的。在2009年,对于中国的当代文学而言,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自由文学时期,其不仅是我国政治环境改革的结果,还是社会文化全面进步的基础表现。基于自由文学的背景,不论是作家的数量,还是作品的产量,又或者是总体的印刷数量,都在与日俱增,与之对应的题材范围也在朝着越来越广泛的方向发展,文学艺术进入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阶段。但是自由文学产生的同时,则带来了相应的负面影响,就是整体的文学价值密度在进一步下降,不仅如此,整体的文学质量也在逐步降低,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应用的方法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文学作品的商业价值追求越来越高,对市场效应过于追求,经常会出现粗制滥造的情况,而并非是以思想意义或者是相应的文化含量为主要的依据,进而使受众对其更加认同和认可,而且将相应的炒作和低俗的宣传深入进来,进而达到受众认可的目的。虽然这一时期具备混乱性的特点,但是以世界文学的整体发展角度来分析,该阶段属于非常重要也是必须要经历的一种过渡期,而中国当代文学要想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相应的文学观念可以进一步成熟,则必须要经历该时期,与此同时,还要进行不断地努力,进行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