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发展核心素养的路径

2020-06-03张忠琪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张忠琪

【摘 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仍存在问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相对较低,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因此,本文就培养学生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路径进行探讨,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06-0083-02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各校教师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目前初中语文的教学仍存在问题,对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力起着一定的阻碍。核心素养的发展不仅需要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知识,还需要从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因此,发展初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需要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争取多种发展策略,才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语言构建与运用

语言构建与运用是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本体性要素。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语言素养应当作为语文教育的根据与出发点。语言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开展非富多彩的语言活动,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文字、语言语感[1]。语文教学的开展需要从语言文字以及内容进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语言中的意义与魅力,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构建与运用,不断提升自我。语文的教育并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与熟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对学生自身的发展起到重要的积极影响。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初中語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使命与目标。思维存在于人脑中,是人们对外界客观事物的接收与反映的过程,是对接收到的客观事物进行推断与推理的过程。语言与思维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语言的构建必须依托思维的推理,而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同样需要语言构建与运用的推动。学生通过参与语言的教学活动,从中获得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从而推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语文思维发展的训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之一。美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追求,故此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同样,只有具有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才能够对中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产生正确的认识与认同感,才能够激发创造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必须要突出语文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培养,明确语文教学价值取向。审美活动既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是一种自我升华、自我塑造的方式。因此,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同样是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为我国的母语学科,具有非常大的历史文化价值。语言的教学应以汉语言文字为依托,传递给学生汉语言文字的学习内容、学习技巧,让学生感受到中华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无限魅力[2]。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学生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感,需要学生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增强社会对健康文化的传播,实现语言教育与中国文化的“增值”,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发展核心素养的路径

(一)通过阅读训练强化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部分,是强化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阅读教学理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日常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逐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解析,理解文章的脉络,体会文章的感情,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语言的使用技巧,提升学生文章分析与理解的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积累知识与写作技巧,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提高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

(二)通过问题情境的方式拓展学生思维

初中生的思维存在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老师可以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进行问题情境的设置,逐步引导学生思考,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良好习惯,不断促进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思考[3]。根据日常上课的内容,在正式进入课文学习前,教师要先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在阅读完成之后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下一个问题的提问。

(三)通过课外活动提高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局限于教学课堂,课外活动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同样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老师可以在课堂之余积极开展相关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创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举办戏剧节,学生可以根据语文课本的内容,选择一篇文章,对其中的故事内容进行还原创作,以舞台剧形式或其他形式呈现。其中需要使用的服装、道具等都由学生自行筹备。通过这样方式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四)在文化传承与理解中渗透传统文化

中华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财富。初中语文教材中已经涉及的国学和传统文化内容,如名人的文学作品、文言文、古诗词等都蕴含着非常多的传统文化。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理解,逐步将文化传承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并且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学科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学生发展前途的基础。因此,初中语文教学方式应有效地做出改变,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采用科学、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增加对语文文学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归属感。

【参考文献】

[1]陈贤芳.浅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名师在线,2019(6).

[2]李克艳.初中语文课堂的核心素养教育方法阐述[J].读书文摘,2017(23).

[3]杨艳兰.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开展探究性学习[J].中外交流,2016(36).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