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微博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20-06-03王瑜琪

青年时代 2020年9期
关键词:微博载体思想政治教育

王瑜琪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各种网络社交平台纷纷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这为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微博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微博作为一个年轻态的互联网产品,自然受到很多年轻人的拥护,而大学生就是主力军,与微信、QQ等平台相比,微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更强,而且它的覆盖面更广、用户门槛相对较低。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出发,对微博在教育中的载体作用进行探究,希望可以为高校教育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微博;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随着4G移动网络技术的成熟和5G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技术得到空前发展,在此背景下,各种依托于网络发展起来的信息交流平台在我们生活中得到迅速普及,尤其是在大学生这一新鲜事物接受能力非常强的群体中,发展速度更为迅猛,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主流网络信息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应用率最高的信息交流和娱乐资讯平台,并日益成为大学生交流沟通、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和工具[1]。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也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在课程开展过程中积极运用新媒体工具,是当今社会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微博作为新媒体工具中具有广泛影响的形式之一,是否能够成为以及怎样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将其应用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服务,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着重探究的课题。

一、微博的功能和作用

利用微博发表的内容,篇幅会受到字数限制,这也就决定着博文内容可以避开专业性较强、专业术语较多的长篇大论,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限制和使用门槛,同时,其虚拟的网络特性,在为用户提供思想观念自由的基础上,也为他们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提高了人们对微博的依赖性。除此之外,微博的使用方法简单,只要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其他互联网设备,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微博平台,了解各类信息,也可以分享自己遇到的各種事物[2]。微博的主要功能体现在“转播”“关注”以及“评论”方面,人们可以利用这些功能,任意关注微博中的其他用户,以这种方式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并且可以利用“评论”功能,与其他用户进行沟通和交流。在使用微博过程中,我们可以不知不觉地从中接触到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优秀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自我意识,这是微博备受关注的原因,也是其存在的重要意义之一。

二、微博作为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微博中的交流环境已受到低素质评论的污染

因为微博平台的使用依托于网络,因此其也具备网络的虚拟特性,很多人会通过网络在新媒体信息平台上发布不负责任的言论,微博评论也不例外。现在,微博已经在人们生活中得到广泛普及,针对一个事件在评论中会出现各种烦杂的信息[3]。当代很多年轻人,在微博上发表的各种评论根本不负责任,再加上网络上存在为数不少的“键盘侠”,通常只看了标题,对于新闻内容或信息内容仅看了一两句,甚至都没看内容,也未加以证实,更未对其中的专业知识进行了解和分析,就随心所欲地在网上大肆评论,并认为自我观点独到,殊不知,多数观点不仅肤浅而且低俗。微博中的交流环境受到这种低俗评论的影响,言论风气较差,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网络化交流媒介无法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的即时性

近年来,随着微博的兴起和普及,不仅实现了陌生人之间的交流,而且使现实中两个人或多个人的关系得以拉近,但是,网络留言和评论的一个弊端就是交互的实效性较低。微博的使用时间和使用频率决定着交互双方能否通过微博实现即时交流。由于教师和学生在微博使用时间上差别较大,通常情况下,教师使用微博的时间在晚上,而学生几乎全天候在线。因此,当学生在发出求助信息或困难时,很难得到教育人员的及时解答和帮助,师生之间通过交流的即时性很难得到保障,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思想教育工作的即时性,从而导致整体工作质量下降。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会受到文字化交互方式的影响

当今社会上使用微博的人越来越多,也不可否认它确实具备面对面交流所不具备的优势,微博以其“背对脸”的交互方式,为人们的交流空间和交流时间提供很大便利[4]。但是,当前文字语言还是微博实现人与人交流的主要方式,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如果只体现在文字方面,有很多教育工作是无法完成的,仅凭文字语言,教师无法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思想意见,而且文字理解错误也会造成沟通障碍,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真正有效的教育,仅靠文字语言交流式是无法满足的,更多的是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情绪的转换、肢体语言、神情动作等来进一步体会对方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更清楚地知道对方的问题和想法,进而予以适当鼓励以及提出针对性意见,这些工作都是微博不能实现的。

三、以微博为载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对微博“关注”功能加以利用,形成紧密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人群

在微博中“关注”的状态有两种,即为关注和被关注[5]。教师在开通微博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关注自己,在微博发布最新的思想政治政策和动态让学生看到的同时,自己也应该通过微博关注学生,了解他们的最新生活状态和思想政治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制度和对策,这是以微博作为载体在高校开展思想教育的主要优势,能够为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交流提供便利,拉近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距离。在关注教师的微博之后,学生也可以在相关教育内容下评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并将相关建议反馈给教师,有助于其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善,通过微博真正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这样才能反映出真实的教学效果。

(二)对微博中“评论”功能加以利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讨论的热圈

在微博平台中,“评论”也是主要功能之一,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微博上开展一个话题,相对于话题本身来说,大家在评论区下的留言讨论所引起的反响更为巨大[6]。评论功能的应用主要是针对于双向互动。教师通过微博发布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话题,引来大家的评论和围观,从学生的评论中找出关键词和中心词,对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并与学生展开热烈讨论,通过换位思考方式,了解学生的想法。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现实,对他们在成长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起关注,引起情感共鸣,并用正面、积极的思想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形成良好心态,并通过正确方式发泄内心情绪。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在自己的思想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进而对自己的人生发展起到指导作用。在评论互动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将自己的交友圈进行有效拓展,让原本没有联系的人在不同形式下联系在一起形成不同的圈子[7]。同时,学生针对教师发布话题展開热烈讨论,有助于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热圈的形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指明教学和研究方向。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主导教育工作的主要理念,再加上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在此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网络和现代化教育手段,以推动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微博等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微博为载体开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教育形式多元化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可以显著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通过相关话题网络氛围的建设,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政治思想的转变,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于当代我国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沈海燕.试论以微博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大学教育,2015(10):82-83.

[2]林婧烨,焦信敏.“微时代”下高校“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2):68-72.

[3]赵桂英.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路径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06(3):39-42.

[4]裴学文.以微博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7(22):443.

[5]赵钢奇.以微博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J].智库时代,2018,164(48):268-269.

[6]方继玲.基于高校官方微博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农家参谋,2018,582(9):164.

[7]龙燕萍.关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微博载体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6(18):156.

猜你喜欢

微博载体思想政治教育
何以解忧?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睡眠健康公众叙事研究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