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网络舆情事件对重庆城市形象传播的影响研究

2020-06-04鲁桂伶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6期
关键词:融媒体

【摘要】网络舆情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形象产生冲击,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塑造和传播。本文基于“5W”传播模式,提炼出融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事件传播特征,并通过研究分析得出融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事件对重庆城市形象传播的影响,结论表明,融媒体时代网络舆情事件中重庆城市形象传播需要及时公开信息与勇于担责以塑造良好城市形象、积极引导舆情与规避谣言以把握主导权、政府部门与新闻媒体联合发声以提升城市公信力,网络舆情的治理和疏導对于重庆城市形象的传播而言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融媒体;网络舆情事件;重庆城市形象;城市形象传播

随着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公民喜欢在网络平台对国家时事、社会热点事件发表看法,交流观点。网络舆情事件反映了社情民意,其内在包含的非理性、冲突性的话语结构极易在短时间内聚集极端情绪、逐渐吸纳公众的关注度,从而对事件相关的城市形成大量的负面网络舆论。因而,网络舆情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形象产生冲击,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塑造和传播。

在融媒体时代,重庆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技术逐渐将城市形象全方位、立体化进行传播,城市形象突破了时空的束缚,摆脱了传统形态的限制。利用融媒体对塑造、传播的城市形象成为当下的主流,但融媒体传播给重庆城市形象带来红利的同时,也加速公众对城市的认知,提升公共对城市的期望。一个城市的动态和信息越来越容易通过互联网渠道被现实社会主体获取,城市主体在处理网络舆情事件时的方式和态度影响着公民对于城市及其形象的看法。

1. 相关理论

1.1 网络舆情事件

网络舆情事件是指现实社会中发生的事件在网络中进行传播,引发网民大范围关注、议论后形成的相关舆论事件,是网民们对社会现实的思想反映。运用互联网的社会主体将现实社会中所发生的事件发布到网络平台,受到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引发公众的关切、共鸣或者议论,并通过互联网获得、发布和传播相关的信息,表达观点和态度。

1.2 城市形象传播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综合影响力的外显化,在城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城市形象传播是将城市内涵,包括人文、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对外宣介的一种行为,目的是增加城市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获得外部好感,从而争取更多的发展机遇。

融媒体时代,重庆借助新媒体优势多元化、多层面的传播城市形象,对整个城市的物质与精神、自然与社会的整体风貌进行“拟态化”传播,将“网红重庆”、“魔幻8D城市”等标签与蕴藏巴渝文化的历史名城相结合,潜移默化地改变重庆在外界公众心目中的传统形象。

2. 融媒体时代网络舆情事件特征

2.1 舆论场扩大,构建网络舆情新环境

传统媒体时代,社会热点事件相关舆论的形成主要依靠媒体对于此事件的报道,通过对事件话题进行议程设置,引导受众参与讨论。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和媒体培养了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形成了一个更大的社会讨论的公众舆论环境,舆论场进一步扩大。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互补,能够更加及时全面地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传统媒体与“三微一端”相结合构建起更完善的网络舆情环境监测机制,在突发事件新闻的报道上表现突出,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信息源为传统媒体的后续报道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而传统媒体利用其权威性进行后续深度报道,使得受众对外部环境有了更加深入的把握。

2.2 草根网民拥有话语权,形成“意见的自由市场”

在新媒体时代,具有隐匿性和平民性等特征的网络社交平台,为每个人提供了成为提供第一手消息的可能性,受众由单一的信息接收者,逐渐变成了信息传播和接收的过程中拥有了主观能动性的“用户”。UGC模式下的受众作为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之后,群体范围广,信源丰富,可以在社交平台分享信息、发表言论同时,事件发生时,优质、真实的UGC内容可以为官方媒体的新闻报道提供第一手的现场信息,有助于突发事件相关细节信息的调查与核实。

互联网使大众真正拥有了话语权,改变了传播方式,在网络上形成了“意见的自由市场”。网络媒体利用其强时效性为公众传递网络舆情事件的最新信息,公众在媒体这个“自由论坛”上公开发表意见,使得“舆论”逐步发酵,进而引起各方关注。“舆情”的生发与引导不再是新闻媒体机构特有的行为,公众逐渐成为引发和传播“舆情”的重要力量。

2.3 网络舆情主题多元化,次生舆论话题频繁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海量信息互联网中生产、传播。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新闻舆情的生发源,热点事件及其相关舆情持续不断地在信息海洋中产生、发酵、传播和落幕,网民也更愿意加入其中发表意见、主张态度。网络舆情事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变得越发丰富和多元化,相关网络舆情的主题也极为宽泛,话题的确定往往是自发、随意的,任何人都拥有选择主题、话题和选择写什么、怎么写的自由。

随着网络舆情事件的不断发酵,参与热议的网民在观点的碰撞中找到统一阵营的群体,便不自觉的加入其中,逐渐形成一个个小的舆论场域,并在持续传播中不断的分裂、合并,网络舆情事件的主题也在传播范围不断扩大、意见层级不断增加的过程中衍生出大量吸引公众讨论的子话题。

3. 网络舆情事件对重庆城市形象传播的影响

3.1 舆论导向偏离,城市形象遭受过度舆论监督

新媒体环境下,公众通过互联网平台了解重庆的政治措施、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并通过微博、微信、微视频、直播等网络方式发表、交流自己的对重庆的意见、观点和态度,同时对会影响城市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社会事件进行监督和评价。公众通过互联网进行舆论监督,拓宽了舆论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可以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城市的方方面面,而且网络舆论在短期内能掀起狂澜,有效地对一个城市的形象传播产生直接影响。

当越来越多网民参与到某一事件的讨论时,若不加以引导,舆论的导向很可能发生偏离。舆论导向偏离正轨的网络舆情事件,其舆论场迅速扩大,公众对网络舆论的监督也会随之产生偏差,城市形象遭受过度的舆论监督,城市的风吹草动都会被公众放大观察,舆论监督与舆论暴力的行为边界逐渐模糊,可能演变为“多数人的舆论暴政”,进而产生网络舆论暴力,对城市施予强大的舆论压力,对城市的形象传播产生巨大的影响。

3.2 网络舆论群体极化,冲撞城市形象常态化传播

勒庞认为,群体极化经常使群体中的个体失去方向感,群体会无意识进行观点集合,形成统一的某种观点,甚至形成精神瘟疫。“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使得每一个网民都可以在城市形象的常态化传播中发表看法,面对接踵而至的海量观点,公众注意力被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内容吸引,呈现出网络舆论的群体极化现象。

3.3 反转新闻频发,舆情反复影响城市社会信任体系

在网络舆情事件中,因公众的广泛热议而产生纷繁复杂的信息,很多信息未经核实便被媒体和网民发布在网络中。在互联网传播场域中这些内容不实的首发信息属于非故意性的虚假新闻,但是当人们接收到这些信息时,因盲目跟随群体,作出非理性判断,得出以偏概全、过于主观臆断的结论。随着网络舆情事件的相关细节和真相被不断的发掘出来,舆论的态度也立刻随之发生转变,进而产生反转,故而这个舆论场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导致这些“反转新闻”发生的始作俑者。

网络舆情事件的相关新闻报道频频反转,公众对于政府组织、新闻媒体机构以及官方意见领袖的权威性与公信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怀疑与失望。此时,事件相关的城市形成大量的负面网络舆论,城市形象陷入“塔西佗陷阱”,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形象传播,都会被认为是说负面形象,同时被“标签化”,在网友心中形成刻板印象,影响城市社会信任体系。

4. 网络舆情事件中重庆城市形象传播的反思

4.1 信息及时公开与勇于担责相结合,塑造城市良好形象

在公民新闻、UGC机制、自媒体人盛行的环境下,信息的不及时和不公开只能加剧公众的不确定性,使公众陷入“信息孤岛”,进而引发受众对于城市的不信任。实际上,网络舆情事件发展为重大舆情危机,很多时候是由于真实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信息真空而引起的。

公开透明的信息可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维护政府部门的良好形象。因此,城市的事件相关部门必须提供充分的信息,满足公众对于事实真相的追求。公众可以第一时间了解网络舆情事件的相关情况,满足了受众对于相关信息了解和把握的需求,避免了重大网络舆情事件引发的城市形象下降。

同时,事件关联的城市政府要勇于直接面对网络舆情事件的相关争议,主动进行网络舆情的良性友好互动。在相关网络舆情的处置过程中,对于确是部门失责的行为要勇于承认错误,积极承担责任,避免因逃避责任而诱发新的舆情危机。在相关舆情发展的后期要及时跟踪,掌握最新的进展与动态,了解新近的网络舆情反响,根据公众的舆情关注点,选择最佳时机对舆情处置方式进行有效的矫正,并借助权威媒体和社交平台中的意见领袖的力量进行有效传播,修复和改善此前受到损害的城市形象。

4.2 积极引导舆情与规避谣言相结合,把握网络舆情主导权

在网络舆情事件发生的“黄金4小时”内,媒体就可能将其传播、发酵为有着重大舆论影响的事件。此时,不及时危机应急应对极易引发舆论的质询和批评,以致产生不好的后果,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多元化、开放性网络舆情环境中,城市政府疏导舆情危机,要善于利用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兴信息传播渠道,加强舆论宣传力,把握舆情处理的“黄金时间”,积极引导网络舆情事件。

在一些网络舆情事件中,普通公众借助手中的“麦克风”,传播出引人热议的谣言,城市的相关部门应对此事及时查证、公开信息,以事实真相对谣言予以规避,将客观事实的完整面貌呈现给公众,从源头上减少谣言的生产与传播。

在网络舆情事件中维护城市形象最重要的是把握网络舆情的主导权,要着手全局,把握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引导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在传播城市形象的同时,需要承担起社会责任,提升对于互联网中的网络舆情事件相关信息的舆论敏感性。

4.3 政府部门与新闻媒体相结合,联合发声加强公信力

网络舆情事件发生之后,公众对于社会上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环境的反应较为敏感,所以此类事件的报道在时效性、真实性、全面性等方面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传统新闻媒体长期以来积累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在引导社会舆论和网络舆情方面有更大的优势。而新媒体则在实效性和互动性方面更具优势,可以通过实时的视频、声音等方式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报道。传统新闻媒体与新媒体有效联动,为公众提供真实有效且及时的信息,满足公众对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的知情需求,消除受眾的对事件信息的不确定性。

在舆情应对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不应该局限于突发事件发生和网络舆情发展时,官方发言部门对各种权威信息的发布,对于网络舆情中带有明显失真、不理性、情绪发泄式的言语观点,要以普通公众的身份,到相关的舆论场域中和群众展开正面的“意见交流”,通过真切的观点互动以正视听。

5. 结语

重庆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以及内陆开放高地,其良好的城市形象传播对于推动区域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研究融媒体时代网络舆情事件对重庆城市形象传播的影响研究,不但有利于重庆自身城市形象的传播,也可以对其它城市的形象传播提供一定的思考和借鉴。本文基于“5W”传播模式,提炼出融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事件传播特征,并通过研究分析得出融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事件对重庆城市形象传播的影响,进而反思网络舆情的治理和疏导对于重庆城市形象的传播而言有着重要意义。

本研究对于网络舆情事件对重庆城市形象传播的影响与反思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研究分析时存在一定的偏差,同时在理论研究时缺少实案支撑。因此,下一步研究应进一步回归到现实社会的实际案例本身,并努力提升研究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范晨虹,谭宇菲.网络舆情事件对城市形象建构的影响研究[J].情报杂志,2019,38(12):114-119.

[2]王涛.移动社交短视频中城市形象传播的变革[J].新闻传播,2018(24):36-37.

[3]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78-79.

作者简介:鲁桂伶,女,汉族,重庆丰都,硕士研究生在读,重庆工商大学,研究方向:新闻媒介与新媒体。

猜你喜欢

融媒体
融媒体时代县级台公众号的运作发展
融媒时代广播评论发展问题研究
重塑媒体融合时代广播传播新优势
融媒体时代传媒人才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融媒体时代传统报业的转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