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2020-06-03王素芝

青年时代 2020年9期
关键词:安全管理实验室高校

王素芝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必备场所,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对整个高校的安全和稳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实验室教学与科研活动日趋频繁,安全与环保工作已成为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高校实验室的发展现状出发,阐述了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预防措施,以提高安全防范能力,确保实验室安全。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科技创新时代的来临,使得实验室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校实验室是实验教学和培养专业人才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针对高校实验室的安全问题现状,笔者提出了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安全理念没有与时俱进

调查中,笔者发现各级工作人员都能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了常抓常议,但从根本上看,有些工作人员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地树立实验室安全维护理念,对安全管理工作没有保持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一是摆位不正。虽然近年来实验室管理越来越规范,相关人员对各种化工实验和环保标准的检查比较严格,对安全设施不达标的实验室进行了整改、维修等,但部分实验室管理人员存在上级和学校督促及检查抓得紧了就重视,上级和学校检查人员一走,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放松了对安全问题的重视,认为一直以来都没有出现问题,以后也不会出现安全问题,从而麻痹大意的现象。二是管理观念落后。有的单位把不做实验、少做实验看作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法宝,认为通过控制实验室使用次数,安全就有了保证。实践证明,正是这些消极防事故的短期行为,给安全事故埋下了隐患。三是缺乏全局观念。一些高校抓安全管理缺乏全局观念,使用实验室和管理实验室只注重本单位的安全情况,认为只要自己负责管辖的时间段内不出事就可以,对一些工作持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二)安全制度落实不严格

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有章不循。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制度规定不少,但落实还仅仅停留于“讲在会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记在心里、细化到行动上。二是执行不力。对一些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不够严密,如对于生物实验室一次性手套的专门回收问题,有的高校实验室随意将其扔在普通的垃圾箱内,有的随意私接电线。有的学校在执行观念上囿于“人情观”,存在“老好人”思想,检查问题走马观花,汇报工作闭门造车,敷衍了事;在态度上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长短”,严学生不严教师,严人不严己;在安全管理方法上走老路,缺乏创新,没有做到科学有效。三是将问题淡化。有的高校领导被论文刊发、实验数据分析等驱使,对超负荷使用实验室出现的实验安全问题不惜弄虚作假、淡化问题,能遮就遮,能藏就藏,为了单位的“荣誉”,大事可以化小,小事可以化了。

(三)安全管理方法不灵活

各类事故的突发性,导致应对新情况新问题的风险增多。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很多高校都进行了有益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但在方法上还是习惯运用老思维解决新问题,针对性、时效性还有待提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重“形象工程”轻实际效果。有些单位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应付检查上,为了活动而开展活动,为了措施而制定措施,为了宣传做法而总结经验。二是重创新意识轻实际内涵。有的单位一味在实验室的硬件材料和室内装潢上求创新,而不去考究方法的科学依据,学经验、学做法只是学会“套路”,没有在实验室的安全性、实用性上下足够的功夫。三是重软件约束轻硬件建设。当前,大部分单位普遍通过预防措施、管理规定等软件来约束人员行为,而忽视运用科学技术的力量来提升危险事故防范效益,这也逐渐成为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四)安全责任体系不健全

一是没有确立较高的责任标准。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对各级职责的界定是明确的,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依据。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有的实验室只满足于照搬照抄、上传下达,没有把规章制度与各专业、各年级学生实际结合起来,缺乏进一步细化、量化、实化的过程,工作的一般化、教条化直接导致安全管理责任难以落到实处。二是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问责制。职位和责任是连在一起的,有职就有责,出了事故就要担领导和监管责任。但事实上,实验室安全问责制还没有真正确立和完善,出了事故板子有时拍不到具体人身上,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实、标准不高,管理不到位,发生事故时互相扯皮、互相推诿、谁也不主动承担责任的现象。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认识不足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特定的客观规律,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去抓工作、办事情,就必然会引发和积累矛盾,造成严重后果。事实证明,很多实验室事故案件的发生都是由于一些高校抓安全管理工作不讲科学,随意性大,没有长期规划,领导干部对实验室管理要求不严,平时说的多,具體检查指导的少;批评的多,真罚的少,从而导致安全工作出现“盲区”和“漏洞”,引发事故。

(二)遵章不严

规章制度是实验室建设的基本守则,一些管理规定、防范措施是多年来人们对高校实验室工作经验的总结,如果我们严格执行这些制度规定,高校实验室就会安全发展。相反,若不严格执行这些制度规定,就一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分析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实验室险情和事故等,都是因为操作人员在管理、使用、保密规定等方面,贯彻落实规章制度不认真、不坚决、不彻底。

(三)教育缺乏针对性

安全教育是增强师生实验室操作安全观念、提高安全意识、预防各类实验室事故案件发生、促进实验室安全发展的重要环节。分析一些高校实验室出现事故案件的主要原因,就是一些经常性的操作规范教育、警示教育和日常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有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满足于集中讲了就算,而没有联系实际;有的安全教育内容没有与时俱进,年年一个样,缺乏吸引力,使师生身心疲惫;还有部分实验室操作教育工作者对安全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安全教育理论性不强,知识面窄,从思想上削弱了安全教育的作用[1]。

三、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思想认识要到位

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教学期间,要把抓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当务之急和第一要务,将其摆在凸显位置,并把它作为一项重要责任、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结合课堂教学,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实验室安全公共选修课,在化学系、高分子系、材料学院等院系开设实验室安全必修课。认识起点要高,要时刻牢固树立“抓安全就是顾大局,抓安全就是保成绩;稳定就是大局,安全才能圆满”的思想不动摇,紧紧扭住安全稳定这根弦不放松。使师生人人从内心深处感到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忽视,就是对学校和师生权益的漠视。从更高的起点和更宽的视野上研究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制定覆盖实验室安全管理、安全检查、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危化品管理、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将实验室安全作为教职工岗位评聘、晋职晋级、年度考核和評奖评优的重要指标,并实行“一票否决”。

(二)措施保障要到位

严格执行有关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制度,是保证安全稳定工作的根本前提。实验室管理人员和负责教师要根据当前的教学实验任务形势和季节性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来保证安全实验工作的落实。要按照实验安全管理规定和各项规章制度来规范实验室操作行为,严格人员控制,特别是抓好化学品实验学生的管理,严防教师和学生疲劳作业和麻痹大意,造成人员伤亡和火灾事故。设计化学品盘点器,通过语音输入、后台登记并关联标签打印机,快速实现实验室库存危化品的盘点统计。要突出抓好非常时期的事故预防工作,加强检查督促,防止触电、失火、丢失被盗、化学品中毒等现象发生。准确把握实验室运行操作的动态管理。深入一线,通过深入的调查和开展广泛的谈心交心活动,切实摸清学生的思想脉搏,准确把握实验人员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思想疏导,特别要做好重点人一人一事的防范工作,及时、有效地消除不安全隐患和苗头,确保人人、事事都在管控之中,确保实验企业内部的安全稳定[2]。

(三)检查督导要到位

随着形势、任务和环境的发展变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也出现了新的特点。为此,要本着对学校建设和师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创造性地抓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各项工作的落实。要督促实验室各级负责人增强责任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全力以赴抓好工作落实情况。要结合实际,定好安全防范措施,抓好深入细致的具体工作;要督促全体实验人员认真学习安全常识,掌握安全防范技能,严格操作规程,从根本上提高实验室安全防范能力。要加大检查频率,逐个走到、查到、问到,关键部位要派专人重点关注。重点实验项目的系部负责人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坚持深入实验之中,坚持摸实情、务实事、求实效。对现有实验室定期组织达标考评,对新建实验室要求1月内完成达标评估,并开展“安全优秀实验室”评比活动,以评促建,推进实验室安全规范管理。针对当前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要增强超前意识,把情况设想在前,坚持安全管理工作的预见性;要按照制度经常抓、反复抓、时时抓,不能一时抓,抓一时,坚决克服时紧时松的现象,保持经常性和连续性,并持之以恒地落实好,确保实验安全稳定工作横到边、纵到底不漏一人、不留死角、不挂空挡。

参考文献:

[1]金真,陈旭东,江尧.生物安全柜在生物实验室中的流场分析[J].洁净与空调技术,2019(4):48-53.

[2]孙立权,范强锐.浅谈高校实验室中仪器设备的接地保护问题[J].广东化工,2019,46(19):219-220.

猜你喜欢

安全管理实验室高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