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0-06-04叶辽原
叶辽原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愈显严峻。面对毕业生就业压力,各级政府通过出台系列创业优惠政策来引导高校毕业生创业,以创业促就业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一项有效举措。然而,高校毕业生在自主创业中会遇到资金、人员、管理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大多数创业者的创业过程比较艰难和曲折。本文以近年来绥德县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为例,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创业者的观察和了解,分析其在创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自主创业 问题 对策
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是强国战略的基石,也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随着近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就业形势愈显严峻,引导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是解决就业难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政府公共就业服务部门应主动承担起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保驾护航”的职责。
为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工作,近年来,绥德县在对县域内高校毕业生创业工作的指导中,从创业者现状入手,主动去倾听创业者的需求来着手解决其面对的困难、增进创业者交流、促进创业者发展,多次举办“绥德县高校毕业生创业工作座谈会”,通过政策解读、创业分享、交流探讨等环节,深入了解和掌握创业者的经营现状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当前绥德县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选择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群体仍然较少。
据统计,自2015年以来绥德县回原籍高校毕业生约8600余人,累计参加创业培训人数400余人,实现自主创业者不到50人,自主创业率不足1%。通过访查调研和数据分析,发现其普遍存在创业意识淡薄且缺乏创业信心,难以承受创业过程的艰辛,没有自主创业独当一面的勇氣,无法承受创业失败的后果,从而导致许多毕业生没有选择创业,而是去找份相对稳定的工作。
(二)创业者自身特点对自主创业有很大的制约
高校毕业生创业时,大多数刚从校园走出来,空一有腔激情,但往往会表现的心浮气躁,意气用事,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论证即草率上马,所选择的创业项目大多局限于地方产业的布局,没有核心竞争力,创业经济附加值较低,创业项目雷同,鲜有创新型产业,加之缺乏市场经验、人脉资源,又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及导师的指点,首次创业失败的情况屡见不显。
(三)创业资金缺乏及资金成本高是普遍问题
创业是一个复杂、多变和长期的过程,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纷繁复杂且难以预测。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初创阶段缺乏资金和资金成本高是两大难题。很多高校毕业生创业困难普遍问题是资金短缺,银行贷款门槛高且成本高,政府小额贴息担保贷款手续复杂很多人因无财政担保人员进行反担保而无法获得贷款,资金问题是创业者面临的共同难题。
(四)招人难留人更难问题较为突出
人员招聘和人才培养是多数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对于大多数创业初期的创业者更是如此。高校毕业生创业者提供的就业岗位大多数都有待遇低、福利少、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等特点,岗位没有吸引力,再加上这些创业者失败的概率较大,招人难和留人难问题就显得较为突出。
(五)政府出台的扶持创业政策发挥作用有限
各级政府出台的系列创业扶持政策,整体上是有力的、有效的,但由于各地政策宣传力度不同,政策执行水平不同,加之缺乏个性化的扶持政策,使得许多促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不能很好的落实,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难有实质性的帮助。
二、促进绥德县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对策建议
(一)资金问题
1.资金短缺
(1)积极宣传、推荐创业者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2)对于已申请过小额担保贷款的创业者,可推荐申请省市创业基金贷款。
(3)参考省市创业基金模式,提请县政府设立创业基金。
(4)尝试对接天使投资等融资机构。
2.申请贴息贷款时无财政供养人员担保
(1)对于部分业绩好、无不良信贷纪录的创业者可适当放宽担保条件,尝试以有固定收入人群做担保。
(2)可根据相关政策,对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的创业者,以孵化基地担保。
(3)参考省市有关创建信用乡村政策,针对部分特别优秀的创业者和积极参与我县创业促进工作的创业者,探索实施取消反担保创业贷款试点。
3.创业贷款发放周期较长
(1)开设高校毕业生创业贷款申请发放绿色通道,即时受理、单独审核、优先发放。
(2)为了更加合理、有效的发放贷款,提高使用效率,可灵活掌握贷款金额、借还款期限。
(3)及时宣传并积极引导创业者,主动做好贷款申请前和发放后的服务工作。
(二)人员问题
1.人员招聘难问题解决对策
(1)通过各类网站、微信公众平台、QQ群等媒体及时广泛的发布更新招聘信息,部分专业岗位可通过人才库筛选并电话联系。
(2)积极组织创业者参加各类招聘会,也可以委托各级人才市场代理招聘。
(3)组织高校毕业生参加政策宣传会,逐步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鼓励到民营企业及创业型企业实现就业。
2.人员留用难问题解决对策
(1)提高薪资待遇,改善薪资结构。
(2)培养企业文化,加强团队建设。
(3)提高福利水平,逐步缴纳社会保险。
(4)完善股权机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3.人员培养难解决对策
(1)对新聘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2)根据不同企业和不同岗位提供专业技能培训。
(3)通过企业团队建设培训,增强企业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