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2017-02-17杨翠红
杨翠红
摘 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加之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我国人口数量正在稳固平稳的增加。但是,在数量增加的背景下,出现了性别比失衡的社会问题,严重危害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不利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文通过对我国出生人口性别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性别比失衡的原因,从原因入手进行对策概述,具体在更新原有计划生育政策、提高政府计划生育管理能力和转变性别歧视观念等方面进行解决问题。希望本文可以为广大计划生育工作部门提供一些思想指导和技术意见,为我国更好的迎合国际态势、发展和维护人权主义贡献力量。
关键词:性别比失衡;计划生育政策;男女平等
中图分类号: C92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4-121-2
0 引言
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程度是相对一定范围而言的,我国的性别比失衡具有持续时间久、分布地域不均的特点。针对这个现象,我国长期坚持的计划生育政策需要进行更新换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出台的“二孩政策”就是对原有政策的全新调整,通过完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养、转变社会落后风气、落实社保制度等途径加快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的解决。
1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具体现状和原因
1.1 人口出生性別比的现状
伴随社会不断发展,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阻碍。从历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的出生性别比从80年代以来就有迅速升高的趋势:1982年的性别比为108.5,而到2004年性别比已经达到了121.2,虽然在这个危险的峰值之后数据有些回落,但是性别比通常是在103到107的范围内进行波动,随后十余年的数据皆大大超过这个范围。我国人口基数大,约占世界人口比例的五分之一,即使是小数据也同样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性别比失衡存在着空间地区分布不均、持续时间久、城乡差异大等特点,治理解决方式较为复杂多样,需要在统一领导下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总体来看,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问题较为严重,这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反映了某些地区经济、制度的不完善。
1.2 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具体原因
造成我国多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有多重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家庭传统文化思想的牵制。中国传统的父系社会极大的提高了家庭对男孩的期盼,大多数家庭认为生育男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宗接代,也只有男孩才有资格成为家庭的继承人;二是“两非”非医学需要技术的兴起。提前鉴定婴儿性别,选择进行人工流产是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的重要原因,这些技术严重违背了人道主义精神。我国为了防止这类事件发生已经推行了相关法律进行整改,但是双方通常是利益驱使,各取所需,法律并不能够有效阻止这一现象;三是计划生育制度管理不力。计划生育部门对于性别的统计上瞒报、漏报甚至不报等问题,使得人口统计数据失真,最终出台的政策必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职业对于女性长期以来存在歧视,对于职业能力具有偏向性,而在农村,男性一直以来都是重要劳动力,一系列因素导致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愈发严峻。
2 我国应对性别比失衡的对策
2.1 全面落实“二孩政策”
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减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危害、特别是加强调整人口性别比,我党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实施“全面二孩”的政策,并协调全国积极应对二孩政策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对出生性别比可能有双重的影响:一方面,生育数量限制的放宽可能一定程度弱化人们选择性生育的动机,而且,许多新增的“无性别选择”的孩子的出生对整个偏高的出生性别比起到“稀释”的作用,有利于降低出生性别比;另一方面,生育政策调整使部分长期受到抑制的“生男愿望”可能有了实现的机会,因此,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之后,控制出生性别比的工作在一些地方不是可以“歇口气”了,而是工作量更大了。“二孩政策”的实施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是注重保障妇女的权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母亲数量激增,对于产假产生的成本问题要求政府买单,同时适当延长产假时间,为妇女提供安逸舒适的待产环境;二是增加二孩家庭养育费用补助,减少育儿成本,保证二孩家庭的生活质量;三是增建学前教育硬件设施,新生婴儿数量的激增会带来教育设施的紧张,为了减轻家庭生育二孩的恐慌、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托儿所、幼儿园等场所的增建工作务必要保质保量的完成。
2.2 提升国家计划生育管理能力
政府要加强对计划生育的管理能力。在偏远的农村地区,要注重计划生育政策的普及,增强对农村居民的教育,帮助居民了解政策的具体内容、实施好处、产生的影响,为居民和政策的实施搭建沟通的桥梁。同时,要扩大职能部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定期为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实时发布政策调整信息,让整个工作灵活不呆板,随时满足政策需要,为适龄人群提供优质的咨询服务和生育健康服务。再者,非医学需要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选择性人工流产是加剧性别比例失衡的毒瘤,必须加大“两非”工作的打击力度,坚决杜绝此类违背人道主义精神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权,呵护每一个胎儿的健康成长。国家要促使打击工作与监督机制设立并行,认真严肃对待“两非”行为,将性别歧视扼杀在摇篮里,让违纪人员受到应有的惩罚,最后达到不敢做、不能做、不想做的局面,全面深化医生职业道德。最后,“两非”的打击工作要纳入计划生育部门的责任范围,并结合专业考核机制,全方位保证维护性别比例健康平衡。
2.3 树立男女平等的生育理念
要想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必须要提高妇女的地位,这就要求在经济社会、思想教育层面进行考量分析。首先,虽然性别比例失衡和高速的经济发展不相匹配,但是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空间上的不均衡。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带来了思想教育的失衡,从而导致行动上的缺失。特别是在偏远农村落后地区,大量妇女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这就为农村生育和再生育设置了障碍,只有大力发展当地的生产力,促使单位耕地的产值上涨,才能进行劳动力的转移,妇女得以去非农业领域工作,在侧重科学文化而不是体力劳动的新环境下,有利于树立职业自信,提高当地经济效益,进而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计划生育。其次,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从思想上克服男尊女卑的错误观点,撼动传统落后生育思想的地位,尊重妇女生育事业,保护孕妇群体的生理、心理健康,充分肯定女性的社会价值。
2.4 完善社保制度
由于计划生育教育工作的不充分,接受教育的区域不全面,且教育程度差距较大,导致人们对于性别问题依旧存在误区。社会生活中,关于计划生育的宣传也具有社会导向性,有些从事该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存在性别歧视的思想,那么在推广工作中更加不能保证工作的彻底有效。目前国家需要加强计划生育部门的意识形态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养,做到正确客观的宣传。政府需要建立计划生育保障机制,通过帮助计划生育家庭脱困、帮助家庭致富等方式免去贫困家庭的经济困难,同时加强社区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保证居民的生殖健康。最后,还要正视男女就业、受教育上的不平衡,这一系列的努力最终都会在收入分配方面体现,从而化解职业性别歧视危机,有利于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促进性别比例平衡。
3 结论
“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带来的危害,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步完善也可以为计划生育家庭提供坚实的生活保证。综上所述,国家通过政府、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朝着平衡出生人口比例、发扬人权主义、消除落后性别歧视的方向不断前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爱民护民的一系列举措会受到各个国家的尊敬理解,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提升国际影响力。
参 考 文 献
[1] 宋艳芹.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治理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4.
[2] 姚岚.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对中国社会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8.
[3] 杨洪涛.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治理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
[4] 蔡玉春.社会生态视角下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研究[D].安徽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