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

2020-06-03穆忆文

青年时代 2020年9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文化趋势

穆忆文

摘 要: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新时期日益凸显,如何认清我国群众文化现状、把握各地区群众文化根基的多样性、因地制宜创新发展群众文化成为基层文化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只有准确引导人民群众开展符合新时代趋势的文化活动,只有群策群力解决人才、城乡融合、市场参与等各种棘手问题,才能为群众文化活动的落地生根打通通道,实现为人民搭台,让文化唱戏的愿景,进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关键词:群众文化;公共文化服务;趋势;对策

一、群众文化的重要性

群众文化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所有自娱自乐、满足自身精神文化需求的多样文化娱乐活动。群众文化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在和谐社会的建设和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面有巨大作用和影响力。在世界舞台上群众文化也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

在大力倡导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时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明确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的公共文化服务和权益。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很丰富,其中群众文化占比很大。所以新时期,大力积极发展群众文化,是平衡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进程,满足社会健康发展、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打造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在新时期,群众文化的良好有序发展将可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以增加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因此,必须不断提升群众文化建设水平,触发新的经济文化增长点,打造全民提升文化、全民享受文化生活的和谐文化氛围。群众文化的需求也会倒逼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时代主题、人民主题,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这将成为文化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

二、新时期群众文化发展的困境

(一)群众文化生态系统和服务系统失衡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势必给文化带来一定冲击,这种冲击可能是一种过渡时期的茫然,或者是一种文化形式的大俗大雅之间的碰撞,抑或是传统与市场之间的迭代。处在新时期的群众文化正在遭受文化生态系统的重组危机。社会分工细化,外来文化的交流,让大众每天接受着更加多元文化的碰撞。这种冲击下所产生的离心力让传统的群文活动难以吸引当代青年。低参与度和文化活动的分散让文化宫、文化站渐渐像供销社一样即将转变成为时代的记忆。此外,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群众文化骨干力量脱离基层,群文工作的开展、传承缺兵少将。

(二)发展滞后性

新时期,群众文化供需矛盾变大,群众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对千变万化的文化风向标反应迟钝。现有体系下难以平衡市场对个性文化需求和传统文化坚守之间的矛盾。分散、传统的文化活动,如惠民演出、暑期声乐器乐培训、书画公益培訓等维持着与大众之间的互动,难以形成对大众文化自觉的唤醒。文化总是追着经济跑,这种文化活动固有的滞后性,也为新时期群文工作带来困境。

(三)缺乏目标

虽然目前我国各地群众文化活动投资力度加大,与时代主题高度融合,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仍然存在形式单一,内容老旧,对当代年轻人没有吸引力等问题。其中一个显著问题就是群众文化工作没有十分系统、严谨的调研,没有足够明确的目标。这就导致群众活动缺乏系统性,很多临时凑数的文化活动筹备起来略显仓促,影响了观众的参与热情、反响和反馈,作品的群众接受度也有待提高。

三、新时期群众文化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群众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社会、人民之间良性互动机制完善,人民群众可以拥有更多的文化产品选择,可以基本满足大众文化需求。同时,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连年攀升,城乡居民文明程度普遍提升,城乡居民在文化生活需求方面也有巨大的提高。群众文化发展中出现了区别于以往的新特征。

(一)传播速度更快

近年来,群众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群众文化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巨大变化。近年来,健身广场、电影院、群艺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持续火热,凝结了大量文化社群和文艺爱好者。加之,“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群众文化样貌依托自媒体平台呈现爆发式增长,交流传播速度更快,更便捷。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又将亿万普通人的生活展示给全国观众。创新事物对人们文化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人民群众有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助推群众文化更加多元。新时代群众文化呈现多层次、高频率、自发性、娱乐性、开放性、高要求和多元化的特点。

(二)开放包容程度更高

改革开放让群众文化走出去,迎进来,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音乐、舞蹈、美术、影视剧等多领域都受到改革开放的影响。当今,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多彩,呈现出开放、包容的姿态。复杂多样是我国群众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五十六个民族、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出灿若繁星的文化元素,为多姿多彩的群众文化建设提供了营养。我们既要看到多样性给群文工作带来的资源,也要看到其中蕴含的不确定性和失衡状态危机。

(三)文化需求层次更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得到指数级发展,为群众文化建设提供了历史契机和前提条件。加之不断涌现出的群众文化优秀作品和专业人才为我国群众提供了更加丰富文化的选择,也培养了大批高水准、高素质、高要求的参与群众。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提升了国民科学文化素养,他们对新时期群众文化产品和活动都充满了期待。

四、新时期群众文化发展对策

我国当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面临着各行各业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面对新的挑战和新的形势,群文工作者和文艺界亟需转变思路,开拓创新,以更亲民的姿态指导、参与、引领社会各界,为群众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添砖加瓦,让群众文化释放蓬勃力量。群众文化发展需要从实际出发,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不断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创作出符合时代主旋律的艺术作品和文化活动。精准施策、扎实推进群众文化活动,不负韶华,不辱使命。

(一)继续加大投入力度

群众文化活动筹备、实施、推广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只有不断增加群众文化工作的投资力度,才能触发人才中心的转移,让更多社会资源转移到文化高地建设上来,同时加大保护发展传统文化艺术。资源整合与开展合作将是新时代群众文化工作的法宝,如和先锋音乐人、投资公司、传统纸媒、文创公司、文旅开发、融媒体等的合作。投资的加大也是为了促成更多文化艺术领域的合作交流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重要项目的落地,更快、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奉献文化大餐。

(二)加强群众文化队伍建设

群众文化人才的短板日益明显,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和事业单位福利待遇的平均水平较低,很难组建强大的群众文化工作者队伍,直接影响了当地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和效果。为此,将人才和队伍建设当成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来抓很有必要。通过优胜劣汰重塑群众文化工作形象,鼓励年轻人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提升活跃度和创新力。

(三)建设纵横有序的文化格局

散落在城乡之间的社区、群艺馆、文化馆、文化室等文化传播机构如同群众文化细胞一样滋养着各地区、各阶层文化活动。文化工作者应该主动搭建交流平台,在组织好各自群团活动的基础上展开交流。深入学习各地先进经验,盘活群众文化资源,让乡村、城区的百姓都能感受到群众文化的魅力和共产党为构建美好生活与人民齐心协力的文化范围。此外与新时期异军突起的广场文化、网络文化、民族文化主動对接,组建多元一体群众文化新格局。在群众文化软硬件提升过程中加强对社区为代表的基层的文化管理工作,为群众文化掌舵,以防群众文化自由、散漫、不受限的消极因素发挥负面作用。将建设和管理工作一起抓,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四)把握民族性和地方性

开放包容的文化新时代避免不了的也有跟风和模仿,如何在众多文化样貌中脱颖而出、树立品牌,那就需要地方群文工作者和文化爱好者积极献言献策,将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守护起来,在群众文化这个大舞台上更多的展示古老的生命力。例如,中国传统的琴、棋、书、画、诗、酒、花、木作、美食、民乐等都在新时期焕发别样生机。同时民族地域文化和传统习俗可以更加融洽地被当地原住民接受并认可,传播土壤更加深厚。为此,我们要因地制宜,保护好、挖掘好、复兴好传统文化生态。同时也能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展示出神州大地古老而丰富的群众文化。

五、结语

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群众文化的主体,我们在指导群众文化发展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这一点,将人民放在首位。尊重普通大众的审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极力为人民群众打造更多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文化队伍、文化品牌等,使群众文化事业迈向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刘扬琴.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J].传播力研究,2019,3(17):12,43.

[2]莫利妍.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思路探索[J].农家参谋,2019(10):233.

[3]唐静.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初探[J].中国民族博览,2019(5):79-80.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文化趋势
初秋唇妆趋势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
SPINEXPO™2017春夏流行趋势
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