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产党宣言》中男女平等思想及当代价值

2020-06-04吴金芝

法制与社会 2020年13期
关键词:男女平等共产党宣言

关键词 男女平等 《共产党宣言》 自由发展 妇女主体意识

作者简介:吴金芝,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112

“如果少了妇女的酵素,相信了解历史的人都十分清楚,那些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不可能完成的。”[1]换句话来说,人通过参与社会这一重要途径,来得到社会认可、承担社会功能、实现社会价值。妇女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妇女的社会地位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指标。

一、 “男女平等”的概念界定

(一)男性与女性的生理性别差异

生理性别指的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体差异,这是人与生俱来的性特征,不因人的种族、民族、地域或者国别而有所差别。男性与女性在生理机能上天生存在差异,例如体貌形态特征不同、生殖功能不同、体力差异等。男女普遍存在着自然的生理差别,不因人的意志而转移。

(二)男性与女性的社会性别差异

男性与女性的社会性别差异,这是当代妇女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女权主义学术的中心内容。“社会性别”概念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女权主义第二次浪潮时期,倡导追求男女平等和社会公正,应对现存的男女不平等问题。它不同于生理性别,指的是以社会性的方式构建出来的社会身份和期待,是人的基本社会属性之一。[2]社会性别差异并非天生存在,而是后天形成的,是物质生产关系、政治思想文化、社会历史变迁等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具有动态性、历史阶段性、社会性等特征。

(三)男女平等在中国的法学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实现男女平等的现实要求,不是强调男女在生理意义上的平等——女人男性化,忽视女性与男性生理差别,而是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出发,思考男性与女性在权利、责任、机会与成果等方面上的平等。

(四)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及其发展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使女性在经济上获得一定独立以及批判粗陋的社会主义的“公妻制”等女性问题;恩格斯写就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揭示女性地位下降、女性被男性奴役的直接原因是私有制的产生。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剖析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斗争的演变、分析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致力于全人类的解放事业,那么就不可避免的要关注女性社会地位不平等、妇女解放等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男女平等思想,在当代中国集中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20世纪90年代中国提出明确定义: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妇女的一些基本问题做出科学分析的理论。[3]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普遍原理与特殊实际相结合下的思想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中国现实社会问题而产生的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思想,研究人类发展过程中妇女面临的社会问题。

二、 《共产党宣言》中对男女平等问题的相关论述

(一)社会分工关系中男女社会地位

原始社会早期实行以母系氏族关系为主的“群婚制”。在原始社会后半时期,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物质财富出现剩余,私有制产生,社会大分工出现,男性家庭地位迅速变高,男女关系在社会关系中的主导作用产生重大变化,人类开始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

农业社会以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化大分工持续开展,导致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下降,女性逐渐沦为男性的附庸。农业社会中,土地耕作对精壮的劳动力的需求大,女性与男性在体力上存在自然差别,于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男性,地位不断提升,女性在家庭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女性作为生育工具而存在,在社会分工的发展中逐渐丧失主体性地位。

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下,社会阶级逐渐分化成两大根本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资本具有独立性与个性,但是个人却没有独立性与个性。无产阶级受资产阶级压迫,在无产阶级队伍中,女性较男性而言,除了与男性受同样的生产关系的制约,还受到更多社会文化思想观念的约束,社会地位不平等。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反驳资产阶级责备无产阶级实行公妻制时谈到:资产者的妻子被看作是“生产工具”[4]。资产阶级中的资产者,大部分是男性,资产阶级中大部分女性是男性资产者的“生产工具”。在资产阶级队伍中,女性较男性相比,仍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从本质上来说,资本主义社会中大部分女性都是资本增殖的工具,不作为主体性的人而存在。与大部分男性相比,社会地位更低。

在社会生产劳动层面,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男性与女性在社会分工层面上的差异越来越小。在无产阶级队伍中,“手的操作所要求的技巧和力气越少,换句话说,现代工业越发达,男工也就越受到女工与童工的排挤。对工人阶级来说,性别与年龄的差别再没有什么社会意义了。”[5]无产阶级女性逐渐融入到时代大背景中,在资本主义社会分工中占据一席之地,参与到社会生产之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分工的发展、机器的使用,体力劳动不再是社会主要劳动形式,脑力劳动的类型丰富多样化,同时为女性争求社会意義上男女平等地位创造了物质条件。

(二)资本主义社会对两性关系的认识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主要从阶级层面,剖析资本主义社会中两性关系。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使人与人之间只剩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冷酷无情“现金交易”;在家庭关系上,马克思也强调资产阶级将家庭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6]马克思从阶级角度分析两性关系以及两性组成的家庭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利益关系。马克思揭露私有制社会资本主义制度下男女关系的本质。

(三)共产主义社会对女性地位的构想

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是私有制、人的异化等导致的结果,反映了人的本质受到束缚,人无独立性与个性,人的片面、不充分的发展。马克思设想的阶级与阶级对立消失后的“联合体”,要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主义要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人与人和谐相处。在共产主义对劳动异化消除后的社会关系下,没有阶级的剥削与压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没有区分,劳动成为人全面发展的手段,人们的思想水平得到极大提升,这时男女两性之间这种平等的社会地位才能真正实现。恩格斯指出:“解放妇女,必须让女性重新回到公共事业”。[7]这意味着妇女要通过从事社会化的劳动生产活动,加强政治参与、社会参与,争取女性的尊严与社会地位;社会要重视家庭劳动的重要性,尊重妇女对家庭的付出。

三、 《共产党宣言》中男女平等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当代中国男女地位出现的社会问题

中国虽然将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写入宪法之中,男女平等拥有法律、制度上的保障,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法律规定与现实生活中的男女平等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旧传统道德思想还在部分地区的社会风俗中占有一定的影响,例如重男轻女观念、高额婚嫁彩礼标准、“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等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这些旧思想残余也符合马克思探索出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特征。当下中国社会女性地位问题主要表现在女性就业性别歧视、务工与家务双重负担、劳动权益保障缺失、政治与社会参与不足等方面。

(二)《共产党宣言》中男女平等思想的现实意义

1. 认识论层面——重归包括私有制、社会分工等本质问题的考察

男女平等问题的研究应该透过现象把握其本质。社会上将男女不平等问题简单归因于旧有传统思想观念残余,思想观念落后是造成男女不平等的根本原因,本末倒置。例如性別分工观念,男性主要在外打拼事业、赚钱养家,而女性职责是照顾家庭,完成家庭劳动,长此以往社会形成“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只看到男性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劳动,忽略女性从事家庭劳动的艰辛。应坚持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根本表述与优先指向,从私有制、生产方式、社会分工等问题出发,剖析当下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挖掘社会观念现象背后的物质因素,重归包括私有制、生产关系、社会分工等本质问题的考察,同时要回归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中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与时俱进,丰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2. 方法论层面——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成功的实践离不开正确的思想与方法作为指导。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分析妇女问题时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他们通过对女性问题产生的过程与地位的变化进行研究,逐渐发现了女性问题和女性运动的一般规律的观点与方法。[8]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进行革命以来便十分重视妇女的社会力量。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通过了《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显示出共产党对妇女运动的高度重视。[9]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妇女能顶半边天”是中国人民的口号。“中共十八大”首次将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写入报告中。历史证明,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与建设事业以来,坚持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针对中国具体现实状况,关注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等问题。虽然我国社会妇女解放事业还存在问题,但总体上已经取得较大进步。男女平等问题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问题,不能只从一个或者几个角度去考虑,应该用系统的、全面的观点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下去探寻问题的根源,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3. 现实性层面——妇女积极增强主体意识

当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下,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对体力劳动需求逐渐降低,脑力劳动比重逐渐上升。妇女要增强主体意识,努力提升自身文化水平,培养自身专长技能,积极走向社会,参加物质生产活动,提高经济参与和政治参与能力;同时社会还要积极探索,建立家务劳动社会化服务事业,促进社会形成对家务劳动付出的普遍认知,尊重妇女,关爱妇女。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571.

[2]王丽华.社会性别意识在20世纪的变迁与回归[J].浙江学报,2000(5).

[3]江泽民.全党全社会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N].人民日报.1009.03.08.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张文姬.马克思的女性观及其当代意义的审视[D].南昌大学,2017.

[7]王蕾.从朴素的平等到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确立——中国社会性别观的形成与变迁[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

猜你喜欢

男女平等共产党宣言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詹姆斯与科斯塔的家务劳动计酬化思想探析
中国刑法中的男女平等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男女同尊卑:探析江苏常熟两头蹲婚俗中的性别观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共产党宣言》主要思想的当代解读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共产党宣言》诞生的地方
失落的中国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