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心灵与美共栖

2020-06-03范婷婷

青年时代 2020年9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

范婷婷

摘 要:音乐课程是中小学生必不可少的课程,通过学习音乐知识可以丰富学学们的内心世界。小学生通过学习音乐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净化心灵,树立崇高理想,通过音乐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使一些情绪得到释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陶冶情操,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音乐培养;有趣课堂;审美教育

一、引言

在中小学教育阶段,音乐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小学生学习音乐是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的过程,对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学习音乐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音乐美,还能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1-3]。音乐是一门声音艺术,源于生活,可以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们的思想感悟,开阔眼界,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这也是学习音乐的重要意义。如今,音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们学习了音乐知识,可以在生活中了解音乐、懂音乐,增加自己的阅历。

二、小学阶段学习音乐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在小学教育过程中,不仅只有数学、英语、语文等课程,音乐也是重要的一门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水平有所提高,人们开始追求心灵上的学习。在这个大千世界,人们所处的环境不同,思想观念也不同,接触的人和事也不同,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影响人们的审美和观念,而现在学校提倡学生要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小学音乐课程要注重提升学生们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们获得全面发展,不仅只是在成绩上有所提高,更多在精神文明层面使他们对其他艺术有更多的了解。

随着物联网时代来临,网络文化盛行,小学生们正处于对世界观和审美观的朦胧时期,非常容易受到新生事物的影响,网络上的音乐层出不断,音乐作品质量的高低与音乐风气的多样化,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小学生们的音乐感官,他们可能盲目跟风,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不断影响着小学生们的思想观念。因此,音乐教师的首要职责不仅要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还要让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声、音、乐、调、律、曲、段等音乐艺术表达形式,更不能忘记教师的初衷,注重传道授业解惑,以不断提升学生们的审美能力。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教师应该丰富音乐教学内容,了解学生们的音乐水平,制定课堂堂规。在音乐课堂学习中,帮助学生们学习音乐歌曲,培养学生们的音乐天赋和唱法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引导学生们跟随音乐做出简单的动作。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课程,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教授学生们学唱歌曲时,要引导学生们在演唱歌曲时表现出自己的感情。同时,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玩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帮助小学生们熟悉歌曲的旋律,指引学生们根据歌词做出动作,启发学生在歌曲声中创编各种动作,鼓励学生结伴跳舞,体验与同伴一起做游戏的快乐,间接吸引学生们爱上音乐、爱上唱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钢琴边弹边唱,鼓励学生们进行合唱,掌握歌曲的节奏。教师要善于把学生们引入音乐美的意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感觉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从内心接受音乐。开设有趣课堂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防止课堂沉闷,从而能减少学生无法专心学习等现象,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有利于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学习音乐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学会欣赏音乐的学生可以更容易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习音乐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艺术细胞,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给学生带来快乐,让学生们感受优美的旋律并享受美好的生活,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学习音乐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促进情感交流,使学生的言谈举止变得优雅得体,还可以促进左右脑发育平衡。优美的音樂可以让人们放松,可以缓解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缓解焦虑使精神愉悦,对失眠也有所帮助,可以促进学生安然入睡。

三、发现音乐美

(一)挖掘音乐美的内涵

音乐教师要想让学生真正领悟音乐的内涵,就需要学生真正热爱音乐,音乐美是以声音为媒介影响人们的。其以声音高低等基本素材,表达一定的情绪和感情。音乐主要通过声音和旋律进行表达。小学教师应该善于利用音乐的特点、旋律、形式、节奏和音色等引导学生们发现音乐的魅力,感受歌曲的美,并引发对周围事物的感官,培养优秀的思想观念,锻炼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二)采用课堂提问,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音乐是一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学科,如《折纸船》这首曲子,学生和教师通过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能够从中感受到台湾与大陆人民团结友爱的诚挚感情。教师要为学生演示正确的唱歌姿势,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在传授音乐知识的同时,可以为学生们补充一些课外知识,扩宽学生的知识面。针对这首曲子,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几个问题,如台湾位于中国那个地方,台湾当地的风俗习惯是什么。或者采用分组演唱这个歌曲,女生唱前面的歌曲,男生唱后面的歌曲,最后由教师进行评比,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安排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音乐课堂轻松愉悦,增强学生对音乐美的理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三)通过课堂游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多彩的游戏世界里面,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放开自我,不拘束于课堂,在同学们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也能间接地激发学习的学习热情,也可以引导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音乐内容,让同学们融入音乐世界中,获得精神上的升华。课堂游戏不仅丰富了课堂,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了解所学歌曲的背景和文化,不仅是学会如何演唱此歌曲,更丰富了学生们的精神世界,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四、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可以借助本地传统文化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例如,中原地区的音乐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生活和生产创造中出来的民谣民歌,遍布各地。教师可以利用传统文化倡导学生们课余时间去寻找本地民谣,了解其产生背景,体验寻找传统歌谣的趣味。民间音乐大多流行在乡间,多由淳朴的农民创造,他们热爱歌曲,自学自编,长久以来形成了拥有本地区特色的民歌风格,能够反映人们在这个环境中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这些民歌调子高亢嘹亮,民风淳朴,曲调中保持着中原的味道。学生们通过自主寻找这个民歌,在脑海中深化了对音乐的热爱,也深化了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体验歌曲感情

每一首歌曲都有自己的感情,这需要演唱者演唱时加入自己的感情和对这首歌的理解,当一首歌被融入了感情,那么这个首歌曲在情感表达上便提高了一个境界,教师在为学生们教授唱歌时,首先应讲解此歌的背景故事,便于学生们多层次了解歌曲知识,在旋律中体会歌词的意义。小学生在接受新事物时,因为自己的思想还不成熟,不能很好地理解歌词内容,接纳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欣赏美和判断美的能力较差,因此,需要教师在音乐课上让学生们感受到歌曲旋律美,更要让同学们体会到歌曲的内涵美,让学生对歌词的理解提升到精神层面,对文字的理解从感性转化为理想,全面了解这首曲子的内涵,学的曲子不一定要多,但是一定要精;深化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加固对优美旋律的认同。审美歌曲的同时也要加上对人与社会自然的理解,实现审美能力现实化,把理论变为实际,音乐学习中不要局限于课本内容,要由浅入深,扩大学生们的眼界和知识面。

(三)创造音乐意境

学生们在学习音乐时,教师要向学生们讲解歌曲,争取把他们带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中,由感悟进而触发更新的审美观念,从而才算是真正学会一首曲子,才能了解作曲人的感情,让学生和作曲人进行深层次思想交流,培养出自己特有的审美能力。音乐意境不仅能提高自己的感悟,更能让听曲子的人精神放松,缓解自己的压力,重新认识世界,提高自己的涵养能力和思想素质。

五、结语

小学音乐教师是培养学生们正确音乐理解的重要一环,学生们通过学习音乐,能够提高自己的思想感悟。音乐教师要不断开发学生们的潜力,促使同学们全面健康发展,不仅在学习上,更是人格上,争做一个境界高、有独特审美能力的学生,使学生们真懂音乐。

参考文献:

[1]宋祖年.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返璞归真”——培养小学生正确音乐审美情趣的几种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5(19):312-314.

[2]马佳.有关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若干问题探析[J].音乐时空,2014(10):404.

[3]乌云塔娜.通过音乐鉴赏在音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8):58-59.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
论阅读教学之审美教育方略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