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系家国的热血书写

2020-06-03蒋涌

经营管理者 2020年5期
关键词:重装突围散文

2020年3月13日,“国机重装”在阔别A股市场近5年后重新上市,为国机集团与中国二重联合重组大戏完成精彩一幕。同时这也是中国第一个主动退市后重新上市的案例,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意义重大。

回溯历史,“二重重装”曾于2010年2月在上交所隆重上市。后因2011-2014年连续亏损和债务危机,保壳未果,申请主动退市,并于2015年7月20日在股转系统进行挂牌转让。

主动退市后,按照中央批准的联合重组方案,该公司通过债务重组、减员分流、资源整合、创新驱动、经营重构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实现了重组目标。该重组案涉及央企改革顶层设计、国家重装工业整合发展、上市公司主动退市、银行巨额债务重组、大量裁员和人员分流安置、群体事件处置,以及中央与地方、历史与现实、债权人与债务人、国企与员工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对深化国企改革,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国家经验层次意义。

国机二重的重组过程及其经验,都呈现在周闻道的报告文学《重装突围》中。本刊在此刊发蒋勇对该书的评论,以飨读者。

周闻道是“在场主义散文”文化精英之一,他以敏锐的前瞻目力及清晰的逻辑判断,凝注和审视着每一个时代面临的焦点、难点、拐点与盲点,并凭靠自身的觉醒和觉悟去倡导和引领散文书写变革,为处于大转型、大变革、大复兴的时代拐点的父母之邦奋笔疾书。

在创作实践中,周闻道有独立苍茫的拓荒精神和肩担道义的在场意识,他所奉献的随笔散文、时评、财经评论和纪实文学等10余部专集,品质不俗,份量不轻,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在场主义笔侠的弘毅襟抱。

高难动作凸显高度敬意

2008年3月8日,周闻道与周伦佑、周强、张生全、沈荣均、宋奔、李云等全国18位散文同道会盟“天涯社区-散文天下”,正视散文书写走势衰微的严峻现实,高调推出令世人瞠目惊异的《散文:在场主义宣言》,引发“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文坛论事。

周闻道创立并念念不忘的“在场主义”,蕴涵了深刻的家国情怀和担当意识:一切都是从当下现实出发的,视“在场”为显现的存在,或存在意义的显现;主张“面向事物本身”,强调经验的直接性、无遮蔽性和敞开性。认为散文写作“在场”的唯一路径是介入:对作家主体的介入,对当下现实的介入,对人类个体生存处境的介入。简言之,“谨奉社稷而以从”。所谓“主义”,乃终极价值。换句话说,在场主义就是旗帜鲜明地以追求散文和文学的纯粹性,介入现实,观照当下,体察苦难,勇于担当,这是作家必须坚守的道德底线;把散文性或艺术性与在场精神的完美融合,视为作家追求的艺术高线。

这也为他撰写长篇纪实文学《重装突围》,种下了一个伺时介入的前因,埋下一个主动请缨的伏笔。

周闻道长期辅佐党政领导,有“近水楼台”之便,置身地方政务和经济建设第一线,又是改革开放中委派香港工作多年的“赶海”人,享有比一般人更快捷、更优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信息资源。同时,他善于观测、判断国际风云的变局和跟踪、追逐文化思潮的前沿,比一般作家多开了一只“天眼”。

《重装突围》的缘起,是周闻道在《国企变法录》获奖后在网上搜索相关评论时意外发现的一个信息,即中国机械集团公司(国机)与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二重)联合重组的消息。这两个“巨无霸”的国企,带有一串令他无比亢奋的“关键词”:一个是“国”,一个是“重”,一个是“脊梁”,一个是“长子”,这些他长期梦寐以求的看点、重点和兴奋点,立即唤起了他极大兴趣和创作冲动。于是,他拨响电话自我介绍,找上门去毛遂自荐,参与选题主创者的公开竞聘,最终依靠主动出击和雄厚实力,赢得了这次“报国在场”的珍贵机缘。

大凡翻阅过《重装突围》的读者,都会产生某种直感:这是作者业已问世的《国企变法》的续篇。由于本书聚焦正处于进行式的国企顶层改革,所以,它的写作者必须具有一种宏阔视野的“国家眼光”,必须具有敏锐性、缜密性、深刻性和独特性的非凡功力。

与一般纪实文体所不同的是:《重装突围》以经济的行话去说经济,以管理的章法去说管理,以改革的精神去说改革,以知己的视角去善解人意,以报国的立场去书写时代大书。正如书序所言,从题材上而言,它书写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大转型下的国企改革,涉及一系列宏观经济概念,比如中产危机、中等收入陷阱、供给侧、需求侧、流创新、源创新、鱼骨图、产融结合、产服结合、微笑曲线等;从书写对象而言,是国机集团与中国二重两个中央级的高端企业的重组,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具有牵动着“国家神经”的份量,作为中国国企的“改革蓝本”,几乎囊括了国企概念的“全部故事”;从文本风格而言,它展示出周闻道作为在场主义散文创始人诠释自己文学创见的浓彩重墨,文本所承载事件和叙述的文笔,已构成本书的两大看点。

透过周闻道《重装突围》这部时代大书,读者眼际浮现出以任洪斌为代表的“业界精英”和“社会栋梁”的鲜活面庞,耳畔萦回他们高歌猛进的诚笃步音。这一批叱咤风云的优秀儿女,他们把忠实国家意志、实现国家使命视作比一己生命更重要的生活与事业的终极目标,以大智、大勇、大能投入一场已别无选择且关乎国运盛衰、国脉续存、改革成败的滚滚洪流。可以说,这是一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棋局,是一场胜负难料又志在必得的背水之战,任洪斌等挺立于中国制造业改革的风口浪尖的企业巨子,所呈现出来的是“真的猛士”直视严峻现实的沉重与沉雄,乘势博击的机智与敏锐,以及忠诚不渝的坚毅与担戴,他们为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奋斗目标的极致化,尽显百折不挠的傲骨和屡仆屡起的血性,做到“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在非常状态的困境乃至绝境中,奇迹般地打开一个豁然开朗的突破口,為中国国企拼出了一条“王者归来”的光荣之路。

读者掩卷之时,难免心潮起落,良久沉思,对任洪斌等竭诚尽力推动着中国制造业改革向前拓展的中坚人物不禁肃然起敬。

阅读文本记取改革流年

《重装突围》的创作意图,通过阅读文本已清晰浮现:紧扣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改革的主旋律,为国企改革勾勒一幅可资参照借鉴的路径图,为中国企业家树立一个值得效仿的榜样,为党政干部提供一部具有实用价值的参考书。这是一次让文学由虚化实的介入尝试,是一次让文学家由无为转向有为的“在场宣言”,也是一次在场主义理论付诸实践检验的严峻测试。

为创作这一部书,作者动笔前后访谈过十余位国务院部委级领导和几十位身处国企顶层的企业高管和经济学家,堪称是国家栋梁、思想精英、行业翘楚和一线员工云集于一书。仅凭此,其场景恢弘、专业水准和写作难度已不言而喻。

《重装突围》总计十二章,首章即是《国家任务》。当时,保持央企考核A级地位、稳居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百强榜首地位的国机集团,其掌门任洪斌所统率的能征善战的功勋团队已经实现“闯入世界企业500强”的目标,正在谋求新的战略性突破。一个突如其来的选择降临到任洪斌的头上:国资委领导奉命约他谈及国机重组二重的任务。两家都是央企,一个业绩好个头小,一个业绩差个头大,二者的现实状况是规模、业绩、心态都处于非对称状态的两端,上级格外器重与压力格外沉重导致的抉择两难,面对任务接与推的取舍两可,企业重组成与败尚是未知数,留下一片供读者想象的巨大空间。然而,面临的形势和时势不允许任洪斌有长久彷徨的中间地带。

在《重裝突围》中,周闻道以渊博学识与雄健笔力,引用了一系列世界级经济学家和管理大师的著名原理、定律和观点,把话题引入了“企业巨人”的重症、小扶大的不易、中产危机、中等收入陷阱、老年社会、国际潮流、国内环境、凯恩斯主义和哈罗-多马增长模式、经典理论与意外尴尬等理性思维与感性认知等一组组矛盾交织的宽泛范畴,让读者以有立体感的多维视角去体谅和理解任洪斌身处人生道路和事业发展的“拐点”与“亮点”别无选择的棘手之“难”,对他最终以国事为重知“难”而进,产生一份由衷钦敬。

接下来的第二章《“脊梁”之殇》,周闻道列举胜于雄辩的大量事实,生动阐释时任二重党委书记、总经理石柯所言:“二重靠得住,信得过,拉得出,打得胜,能够发挥重工业‘脊梁的作用,不愧为共和国的‘长子”;继而佐证了时任二重董事长孙德润所言:“二重秉承两个关系(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命脉),致力于重大装备制造……为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奋笔疾书的周闻道,情难自已地发出感慨:“我看见二重这段负重图强、辉煌与艰难并行的时光……”处于国际重装前沿的二重,不单一再填补了“中国空白”、制造了“中国首台”、刷新了“中国第一”,还挺进“国际先进”,牢牢吸引了“海外目光”。周闻道以洋洋洒洒的鸿篇,检索并诠释出二重“史典”的核心词,一个是“国”,一个是“重”,一个是“脊梁”,一个是“长子”,令人读者掂量出其间的份量,二重能否重振雄风并与时俱进,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它不仅是企业能否不辱国家使命、具备参与国际博弈打硬仗、打胜仗的素质的“试金石”,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不可忽略的“晴雨表”和“盛衰符号”,“不能放弃”二重是带有某种历史必然性的重大担当。

有了前两章的成功铺垫,周闻道此后用了整九章文字,直切主题、环环相连、丝丝入扣地书写一首荡气回肠的重装重组与重装突围的震撼史诗。透过《中国式问题》《路在何方》《沉重的*ST》《挥泪削冗》《沉没成本》《大单谁埋》《擦亮名片》《扭亏攻坚》《要素魔方》,便知这一场变革有多少山重水复、云遮雾障、风雨交加、变幻莫测的艰难曲折,其间穿插、碰撞与纠缠着主观与客观、可预料与不可预料、可掌控与不可掌控的常数及异数。可以说,任洪斌团队实施突围的危难程度不亚于唐僧西天取经的“九九归真八十一难”,其百折不挠的坚韧,矢志不渝的忠贞,痛而不言的承受,不计“小我”的奉献,一一凭借周闻道的才气文笔,栩栩如生地展示出可触质感、可视色彩、可闻音响,极具叩击心扉的文字劲道。

如在《中国式问题》一章中,国机与二重的重组面临中国特色的重重纠葛,那就是除却体量不对等、效能不对等矛盾外,还须寻求事理、心理、常理(习惯)等方面的综合平衡感,可以说以哪一方为主实施重组都是七拱八翘的跷跷板,为解开彼此不服气而斗气闹别扭的乱麻,几个回合的磋商,历经听取方方面面的诉求的民主程序,最终采取了一个让重组双方都保留脸面的“联合重组”的定性词。在周闻道的笔下,重组牵头人任洪斌、原国家机械工业部8位健在的老部长、国机总会计师骆家   、国资委委派到国机的董事刘高倬等当事人,几乎人人都以重视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利益为重,但是各自的阅历、学识、思维和视角又各有差异,在这样的碰撞和磨合中,对主要领导人的素质、胸襟、才具俱是一场严厉考验。在这一章和以后的诸章中,任洪斌给读者留下了一个难忘印象,概括起来即坚持原则持定一个“理”字,多谋善判昭显一个“智”字,化解矛盾重视一个“和”字,工作方法讲究一个“活”字,平息风波不失一个“定”字,关心职工不缺一个“情”字。周闻道素来不尚空口无凭的清议,他用一串例子和故事避免了陷入概念写作的巢臼,生动可信地刻画出了一位血肉丰满的改革者的鲜活形象。

周闻道文笔的功力,在《沉重的*ST》《挥泪削冗》《沉没成本》三章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这些篇章中,真实再现了重装突围所落入的最低谷,所遭逢的危急存亡之秋,他以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兼而有之的特色书写,由表及里地娓娓道来,放牧文字理性亦感性,既有纵横捭阖的笔势又有细致入微的感发,用浩衍篇幅写实了任洪斌、石柯带领的团队“力尽关山未解围”的重重围困与精诚搏击。他们处变不惊,当为则为而绝不草率行事,大事难事敢决断敢担当却绝不盲目拍板,从不忽略牵扯全盘大局、影响变革进程的每一个关键环节乃至每一细末;他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尽量化解一切消极因素争取推进改革的摩擦系数的最小化;他们谙熟“慈不掌兵”的治企之道,亦不失“仁者不忍”的以人为本的炽热情怀,为顾全职工利益办事参照政策许可的上限,甚至变通政策去打“擦边球”,在大是大非面前绝不逾越党纪国法的雷池半步和坚守一条堂堂作人的道德底线;他们既大胆解放思想避免头脑僵化,也懂得从混乱中捕捉稍纵即逝的走向“新秩序”的天赐良机,做到不乱规矩、不乱章法、不容懈怠地正道直行,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则善于灵活处置正面进攻与迂回包抄;他们的精神动力,无疑来自对国家的无比忠诚、对人民群众的高度负责、对企业的情感皈依。如此,他们不懈于内,忘身于外,不惜突破体力、智力、心力的极限,一次次变不可能为可能,使命脉悬于一线的“摘牌”企业重获新生,让不理解而情绪对立的职工不仅消除了芥蒂,而且对领导收拾残局的勇于承担、企业大劫过后的浴火重生,情由深衷的敬重有加。

周闻道酣畅淋漓地奋笔疾书,文势颇具气贯长虹的高朗爽慨,其间不乏烛照世路的真知灼见。在《沉没成本》一章中,二重这个功勋企业令人揪心的下坠,从资产的沉没到企业的沉没,从局部的沉没到整体的沉没,任洪斌等如同巨轮泰坦尼克号生死与共、忠于职守的船长和船员,专注于企业尚存一线生机就不终止救亡图存的奋力拼搏。再读《大单谁埋》一章,处理好债务链,犹如抓住企业的救生绳,或是解开束缚绳,况且在群雄逐鹿的博弈中,为企业争利等同于为国家争利,任洪斌等企业精英有勇、有谋、有决断、有定力,能忍耐、能等待、能固守、能出擊,饱经攻守易位、易阵、易势、易局的反复盘旋,终于将一局残棋博弈成了一局好棋。《擦亮名片》与《扭亏攻坚》两章,是任洪斌主掌的企业挺过“兵败如山倒”的落魄之苦过后,重振旗鼓展开的闯关夺隘的反攻,他们像历史上的“岳家军”向市场高扬“还我河山”的猎猎战旗,视企业信誉和产品质量为生存本钱,惕厉奋发,舒展出一幅扭亏为盈的壮丽宏图。《要素魔方》则是企业恢复元气之后,从昔日履险蹈危的小心翼翼到睥睨四野的大展身手,它是精心运筹与倾力运作背景下的恢复性增长,以及刷新纪录的骄人业绩,任洪斌带领二重再现江湖,成为国际市场博弈中一头万丈雄心的猛狮。尾章《浴火重生》,如同一只涅    凤凰亮翅高翔于霞光万道的无际天宇,伴之一支支凯旋作背景音乐,给人带来喜悦,带来慰藉,带来振奋。

试看今日,二重还是雄踞东方的二重,它以炯炯目光射向远方,演绎了一个个“敢为天下先”的传奇故事,打出了一系列身手利落、姿态优雅、劲道空前的组合拳,向全球制造业亮出了精准猛击的“中国拳头”,从而使这一场改革成为了经得起实践检验而晋升“国家经验”,荣耀于父母之邦,奉献于伟大时代,闪亮于东方,瞩目于世界。

“在场”风格足以示范来者

作为在场主义散文的符号人物,周闻道的创作动向历来备受读者关注。那么,他倾情倾力完成的新作《重装突围》透露出什么样的信息呢?

周闻道以“鲁迅门生”自许,并引以为荣,他亦经历过“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的莫名孤独,最终发出了回荡空谷的文坛“呐喊”。有人曾经高度评价周闻道、周伦佑掀起“在场主义散文”波澜,断言它放在百年时空来观照,是中国白话散文继周树人、周作人兄弟卷起的“第一峰值”已降的“第二峰值”,笔者无意涉足这一场笔墨之争。不过,笔者以为拿此二周与彼二周对白话散文的影响做一番比较,亦无妨大碍。周树人、周作人兄弟在上个世纪初发端的新文化运动中,以白话向痼疾难返的封建阵营做了一个优雅而断然决然的作别手势;周闻道、周伦佑首倡的“在场主义散文”,勇敢地向作家群落发出了一个助推与时俱进的白话散文新潮的文化信号。

熟悉周闻道、周伦佑在场主义观点的读者不难发现,过去与未来之间,他们选择了现在;此在与彼在中间,他们重视此在。他们主张的“介入”,本质是立足当下,绝不回避,更不放弃,属于一个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个人担当。很明显,在场主义绝非是出世、厌世、抗世,而是主张入世、济世、益世。

独树一帜的在场主义,其核心显然是主张一个本色作家必须肩负起一份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具有自觉、自在、自立、自为的书写意识,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守护和发挥好不可消泯的创意个性,从而在保持个人的书写尊严的前提下,追求书写的境界和实现文本的价值。在周闻道的推动下,在场主义响应者逐渐增多,开始呈现出一派蓬勃向上的艺术生机。

《重装突围》书写意义和文本价值何在?那就是中国文学家自觉终结把阿猫、阿狗、阿飞作为书写重点的荒诞现象,以反叛傍官、傍款、媚俗、媚洋的缺钙文学的决绝风格,实现拒绝文学颓废、人格沉沦的书写救赎和书写成就。诚然,文以载道、文以益人、文以济世未必是无可挑剔的创作立场,但相对于文以载盗、文以载娼、文以载痞的垃圾文学的泛滥成灾,便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自惜、自爱、自尊和文学品质的纯粹、提升与超越。

更何况《重装突围》的作者,把目光投向了一批致力于实干兴邦的民族脊梁,主动承担了中国企业顶层改革所摸索所创造的“国家经验”总结者的书写责任,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书生正义的高贵回归,是对商品经济大潮中泛滥成灾的文学乱象的拨乱反正,是一度让文学避免因轻佻、轻薄、轻率而面目可憎地自我边沿化重新赢得读者尊重找回自我尊严的精诚尝试。

周闻道的创作实践,可以启示时下的书写者逐步清醒和反省: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今写作题材堪称是遍地黄金,可是多少作家有寻宝识宝的慧眼?有多少作家实现了个人素质的现代化,具备从容驾驭现代题材的笔力?有多少作家完成了“文学报国”的个人启蒙,具备“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襟抱?须知,在任何一个时代,没有一副益世利民的火热衷肠和一种承担历史责任的使命感的作家,无论他何等自我感觉良好的目空一切与妄自尊大,都是不过是不入流的经营琐碎文字的文坛过客。

所幸,周闻道在创作《重装突围》同时,亦在中国作家中率先完成一次文学突围,在中国作家中率先实施了“自我超越”,他的文本具有远远大于文本自身的社会意义,给中国文坛带来发人深省的启迪:一个作家要写出高、精、尖的作品,不单是倚仗修辞学来炫耀自己天马行空的才情,不能仅仅自满于农耕文明时代的观念和手法而裹足不前,一个合格的现代作家,必须增强实现个人素质的现代化的紧迫感,必须站在时代的制高点,站在国际潮流的前沿,以真诚的目光去看取世道人心,去表现最应该表现的人物和事物。否则,他何从提升自己的书写意义和文本价值呢?又怎能胜任属于每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学家应当肩荷的一副中国“文艺复兴”的神圣重担呢?

作者简介

蒋涌,作家、评论家,已发表各类文学、评论、新闻作品近百万言,作品多次获得全国、省级文学奖项,长篇小说处女作《穿云鸟》是凤凰网知青频道会同读书频道、历史频道连载的第一部纯文学作品(2011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2018年8月再版),长篇小说《荒墟与虹》(《穿云鸟》姊妹篇)即将面世,另有散文、杂文专集《清流》等问世,众多作品被收入各类当代选集。

猜你喜欢

重装突围散文
漫画轻兵器之二十五重装出击:美军M1坦克战术(16)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极速突围战
古诗词教学的几点突围
中国援塞医疗队“重装”严防埃博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