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2020-06-03陈胜敏郭丹丹

青年时代 2020年9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医学院校医学生

陈胜敏 郭丹丹

摘 要:为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互动互补、相互促进,使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堂的有力抓手,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湖北医药学院采用了第二课课堂成绩单制度,成效显著。

关键词:医学生;第二课堂;医学院校

一、引言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之外的重要育人平台,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完善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通过借鉴“第一课堂”的工作模式和内在机理,有效地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学生学习成长档案,多方位全面地记录学生的成长成才[1-3]。学生可以根据“到梦空间”APP发布的课程进行自主选择,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兴趣自主选择课程,根据学生手册管理规定,学生必须完成“第二课堂”规定的6个学分方可具备毕业资格。学校利用“到梦空间”APP系统,实现了对学生线上线下的一体化管理,客观地记录反馈学生的成长足迹,通过大数据的记录和梳理,分析学生的成绩,以评促建,服务学生个性化培养,多维度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二、现阶段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

医学生因为其专业的特殊性,加强第二课堂管理,强化通识教育,对于帮助医学生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组织好第二课堂活动,是摆在单科独立医學院校的艰巨任务,湖北医药学院在第一课堂加第二课堂的教学模式下,以期培养出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多方面的有用医学人才。湖北医药学院经过两年的第二课堂实践,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课程设置缺乏系统理论支持,定位不准确

湖北医药学院因其专业的特殊性、独立性,第二课堂的课程设置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也没有具体的课程规划目标,讲授内容相对专业课而言没有严格的教学大纲。第二课堂往往被划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而思想政治教育又以德育为基础,所以未能将第二课堂和专业课有效地结合起来,导致第二课堂的定位不准[4-5]。虽然通过开展第二课堂道德教育理论的不断丰富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第二课堂不仅仅局限于思政教育。目前,湖北医药学院第二课堂开展形式多样,以活动为主,学生为了获得学分必须参与其中。这使得部分师生进入一个误区,即认为活动越多越好,然而很多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参与兴趣,但学生为了获得学分不得不被迫参加,从而导致学生参与的被动性,活动效果差,学生在“到梦空间”报名后缺席或者到场后参与度低,影响了活动的整体效果,违背了学校开展二课的初衷。二课又因为课程设置不合理、目标定位不准确,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主动性不强。

(二)第二课堂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湖北医药学院因为其专业的特殊性,第二课堂活动虽然开展得如火如荼,活动形式也多样化,但缺乏医学专业内涵建设,即偏离了学生的个人兴趣,远离了学生的医学背景,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第二课堂过于注重校园主流文化和有影响力、有创造性的活动,但实际上学生受报名人数限制,很少参加或者放弃参加。对于活动新颖、创新有吸引力的二课活动又缺乏专业的教师指导,导致学生对二课的认知产生偏差,影响了参与积极性。例如,学生刚进大学时对各种社团都很热情,但在大三和大四后就辞职了。社团的大多数成员是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此外,学生的第二课堂呈现两极分化现象,有部分学生的二课成绩非常高,但少部分学生因为参与度和兴趣度不高,导致二课成绩不理想,出现了严重的两级分化,导致第二课堂未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三)第二课堂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

结合近两年第二课堂的数据分析,第二课堂缺乏专业的教师带队指导。虽然大部分临床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但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例如“挑战杯”“创新创业”等,学生虽然有较高的热情和参与度,但因为临床教师的工作繁忙,难以兼顾指导,而且这类教师的比例有限且受到第二课堂经费支持力度不大的限制,学校没有建立完善的聘任制度,导致科研教学两张皮。目前,承担第二课堂指导工作的主要是专职辅导员和少部分热心于学生工作的教师,这部分教师因为专业的局限性,只能从思政角度把握学生的整体思想动态,虽然基于社会热点开展二课教育,但是很难深挖并结合医学生专业开展科研指导,从而导致二课大部分以校园活动为主,很难形成系统的量化成果。此外,学生的科研意识薄弱,无法将思政教育和医学专业契合,导致第二课堂活动的整体层次难以提升,效果以难以体现,进而会影响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整体评价。

三、改进措施

(一)课程设置从兴趣点切入,因材施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学生对二课的反馈了解到,学生希望更多的是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二课知识,而不是简单参与一些社团活动。根据互联网大数据结果反馈得知,“第二课堂”学生的学分成绩两极分化严重,既有全校“第二课堂”学时最多、质量较高的学生群体,也有学时严重短缺、迷茫不知所措的群体。经了解很多学生在入学之初对二课认知不足,了解不到位,参与度低,参与方式不规范,且参与后对活动不感兴趣导致后期直接放弃二课,也有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第一课堂成绩非常重视,认为二课会影响一课的学习效果,遂完全不参加。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没有建立完善的二课学业预警机制,导致学生对学分获得情况不清楚,不了了之。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医学生专业特点来开展丰富多彩吸引人的二课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并建立健全完善的评价反馈机制,及时对二课参与度低的学生进行学业预警,起到提醒监督作用。学校要从正面引导学生改变“读死书、死读书”的习惯,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既要重视一课的积累,也要加强二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第二课堂的正确认知和参与积极性,让二课变得有趣并让学生乐在其中,寓教于乐,增强主动参与的意识,积极地加强自我培养,使得学生获得全面均衡发展。

(二)资源整合,精简活动

目前,各个学院积极采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使得二课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效果,但整体质量有待提升。学校通过整合各个学院的资源,树立品牌意识,提升二课的质量,为学生提供花样多、种类全、特色强的二课内容,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此外,学校要以赛促建,组织动员学生积极参与“挑战杯”“创青春”选拔比赛、职来职往模拟面试、临床医学知识竞赛等种类繁多、专业特色强的活动;以赛促学,通过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学习、比赛、培育、孵化促使學生将专业学习与“第二课堂”密切结合,促使学生将专业学习融入创新创业,将知识学习能力演化为创新创业能力,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打造专业师资队伍,精准帮扶,制度支持

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一支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首先,辅导员需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设立第二课堂负责人制度,安排专人针对学生的学情性格特点定期发放互动资源,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第二课堂。其次,建立健全奖励机制,针对二课参与度高且能力强的同学进行表彰并开展分享交流活动,进而调动参与积极性。最后,配备专业师资队伍为二课质量保驾护航,通过专业的老师指导,对学生的二课开展精准帮扶、专业指导,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提升参与效果。“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创造人”,只有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和专业的团队指导才能营造二课的参与氛围和实现二课的参与效果。

(四)脚踏实地,实践出真知

学校应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帮助学生在通识教育和专业学习上得到质的飞跃,将理论和实践结合,既有一课“保驾护航”,又有二课“锦上添花”实现了理论到实践延伸。硕果累累的“第二课堂”成绩,说明了大学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更好地让学生获得真知、提高能力、发展个性、拓展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文武,康志敏,刘刊,等.以第二课堂为基础提升医学生综合能力[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5):789-791.

[2]李爱杰.地方本科高校第二课堂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3(7):51-53.

[3]赵新宇.吉林省高校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构建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3.

[4]赵国栋.高校第二课堂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J].河南教育,2016(8):106-108.

[5]何俊,左敬龙,张静,肖明.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浅探[J].新课程学习,2014(8):12-13.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医学院校医学生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