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通络方外敷联合远红外线治疗气虚血瘀型下肢深静脉血栓28例
2020-06-04黄封黎赵士媛焦妃马继萍冯涛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银川750000
★ 黄封黎 赵士媛 焦妃 马继萍 冯涛(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 银川 750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血液在脉管内形成不正常凝结,使血液在脉管中不能正常运行,回流受阻,属于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1]。我科为重症监护病房,多以高龄、久病、长期卧床病人居多,气虚血瘀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为我科最常见并发症之一,通过给予中药外敷联合远红外线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入住我科住院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6例,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疗效标准(2015年修订稿)》中的诊断标准[2]。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中男性15例,女性14例;年龄60~85岁,平均(65±7.56)岁;治疗时间5~28天,平均(19±7.12)天。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55~87岁,平均(67±6.92)岁;病程7~34天,平均(18±6.89)天。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原发病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疗效标准(2015年修订稿)》中的诊断标准;符合气虚血瘀型诊断,临床表现可见:患肢肿胀,肢体无力,皮色发暗,疼痛明显,伴有面色淡白或晦滞,身倦乏力,气少懒言,舌淡暗或有紫斑,脉沉涩;年龄18周岁以上,男女不限;符合医学伦理委员会要求。
1.3 排除标准双下肢皮肤破损、溃疡,不能接受外敷治疗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有严重出血性疾病;不符合诊断标准及气虚血瘀证型者;对中药过敏者等。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血栓通针(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5652)5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连续15 d;低分子肝素钙100U/kg/d[1],1次/12h。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联合红远外线治疗。自拟益气通络方(外敷处方):黄芪30g,当归10g,桂枝20g,牛膝20g,路路通20g,鸡血藤20g,地龙20g,红花20g,透骨草20g,甘草10g。由宁夏第三人民医院制剂室提供并统一煎煮,冷水浸泡30 min后,武火煎煮至沸腾,改文火煎煮20min,共取汁400 mL。取药汁外敷(薄毛巾浸湿),并配合远红外线强频治疗,温度385~39℃,每次外敷中药及远红外线治疗约30min,2次/d。
1.5 疗效判定依据及标准[2]①观察患者的皮肤温度、皮肤色泽、疼痛、患肢肿胀、Homans征,彩色超声多普勒变化,治疗前后积分的改善情况。积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疗效标准(2015年修订稿)》中症状量化评分标准。
1.6 疗效评定标准[2]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0%;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9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28) 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n=28) 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n=28)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皮肤温度 皮肤色泽 疼痛 患肢肿胀 Homans征 彩色超声多普勒变化观察组治疗前 3.85±0.24 2.24±0.26 3.12±0.30 4.66±0.48 2.98±0.29 2.65±1.2◆治疗后 1.91±0.23△◆ 1.01±0.24△◆ 1.65±0.27△◆ 2.15±0.32△◆ 1.32±0.23△◆治疗前 3.64±0.26 2.56±0.20 3.04±0.28 4.48±0.39 3.12±0.26 4.01±1.4治疗后 2.89±0.26△ 1.98±0.27△ 2.23±0.26△ 2.91±0.34△ 2.12±0.24△对照组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血液在脉管内形成不正常凝结,使血液在脉管中不能正常运行,回流受阻,属于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针对DVT最常见于手术后、严重创伤后、脑卒中、瘫痪、长期卧床、肢体活动受限、血小板异常、重症感染、高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等[3-4]因素导致下肢静脉壁损伤、血流在脉管中行驶缓慢,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目前西医保守治疗主要以抗凝、溶栓、压力治疗以及改善血液循环等治疗[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归属于中医“脉痹”“血痹”“股肿”“肿胀”等范畴。《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记载:“黄帝问曰: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血证论》曰:“经脉闭塞,气血凝滞,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载:“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此病病因为风寒湿之邪,病理机制为气血不足、脉络瘀痹[6]。多种致病因素导致人体正气亏虚,营卫失和,气血运行不畅。人体正气不足,则风寒湿之邪入里,损伤机体阳气,营卫失和。“气能生血、气能行血,血能养气、血能载气”,气不足则血液不能化生,血无以化生则气虚衰少,气不足则不能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血瘀脉中则气行受阻。
我科主要以多以高龄、久病、长期卧床病人居多,下肢深静脉血栓多为气虚血瘀型。治法上予以益气补血、活血通络。具体方药:黄芪、当归、桂枝、牛膝、路路通、鸡血藤、地龙、红花、透骨草、甘草。黄芪、当归补气养血;桂枝以通阳散寒;牛膝、鸡血藤、红花活血化瘀止痛;地龙、透骨草、路路通祛风通络;甘草以调和诸药。全方具有益气补血、活血通络之效。综合现代药理研究上述药物具有改善循环、抗血栓以及增加血流的作用,能够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液黏稠度下降等作用。外敷方法属于中医外治法,通过药物的局部渗透起到治疗的目的,目前临床中常用中药外敷治疗下肢静脉血栓[7-9]。远红外线治疗的原理源于远红外线的波段,可被蛋白质的特定结构所吸收(α-Helix),作用于深层,有利于深部组织修复[10],同时可使静脉血栓吸收[11]。虽然临床使用远红外线治疗下肢静脉血栓报到较少,也有相关研究表明远红外线治疗有一定的作用,在以后的治疗中可继续深入研究。综上所述,益气通络方外敷联合远红外线治疗气虚血瘀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显著、治疗方法简单,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