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课小足球教学探究

2020-06-03李小龙倪云格

青年时代 2020年9期

李小龙 倪云格

摘 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精神,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本文以加快发展校园足球为目标,通过提高小学生足球技能推进素质教育和学校体育改革创新。小足球活动基本是在跑动中进行的,在不断的奔跑中经常变化速度、方向,对内脏器官特别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生理机能影响较大,因此,在小足球活动中可以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各项身体素质,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

关键词:小足球;正面运球;脚触球部位;推拨球

一、案例背景

本课程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依据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第四册小足球内容,紧密结合四年级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及运动技能形成等规律,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锻炼身体,强调学生的运动参与、体验、感知,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形成技能,通过散点教学、自主练习、师生互动等教学手段进行本次课程教学设计,重在激发学生运动能量,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身体锻炼。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自我锻炼及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乐趣和成就并重,增强学生自信心。

小足球是深受儿童喜欢的体育运动,有很强的集体性和趣味性,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激发小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学中强调突出游戏性,让他们在游戏中熟悉球性,培养他们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初步养成不用手而用脚触球的习惯。

二、案例主题

第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脚背正面运球,其是小足球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深受学生的喜爱。通过小足球教学,对发展学生速度、灵敏、力量等身体素质有明显的作用。脚背正面运球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内容新颖,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依据教材提出的运球脚屈膝提起,脚尖下指,以脚背正面推拨球前进的具体要求,本课力求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趣味化,使学生了解掌握基本技术和方法,从而达到“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要求。

第二,脚背正面运球单元共4次课,本节课为第二课次,具体如下。

第一课次,初步学习脚背正面运球的动作,使80%左右的学生基本掌握脚背正面运球、运球脚屈膝提起、脚尖下指的动作方法,提高運球技术运用的实践能力。重点是触球中后部,难点是推拨球力度适中。

第二课次,进一步学习脚背正面运球的动作,使85%左右的学生基本掌握脚背正面运球、脚触球部位准确的动作方法,提高运球技术运用的实践能力。重点是脚触球部位准确,难点是推拨球的力量与速度。

第三课次,进一步改进脚背正面运球的动作,使90%左右的学生基本掌握脚背正面推拨球的动作方法,提高运球技术运用的实践能力。重点是脚背正面推拨球,难点是推拨球的力量与速度。

第四课次,初步掌握脚背正面运球的动作,使95%左右的学生进一步掌握脚背正面运球的动作方法,提高运球技术运用的实践能力。重点是脚背正面推拨球,难点是行进间控球的协调性。

第三,通过单元计划的设定,明确本节课的目标是使学生基本掌握脚背正面运球脚触球部位准确的动作方法,提高运球技术运用的实践能力,通过抢球大战游戏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上下肢力量、协调等身体素质。

第四,教师运用启发引导、学生展示和小组间的相互体验、合作探究、相互评价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动作方法。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提高合作的能力,通过游戏提升团队凝聚力。

第五,四年级学生对足球兴趣浓厚,有很强的求知欲,但基于我校四年级大部分学生初次接触足球,足球基本能力薄弱,所以在设计本课教学时,主要是从培养学生对小足球运动的兴趣爱好入手,让他们多练习,多体验,并能感受到练习的快乐。

三、案例实施

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标准,我们设定了优秀、良好、合格三个层次,优秀——脚背正面接触足球部位准确并且推拨球力度适中,运球协调有节奏;良好——脚背正面接触足球部位准确并且推拨球力度适中;合格——脚背正面接触足球部位准确。

此次授课班级为四年级,该年龄的学生正处在生长加速期,朝气蓬勃、富于想象,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乐学、好动、爱模仿、喜欢游戏是他们的特点。针对学生准确控制住球并运球推进这一技术难度,以及学生面对困难时经常存在信心不足、合作意识差、心理承受能力弱等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自助体验、讲解示范的同时,还采用了合作练习法,强调学生相互间的指导与纠正,让学生初步掌握动作方法,重点在脚触球的部位,提高行进间运球的协调性,培养学生机敏、果敢等心理品质。在课上,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个别指导,可从以下几个维度实施教学。

一是散点练习多,练习的密度增大。过去很多课堂教学都是分组进行,而本次课安排散点练习,让学生在操场的规定范围内自主练习,增大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和练习密度,提高了学生单位时间内接触球的时间,相应的,也使学生运球能力得以提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学习乐趣,体验足球运动带来的快乐。

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分层推进,针对脚尖指地、绷脚面不够的学生,利用小贴画将其贴在脚背正面来提示学生做到脚尖指向地面,给动作相对标准的学生和在我校足球队中的学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运球技能,也激发其他学生的练习兴趣。

三是教学时以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时有新鲜感,不断获得成就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始终保持最佳状态进行学习、锻炼。在整堂课中,坚持将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作为目标与方向,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体验、创新,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动作方法,促使教学目标实现。

四是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短距离到长距离运球的练习环节,激发学生勇于挑战自我、敢于尝试、追求成功、超越自我的心理以及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也可使学生心情愉悦,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和挫折,并结合本课所学内容,在游戏中利用脚背正面运球的方法抢球,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运用到实际活动中,体会到能够运球和控球的成就感。

五是以游戏、比赛的形式开展教学,注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本课的特点,设计了不同距离的标志物,因为辨识度高,所以学生练习的目标清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很好地进行练习。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同时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保持高涨。本课采取由单人体验到两人一组再到多人一组的合作方式进行练习、游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

六是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融入了德育,不仅锻炼学生体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为国争光,做阳光健康的少年,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

四、反思与结语

本次教学中通过合理地组织学生,充分利用场地、器材,注重了以介绍运球时脚的部位和触球的部位为重点,以推、拨球用力适宜为难点,但笔者发现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方面存在差异,在运球中动作容易变形,触球部位不稳定,很难控制好球的路线。在運球练习时,要求是由短距离运球到较长距离运球、由慢到快反复进行练习,但部分学生一加快速度就容易加大踢球的力量,很难控制好球,从而把很多时间都浪费到了捡球上。对此,可以先让学生慢走运球,再让学生慢跑运球,待学生球感提升以后,再要求他们加快运球速度。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明确正确的动作概念,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准确的脚触球部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运球姿势。通过条件限制法的合理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游戏比赛的形式,从而提升了学生运球的质量,也提升了教学效果,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其次,在学习内容的拓展方面,还应实施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要充分研读教材、了解学情、认真备课,还要提升体育教师的自身素养,提升体育教学的人才质量,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能够被真正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最后,要及时鼓励学生,信心是学好一门体育技能的重要保障,要使学生在玩中学会知识,培养学生的足球兴趣,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做好铺垫。在教学中关爱学生,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及个体差异,了解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体育三-四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6.

[2]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编.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第四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68-169.

[3]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编.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四年级全一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4.58.

[4]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体育与健康3至4年级全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