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视角下外宣写作策略探析

2020-06-03阮茗柯

科技视界 2020年12期
关键词:对外宣传写作策略文化差异

阮茗柯

摘 要从写作策略的角度出发,本文研究了跨文化视角下中文与外宣文本的不同特点,寻找中英文读者在接受方式上的差异,提出外宣写作的变通策略,以求提高对外宣传的质量、效率与接受程度。

关键词对外宣传;写作策略;文化差异

在中外跨文化差异的前提下,为加强不同国家的民众之间的沟通交流,对外宣传已成为外语翻译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写作策略的角度出发,针对内外宣新闻稿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出建议,更好地服务于全球化语境下的对外宣传工作。

1 对内与对外宣传稿在写作策略上的区别

本文对比的内宣新闻稿来自2019年9月12日新华网的报道,而外宣稿来自China Daily(《中国日报》)。两篇文章都是报道习近平视察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中国日报》是中国国家英文日报。通过阅读分析两篇文稿,笔者在两者写作策略上找到了诸多不同点:

从文章结构比较,内宣稿写作先对参观所在地场景进行描述铺垫。例如:“从中南海乘车来到位于北京西郊香山公园内的香山纪念地视察。……首先来到双清别墅,瞻仰……当年办公居住的地方。修缮一新的双清别墅,保持了原有风貌,绿树成荫,格外幽静。别墅内,办公室、会客室、卧室、饭厅的家具陈设,床上的书籍和墙上的……摆放,都一如原样。”

从全文来看,这一铺垫部分约占了二分之一;而在铺垫部分过后,内宣稿用剩余篇幅讲述了参观结束时领导人在纪念馆序厅发表的重要讲话。总体上,内宣稿结构较为平衡,背景介绍和讲话占据了同样重要的地位,背景介绍起到烘托与渲染氛围的作用。

而外宣稿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在开头部分,外宣稿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人物、事件、历史背景以此行的目的。如:

例1:Xi,also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entral Committee and chairman of the Central Military Commission,traveled to Fragrant Hills,in western suburban Beijing, and delivered an important speech there.

与内宣稿不同的是,外宣稿简化了香山纪念地背景陈设等介绍,把重点和主体放在了习近平视察香山纪念地的讲话内容上。

两文在参观内容的描述上也尽显不同。内宣稿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对环境和细节加以描写,让读者置身其中。文中采用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在描述双清别墅内的陈设、香山纪念馆内主题展览的组成部分时,采用了举例说明;在描述香山纪念馆时,采用列数字介绍纪念馆整体造型、廊柱和旗杆高度所包含的意义。

在用词上,内宣稿注重使用四字表达。如:“修缮一新的双清别墅,保持了原有风貌,绿树成荫,格外幽静”、“破浪前进、扬帆远航”,文中还有不少强调词,如“重要”、“彻底”、“坚决”、“始终”、“到底”等。

相比而言,外宣稿在风格上截然不同。外宣稿坚持传达中心思想,以事实导向、公正客观的方式进行写作。稿中省略了很多环境描写与细节描写,以简洁精练的语言介绍了领导人参观的行程以及讲话。在修辞方面,内宣稿中所使用的各种修辞方法和强调词在外宣稿中被省略。同时,外宣稿还将具有中国特色的成语堆叠和相关表达进行适当删减,对意思相近的语句进行合并。如:

例2:Xi said that to honor the history is to inherit and build on the revolutionary spirit of the elder generation of revolutionaries and to strengthen confidence in the path, theory,system,and cultur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尽管进行了删改,China Daily外宣稿仍然保持了内容的完整性。其语言易读易懂,符合外国读者的接受方式,达到了良好的对外宣传效果。

2 区别形成原因探究

外宣稿与内宣稿之所以在写作上形成如此大的差别,究其原因,还是归咎于文化差异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从翻译的角度,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黄友义曾提出,外宣翻译更需要翻译工作者熟知并运用“外宣三贴近”(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的原则。这一原则对于写作同样适用。黄友义还指出,对于从事外宣工作的人员来说,最应该注意的是要潜心研究外国文化和外国人的心理思维模式,善于发现和分析中外文化的差异和特点[1]。

笔者认为,首先,中国读者与西方读者在价值观上就有巨大差异。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奉行集体主义,集体主义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民族和国家利益。而西方价值观奉行个人主义,它主张一切价值以个人为中心,包括高度评价个人自信、个人私生活和对个人的尊重。考虑到此差别,在进行对外宣传尤其是新闻题材对外宣传的时候,应该坚持事实导向,只客观陈述事件与具体内容,不添加过多情感色彩,以免因表达不符合目标语读者的接受习惯而产生错误印象。

其次,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文化上存在巨大差异,导致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不同。例如,本文研究对象中存在的各类具体历史事件、名句引用、陈列物品等信息并不符合外宣的需求。毋庸置疑,在任何外宣写作当中,都必须有对中心人物、中心背景的介绍。而本文的重点是向外国读者传递讲话中心思想,如对此类信息进行具体介绍,会耗费大量篇幅,突出不了重點,使文章变成流水账。总而言之,写作方法差别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充分了解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信息需求的差异,才能正确把握对外宣传的内容和方式。

3 提高外宣写作效果的策略

既然中外在文化上存在诸多差异,在外宣写作中就不能按照中文逐字逐句的转换,而是要根据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对中文原文进行适当的加工[1]。本文所使用的文本是外宣文本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将“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视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之一,有必要“长期坚持、不断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用正确的方法传播中国声音,加深国际社会对我们的认识。对此,建议如下:

3.1 文章结构重构

在进行外宣写作时,不能拘泥于中文的结构设计,要将独特的中文表达方式进行拆分,使用较为符合外文思维逻辑的表达形式。[2]中文的写作讲究面面俱到,层层递进,通常会造成铺垫部分较大、头重脚轻的现象。这也和中英文读者的文化差异和阅读偏好有关,中文的表达方式就是铺垫在先,有了铺垫才能更好地突出重点;而外国读者喜欢结构清晰,思路通顺,简洁达意。因此,在外宣材料的写作时,要拆分原文结构,找出清晰的脉络,将重点部分作为文章的主体,非重点简略描述。

3.2 文章信息简化

此外从信息简化角度看,中文稿中的一些信息不适合外宣,例如,在本文研究对象稿中,存在很多细节性的描写,比如香山纪念馆造型的意义、物品摆放以及纪念馆内播放的纪录片种类等。这类信息对于文化背景不同的国外受众来说是多余、费力的描写,效果有限。

此外,内宣稿中涉及中国文化的特有描述,如纪念馆造型、廊柱和旗杆高度等,在外国文化中没有合适的替代品,可对内容进行有效的提炼和概括。正如The Elements of Style (《风格的要素》)一书中提出,“省略并不是要求作者缩短所有句子或者避免所有细节,而是要确保每个词是有意义的。[3]”

外宣中需要删减的还有中文稿中的修辞,如成语、四字搭配、重复、排比、各类语气强调词等。这类词突出中文审美,让文章看起来情感饱满,内容丰富,但译成外文,审美效果骤减。在外宣稿中,这类信息不符合信息导向的原则。如在外宣写作中一味照搬,不仅不能达到原有的宣传效果,还会造成外国读者的阅读负担。因此,外宣写作要注意信息筛选。

3.3 文章信息补充

对重要的背景信息有必要进行补充。外宣稿的目的是讲好中国故事,树立国家形象,使国际社会全面、客观、理性地看待和认识中国。以宣传稿为例,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人物对外国人而言可能感到陌生。对人物进行具体介绍十分必要,可加深外国读者对参观事件、讲话内容的理解。

外宣稿有必要补充背景文化。文化差异的处理将会影响到能否又保存中国的民族文化又将特色介绍给外国读者,而补充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4]。在背景介绍中,也会时常会因文化差异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进行补充和解释,以保留文化特色。

4 结语

比较发现,中外读者的生活習惯、审美观念和文化价值取向不同,彼此间语言、思维逻辑和意识形态存在差异,国外的媒体受众对于内宣稿容易在理解上出现障碍。在外宣稿写作时,要运用各类技巧对原文进行加工,或重构,或删减,或补充,根据信息的重要性进行写作。

参考文献

[1]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06):29-30.

[2]孙春艳.全球化语境下的外宣翻译“变通”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38):113+117.

[3]Strunk W. The elements of style[M].Penguin,2007.

[4]张健.全球化语境下的外宣翻译“变通”策略刍议[J].外国语言文学,2013,30(01):19-27.

猜你喜欢

对外宣传写作策略文化差异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原则与翻译技巧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应对策略
国际舆论对中国和平发展不同认知评析
高中议论文写作指要
基于读者意识的农村初中写作教学策略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