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开展
2020-06-03岳座香
岳座香
摘 要: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思维发育尚未成熟,加上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不够,所以无法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产生情感体验,甚至还有的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上昏昏欲睡。很多教师没有对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给予重视,认为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好文化知识,忽略了音乐课对其心态、心智、艺术品味等方面的影响。所以在开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时也没有将体验情感作为教学重点,学生缺乏体验自然就无法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最终也无法达到教学目标。本文就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叙述,并能为音乐教学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体验式教学就是以激发学生兴趣和情感为目的而建立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式是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让学生亲身感知教学内容并在感知中体会情感。音乐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令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放松身心、陶冶情操,将该教学方式运用于音乐欣赏课中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音乐美,使其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参与体验,通过亲身感受、体验后,对音乐产生新认知,领悟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其自由性、主体性、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根据教学内容,创建音乐体验氛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思维发展的时期,对于事物没有完善的思维能力去进行辨别,所以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若只是单纯地播放音乐然后请学生描述自身的感受,他们只会觉得一头雾水,这不仅是在浪费课堂时间,还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因此,教师需根据欣赏课的内容,为学生创建合理的体验氛围,使其在这样的氛围中体验音乐,更能促进其体验效果。例如,在欣赏《春天悄悄来临》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意境与情感,可先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问其“对春天的印象是什么?”,请学生描述自己所见到的、感受到的、印象中的春天的样子。欣赏这首歌曲前根据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使其对春天有大概的了解,为学生创建一个体验的氛围,然后再播放《春天悄悄来临》,并引导学生结合刚才自己描绘的春天的样子对这首歌进行欣赏。结合自身感受对音乐进行体验,不同的学生就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并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帮助其从不同角度对音乐进行全面理解。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使学生通过想象,在课堂上建立起了体验氛围,拉近了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使其在欣赏过程中能够顺利地理解音乐表达的意思。
二、运用信息技术,增强音乐情感共鸣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其在课堂教学中也获得了广泛运用,尤其是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在欣赏教学中需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从而为其创造力的发挥提供空间。信息技术可以将学生没有体验过的情境以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将模糊化、抽象化的情境展现出来,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而帮助其更好地体会和理解音乐,最终实现欣赏音乐的目的。例如,在开展《蜗牛与黄鹂鸟》这一欣赏课时,很多学生可能见过蜗牛,但是却不是每个人都见过黄鹂鸟,甚至也有部分学生没有见过葡萄树,缺乏相关经验,其脑海中没有设定的所以对于其中歌词的理解会存在一定难度。教师此时就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葡萄树、黄鹂鸟等相关事物的图片,令其有明确的想象方向及情感表达方向。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动画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蜗牛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黄鹂鸟?是如何鸣唱的、葡萄成熟时的样子等,以此增加学生对歌词描绘的理解,从而让其产生音乐情感共鸣。利用信息技术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这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利于其体会音乐所描述的事件和传达的思想,减轻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推动课堂的顺利开展。
三、激发学生想象,促进音乐创作体验
小学是学生身体发育、心智发育和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已由主体转变为引导者,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以此培养其思维能力。小学生正处于天真无邪的年龄段,他们拥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教师应当对此给予鼓励,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从而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在欣赏《鼓浪屿之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对歌词进行联想记忆,联想记忆就是運用其他方式对歌词进行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的方式,如通过敲击身边物品的声音、结合肢体动作、结合谐音词等方式,学生的创造力也由此得到发挥。通过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来给予其信心,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以此提升其创造力,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音乐。
四、结束语
通过创建音乐体验氛围、增强音乐情感共鸣、促进音乐创作体验等方式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中开展体验式教学,可让学生充分地融入音乐欣赏情境中,体验其中所表达的情感,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推动其活跃思维、饱满精神,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