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戴敦邦插画艺术风格
——以《戴敦邦新绘长恨歌》为例

2020-06-04孙海容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北京100124

流行色 2020年4期
关键词:长恨歌插画线条

孙海容(北京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北京 100124)

一、戴敦邦生平及其绘画艺术概述

戴敦邦,字政,号国正,祖籍江苏省镇江,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家、插画家、连环画大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笔画会理事,中国连环画研究会理事。戴敦邦先生作为我国海派传统人物画的杰出代表,在人物画领域、文学插画领域及连环画领域都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他擅长传统人物画,工写兼长,其画作主要以传统文学或历史人物为主,作品整体风格气势恢宏,用笔豪迈且生动,在极具文人气息的同时又具有市井生活感,雅俗共赏。

戴敦邦先生的艺术作品数量众多且涉猎广泛,这离不开其多年的不断耕耘和探索,从连环画到人物图谱再到传统中国画,他不断对传统绘画艺术形式和技法进行继承和创新,逐渐形成独具个人色彩的艺术风格。综合来说,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首先,戴敦邦先生致力于学习和沿袭传统人物画的表现,在线条的运用,色彩的表达以及造型的塑造上都可见一斑。其次,戴敦邦先生不局限于传统的人物画技法,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推陈出新,造型塑造上力求新颖传神,笔墨技法上力求工性线描与写意晕染相结合,开创出自己独特的绘画道路。此外,在充分尊重历史或书籍文献的同时,他还结合民间艺术进行创作,做到了雅俗共赏,充分诠释了他“民间艺人”的雅称。

二、《戴敦邦新绘长恨歌》作品介绍

《戴敦邦新绘长恨歌》是其连环画生涯的最后杰作,可谓是戴敦邦先生绘画生涯的承上启下之作。这部作品对于戴敦邦先生是极为重要的。正式怀着这样的独特感情,这部历时4年的鸿篇巨制最终完成,也正式为戴敦邦先生的连环画生涯画上句号。这部插画作品以白居易的著名诗歌《长恨歌》为文本,在旧版七幅连环画基础上进行重新创作。在充分尊重历史事实及诗歌文本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特征,进而完成了这部共计41幅插画的力作。可以这样说,这部作品不仅对于戴先生本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更为中国连环画领域或者说是文学插画领域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戴敦邦插画艺术风格探究

1.题材的选择

戴敦邦先生的插画题材多取自历史人物或者是传统古典文学名著,比如《戴敦邦水浒叶子》《水浒人物一百零八图》《红楼梦人物百图》《 戴敦邦新绘“红楼梦》等等。在进行插画人物创作时他充分尊重原著内容,在领会原著精神内涵后进行题材的设定,很好的诠释了文学插画“插”这一功能性。但同时,他的插画中很多场景题材的设定及人物题材选取都充分尊重历史史实,这被戴敦邦先生称为“古为今用,拿来主义”。这在《戴敦邦新绘长恨歌》这部作品中就极有体现,在作品的“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部分,其人物题材巧妙的借鉴了唐代画家张萱的画作《虢国夫人游春图》,用熟悉的名画来唤起读者的想象空间,这既尊重了历史,又符合了诗词文案,还便于读者想象和理解,达到了“一箭三雕”的效果。(图1-1)此外,在对“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这两句进行创作时,很明显的看出其在题材选择时参考了敦煌壁画艺术,当然这也离不开戴先生多年对于佛教壁画的大量学习和临摹。(图1-2)

(图1-1 戴敦邦新绘长恨歌插图13)

(图1-2 戴敦邦新绘长恨歌插图16)

2.造型的塑造

戴敦邦先生在进行人物及场景的造型塑造时,则力求达到文字形象、绘者艺术表现形象、读者心中形象三者合三为一的标准,这也被其总结为“三碰头”。然而“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更何况还要充分尊重原著作品,同时兼顾自己心目中的形象造型,这更是难上加难。对于《戴敦邦新绘长恨歌》这部作品而言,更是如此。在进行其人物造型时,戴敦邦先生首先考虑的是为作品进行原著的历史定位,既追溯原著历史,他曾这样说道:“要创作出真正的历史画,务必忠实于史实,应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环境。”戴先生参考吸收了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仕女丰满圆润的造型,从中创作出杨贵妃的婀娜体态。其次,作者在尊重史实的同时,充分展示出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人物造型夸张传神,由此凸显出饱满的艺术形象。在塑造唐明皇形象时,绘者前期故意将其年轻化,而后期将其年老化处理,通过年轻活力的形体与年老枯瘦的形体的极大反差,充分的表达这段爱情的悲剧色彩,从而衬托出人物的悲伤情感,同时也极具艺术趣味。此外,绘者还考虑到了读者的审美情趣,大量吸收了民间艺术形式。尤其体现在诗歌前3—10句的插画中,他并没有选择表达奢华的宫廷生活,而是着重表现民间儿女情爱的生活场景,衬托出唐明皇与杨贵妃浪漫甜蜜的爱情,也与后文的悲剧结局形成极大反差,使读者更容易感同身受,理解诗歌。(图2-1)

(图2-1 戴敦邦新绘长恨歌插图7)

(图3-1 戴敦邦新绘长恨歌插图28)

3.线条的运用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不同时期,不同朝代的线条风格也体现出不同的特色,所以在插画艺术创作时也要注意作品原文的时代性。戴敦邦先生就极为注重这点。在作品《新绘长恨歌》中对于帝王、妃嫔、仕女等形象进行描绘时,主要运用线条相对绵长柔和,圆润流畅的高古游丝描和琴弦描,这两种也正式唐代宫廷仕女图所运用的描法,从中凸显盛唐时期富丽奢华的宫廷生活。而在诗歌的后半部分,情节急转直下,为了表现晚唐国事衰败,盛世不再以及唐明皇凄楚孤独的心境,绘者多用短直有力的枣核描和钉头鼠尾描,来衬托此时人物心境及氛围。(图3-1)同时,通过两种不同线描的表现,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这样极大的提升了线条的表现力和艺术性,丰富了画面形式,也体现出绘者强大的艺术功底。另一方面,戴敦邦先生传承以线写形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精神,尊崇“骨法用笔”,以不同生动形象的线条书写出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物,在兼顾塑造不同人物风格的同时不忘线条细节变化,尤其是他将传统的线墨技法与色彩渲染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画面富有节奏感,张弛有度、相得益彰,达到了线条与色彩之间的和谐之美,从而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插画艺术风格。

4.色彩的展示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早已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色彩体系,培育出一套民族性的色彩观。把握好色彩的民族性不仅可以传承中国古代艺术文化,同时更符合读者们的审美,易于理解作品内容。戴敦邦先生在进行《新绘长恨歌》插画艺术创作时就很好的利用了这点,在诗歌的开头使用了红黄色调,象征着皇家权势以及一派祥和的盛世之景。其中杨贵妃和唐明皇的衣着服饰也主要以红黄色调为主,这一方面符合谢赫六法中“随类赋彩”的要求,一方面符合民间红黄之色吉祥美好的视觉审美情趣,达到了绘者观者双方统一的境界。(图4—1)而作品的后半部分,多用冷色调,尤其是“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这几句,画中杨贵妃的衣着白色为主,这正是因为白色象征生命枯竭,是死亡和肃杀的象征,极为符合这一时期杨贵妃含恨已死的情境。(图4—2)此外,在描绘歌舞和道教场景时,作者大量借鉴敦煌壁画以及唐代道教佛教壁画中的色彩,这既尊重了原作的历史性和时代性特征,同时也易于读者感受唐朝历史文化。

(图4—1 戴敦邦新绘长恨歌插图5)

(图4—2 戴敦邦新绘长恨歌插图38)

5.情感的表达

传统绘画美学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强调在绘画创作时不要单纯死板的情景再现,而是更重视主观的抒情与表现,强调借物抒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追求“神似”而不是追求“形似”。戴敦邦先生在人物的塑造、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渲染上无一不注重情感意境的表达,使这些插画画面的基本元素都具有极高的象征性及渲染力,同时善于利用前后画面的强烈对比反差,使这种情感进一步被放大,从而让读者更容易感同身受,通过这种情景交融的画面达到观者视觉审美上、原著人物形象上和绘者艺术表达上的平衡。

总结

戴敦邦先生从事插画创作五十多载,创作出无数经典的插画作品,他受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熏陶,具有极高的美术修养与渊博的文化学识,但他始终坚持刻苦学习与勤奋创作,在西方文化带来极大冲击的复杂时期依然不忘初心,延续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脉络的同时,推陈出新,在题材、造型、线条、色彩及情感表达各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插画艺术风格,为我国插画画坛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长恨歌插画线条
就要紧紧粘住你
线条之美
《长恨歌》中王琦瑶的物化爱情——用马克思“交换—消费”系统解读
长恨歌
——笔画设计
无脸小插画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超暖萌治愈系插画
烧脑的线条
兰峪水,长恨歌
理性思考 深切同情——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之法探究《长恨歌》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