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治理创新中如何提升政府职能转变

2020-06-03高宇

经营管理者 2020年5期
关键词:政府职能政府工作

高宇

中国在邓小平同志的引领下实现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促使中国传统经济体制、市场体制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面对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多元化发展状态,社会治理工作更加复杂。所以,做好社会治理创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及提升,才能促进中国社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中国的社会治理与社会变迁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为了有效的应对社会变迁与政府体制改革产生的新现象,就必须做好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因此,本文将针对社会治理创新中怎样提升、转变政府职能进行研究。

社会治理创新背景的分析

时任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在2011年2月时针对社会治理创新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当时全国各省部级重要领导、干部均参加了会议,胡主席对此做出了重要批示,即“社会治理的加强和创新,是在我国的发展重要战略时期继续抓好和用好机遇、实现党和国家事业不断推进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广大人民最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1]

针对社会治理创新的分析

研究发现,掌握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呼吁公民参与、培养社会团体、清理公共安全体系等成为了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组成内容。而且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从事社会管理、建设相关理论及实践的研究工作了。在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西方国家基本上都遇到了阶级冲突和矛盾激化、国家和基层民众矛盾、资本侵蚀、损害民众利益等多种多样、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由于社会问题随着国家发展不断积累、越发突出,要想确保国家事业健康发展、社会建设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安定祥和,就必须积极的吸取西方国家发展的教训,要利用完善社会政策、创新体制、增加社会福利等方式重构社会利益格局、科学配置社会现有资源等方式,才能有效缓和、消除社会发展中产生的矛盾、冲突。[2]

利用研究西方国家发展中社会治理理论、实践的方式,可以得出我国社会治理创新在未来发展中的整体趋势,其主要是从结构主义朝建构主义转型、从物为主体朝人为主体转型、从建构性朝反思性转型、从国家封闭型朝全球化方向转型。通过社会治理创新,可以对群众利益产生根本性影响。目前,中国政府结合社会变迁特点科学的调整了社会治理路径,其创新路径内容如下:

首先,从人民群众、基层单位或部门由下而上的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其次,政府上层治理机构由上而下对社会治理创新内容进行制定、实践;

最后,在社会治理创新力量选择上,以社会组织及第三方等外部力量为主。

社会治理创新中政府职能的转变研究

促使政府和社会达成合作共识

在社会治理创新的过程中,政府必须改变深入骨髓的传统理念,要通过简政放权等手段,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因此,要重新、精准定位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要激发社会积极性,把政府和社会的力量融合成一股劲开展合作,将政府历史权利有选择的弱化后赋予社会进行使用。所以,可以通过简政放权为出发点,调整城乡社会治理重点、激发社会积极性、构建政府-社会积极合作的美好局面。

政府简政放权时要将把权利赋予社区确定为工作重点,才能帮助社区精准定位职能、完善服务功能、创新工作模式;比如,将基层能够独立做好的社会事务划归到社区中,完善工作结构。另外,政府要为其提供充足的资金、优质的人才支持,诱导其树立正确的态度,做好社会工作的培训、指导帮助。在社会治理中社区作为主要的主体之一,政府应将权利按部就班的下放给基层社会组织,改善社会组织行政化水平、避免政府垄断现象。

同时,政府要推动基层社会实现适度自治,做好可以引导政府思想的社会组织培养;此时,政府要在为社会组织提供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帮助的基础上,更要帮助其实现管理信息化建设,如实时追踪公益性社会组织活动信息,对举办的活动次数、时间、参会人员信息进行详细记录等,然后给予适当的精神、物质奖励,在社会治理工作开展中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的积極性,推动政府-社会积极合作。[3]

政府要做好社会资源的协调管理

政府在简政放权的过程中要有选择性、有目的性的放权,如社会治理创新阶段,政府可以通过组织专项综合性机构城里的方式,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给政府和社会合作、奋进,提供必要的设计和实践指导,提高协调运用社会资源的效果。

比如,省级政府部门可以省委常委为核心,选择市委常委等重要干部组建社会治理创新工作领导班组,该班组要在社会治理创新工作中统筹协调社会各类资源、布置工作任务;内部主要领导要承担主要责任、发挥带头作用,推动社会事务治理工作的开展。

社会治理创新中转变、提升政府职能的策略

积极调整政府社会治理理念

一是,要想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政府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则必须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坚持“有限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的理念展开工作。在社会治理创新中,政府坚持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积极贯彻“党一心一意为民服务”宗旨,做好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发展、维护,才可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阶段激发全民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积极性,才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人民实现可持续全面健康发展。

二是,政府要做好“有限政府”理念的树立、落实,缩减行政审批及微观干预项目数量,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推广竞争机制,促使政府与社会分离,积极培养优秀社会组织,将市场可以做的还给市场、将社会可以做的还给社会,将创造社会发展和谐环境、输出优质公共服务、确保社会公平正义调整为政府职能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政府要做好“服务政府”理念的树立。由于人民是赋予政府权利的基础,所以政府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主要目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政府部门要做好“服务理念”的树立、落实,以及服务型政府的职能科学建设、优化结构等工作,要树立“法治政府”观念;而且在政府中工作的公务员、党员干部等等腰发挥带头作用,主动遵守、维护法律规范及其权威性,要避免以言代法、徇私枉法、玩弄权术等现象的发生。

要对有关制度、法律进行优化

因为国内社会治理体制、政策法规有待完善,致使国内社会治理方式相对落后,在实际治理操作中过多使用了行政干预手段,忽视了法律及经济手段使用的重要性;所以,结合国内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成效分析,若有关制度、法律缺乏规范性,则无法有效转变政府职能。在社会治理创新环境中要想实现政府职能有效转变,就必须完善相关制度及法律,才能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所以,政府必须通过完善制度法律、明确规范内容等方式,才能明确国家及社会事务管理内容、经济管理及文化事业中需要担负的义务及责任等。

推动体制机制改革

一是,对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进行完善。在处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有关的事项时,要全面征求社会意见,做好统筹协商;在专业性、技术性突出的事项处理中,要积极召开专家研讨会,做好技术咨询、论证、决策评估工作;在处理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的事项时,应实施听证制度、公示制度,鼓励人民参与讨论;在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开展中,要将权利还给人民,做好社会治理及建设流程的优化,确保民主得以健康发育。同时,应积极研究多元利益表达内容,虚心接受批评、做好共识聚合,要坚持打造“贴心管家”,做好社会治理创新工作。

二是,利用社会治理创新,对公权力运作进行制约,构建无法撼动的体制机制。政府要从源头处科学构建治理体制机制,要在源头问题处理中采用“党要管党”原则,提高治理力度,保证社会治理工作基于奉公廉洁、勤劳勉励、受大众监督的体制及机制基础上开展。政府在治理方式创新方面,要侧重于服务、协商、协调方式;治理环节控制方面,要实现由重视事后处理朝关注治理源头的方向调整;治理手段方面要实现由重视实施行政手段朝综合应用多样化手段的方向调整,同时在社会治理工作开展中要重视法治規范、舆论诱导、道德约束等手段的科学运用。

做好顶层设计凸显,对全新治理体系进行全力打造

首先,要完善协调体系,提高政府凝聚力。第一,健全协调机制:政府要做好协调工作,完成社会各界力量的统筹管理,建立或完善部门协调机制,为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开展提供助力;第二,健全应急体制:如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制定或优化应急管理元体系及保障体系,做好隐患检查及处理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解决,杜绝隐患风险。

其次,建立或完善权力公开体系,帮助政府提高公信力。第一,实施四单制度:根据全面清权、压缩权限、监督职权等原则,做好权力、监管、负面、责任清单等管理体制建设,从而有效监督、管制权利的运行状况。第二,落实承诺制:各级政府领导要做好职责的履行、承担,要主动参加电视问政活动,要利用媒体实现公开亮相、承诺,接受群众监督、第三,推广诚信制度:做好政府制定的惠民惠商政策、优惠措施等的落实工作;积极公开政府财政预算、重要项目批示等信息,着力打造政府行政、服务、决策信用,构建透明诚信、阳光公开的政府形象。[4]

结语

社会治理创新促使政府职能出现了转变,但政府依旧主导社会发展、社会治理等工作。因此,只有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做好政府职能转变、提升策略的研究、落实,才能促进社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实现社会治理创新、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大数据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唐俭,王洁.党政干部论坛.2019(03):38-40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发展历程与趋势[J].李丹.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9(03):12-19

[3]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和实现途径研究[J].张东东.中国市场.2018(33):21-22

[4]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以淄博市为例[J].孙丽.现代交际.2019(22):58+57

猜你喜欢

政府职能政府工作
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分析与思考
不工作,爽飞了?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延安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探析
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分析
常州市钟楼区楼宇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选工作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