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与MRI表现对比分析

2020-06-03郭辉马贺骥田川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包膜征象瘢痕

郭辉,马贺骥,田川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辽宁 锦州 121000)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多无症状,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许多报道将其定义为良性占位性病变[1],到目前为止,未见恶变报道。近年来,随着MRI和CT检查技术的提高,FNH检出率也在升高[2]。国内外的文献对于发病率的报道并不一致,国外报道[3]FNH多见于女性,国内报道[4]FNH多见于男性。对于该病的治疗,病灶较大时,临床以手术切除为主,病灶较小时,由于出血、破裂极为少见,主要还是以随访观察为主[5],所以影像学对该病的正确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本组收集经病理证实的FNH患者22例(24灶)的CT及MRI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FNH患者22例(24灶),回顾性分析其CT和MRI影像学资料,其中女性8例,男性16例,平均年龄44.6岁(24~69岁),因腹痛就诊1例,因其他部位原发肿瘤病史为排除肝转移而进行MR和CT扫描患者5例,其中肠道肿瘤3例,睾丸恶性肿瘤及恶性淋巴瘤各1例,均有药物化疗史,16例无症状,复诊2例。

1.2 检查方法

行CT和MRI检查前均禁食12 h以上,扫描范围自膈顶到肝下缘水平。CT检查:采用PHILIPS64排CT,常规平扫及增强容积扫描,层厚5 mm,增强采用肘静脉团注碘海醇,1 mL/kg每秒3 mL,一般60~90 mL,分动脉期 20~30 s、门静脉期55 s、延迟期180 s三期扫描,图像薄层重建,层厚1 mm。MRI检查:采用德国SIMENS MAGNETOM Verio 3.0 l-class 超导磁共振成像仪,16通道体线圈。常规扫描包括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轴位脂肪抑制T2WI(TR 2500,TE105 ms);轴位同反相位T1WI(TR 177,TE1 2.31,TE2 3.69 ms ) ;轴位双b值DWI(TR 1700,TE 73,b 50/b800);梯度回波(GRE)序列冠位快速摒气T2WI(TR 1400,TE 88),FOV 300-380,NEX=1,矩阵320×320。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由肘静脉团注Gd-DTPA 20~30 mL,剂量 0.2 mL/kg,流率2 mL/s,注射后20~25 s(动脉期)、60 s(门静脉期)、120 s(静脉期)、180 s(平衡期)、300 s(延迟期),行梯度回波(GRE)序列T1WI屏气动态增强扫描。

2 结 果

本组22例,2例2个灶,共24个病灶。CT平扫等密度11灶,边缘显示不清;稍低密度12灶,边界清晰;稍高密度1灶,边界模糊;中央见低或更低密度星芒状瘢痕结构5灶,见图1。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均明显强化,周围见增粗扭曲血管影18灶,5灶瘢痕结构无强化;平扫未见瘢痕结构,动脉期显示,呈明显放射样低密度条索影5灶。门脉期强化程度稍下降呈等密度11灶,稍高密度13灶,10灶瘢痕结构开始强化。平衡期强化程度下降为等密度17灶,稍高密度7灶,10灶瘢痕结构持续强化呈等或稍高密度,见图1。MRI平扫病灶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边界清晰,5灶瘢痕结构呈长T1长T2信号;T1低信号假包膜1灶,见图2。增强扫描三期强化方式与CT相同。延迟期见环状强化的假包膜5灶,见图2。静脉及延迟期显示周围的引流血管1灶,见图2。3个月、6个月CT、MRI复诊2例,病灶大小、形态、密度、信号均未发生明显变化。

a b c d

a b c d

e f g h

3 讨 论

3.1 研究概况及发病机制

FNH作为肝脏的一种良性占位性病变,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国内外报道大都认为是血管畸形引起局部血流灌注增加,从而导致局部正常肝细胞的反应性增生,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肿瘤[6]。也有国外报道[7-8],认为FNH中女性患者有口服避孕药史,其发病率可达11%,并提出该病的病因可能与长期服用避孕药有关,对于该说法,目前国内外报道尚未达成一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另有学者认为[9],某些化疗药物会导致肝血管窦扩张、紫癜、小叶中央静脉纤维化,肝细胞结节状再生,本研究中有5例患者有原发肿瘤病史,肠道肿瘤患者3例,另2例为睾丸恶性肿瘤及恶性淋巴瘤,均有化疗史,经病理及影像学证实均为FNH,该组病例与该文献描述基本相符,但因病例数少,该说法也有待求证。

3.2 CT表现分析

CT的时间及空间分辨率较高,能清晰显示局部解剖结构,而多期动态扫描更能充分反应肝脏强化特征、血供特点及内部质地,提高了FNH诊断的准确率[10-11]。本研究均采用CT增强三期扫描。典型表现为:平扫病灶多为等或稍低密度,中央见更低密度的星芒状瘢痕结构。增强后,除中央瘢痕外,病灶均明显均匀强化,部分病灶显示位于其周边粗大扭曲的供血动脉,密度与同平面腹主动脉相同,这与其动脉供血为主的组织学特点是一致的。5个病灶平扫未见瘢痕组织,动脉期可见明显瘢痕组织征象,可帮助诊断FNH。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略减低,密度稍高或等于肝实质。有报道[12]认为中央瘢痕多数从门脉期开始逐渐强化,表现出延迟强化或瘢痕收缩征,瘢痕收缩征多出现在较大病灶中,为对比剂从瘢痕边缘逐渐向中央填充而瘢痕逐渐缩小的征象,本研究有5例符合此征象;瘢痕组织于动脉期多无强化,这与瘢痕内血管畸形、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所致对比剂进入缓慢有关,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弱的程度取决于增生血管情况。

3.3 MRI表现分析

典型的FNH,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均匀的稍高信号,中央瘢痕则为T1WI低于、T2WI高于周围病变组织的信号,T2WI瘢痕高信号与血管、小胆管和黏液变组织内的水肿有关。有研究显示[13],MRI在诊断FNH中,瘢痕显示率达80%。国外文献[14]报道,MRI诊断FNH的敏感性达70%,特异性达98%,30%~40%病灶可见星状瘢痕结构,本组24个病灶中,有5灶显示瘢痕结构,另有5灶MRI平扫未见瘢痕结构,动脉期可见病灶内放射状低信号条索影,这也是瘢痕显示的征象。增强扫描MRI与CT强化基本一致。门静脉期、平衡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稍减低,信号稍高于或等于肝实质。这可能由于FNH由肝动脉供血后,部分病灶血液引流至病灶周围肝组织的中心静脉、血窦,然后由肝静脉回流,也可能由于部分病灶血液由FNH灶内血窦直接引流到肝血管窦,有1灶于静脉期及延迟期显示了其引流血管[11]1079-1081。以上描述均为FNH的典型特征。据文献报道[14]89-96,约1/3病例含上述表现。不典型FNH表现有无中央瘢痕、T2WI上瘢痕呈低信号,瘢痕不强化、出现假包膜等[15]。本组病例中不典型FNH包括无中央瘢痕和中央瘢痕不强化及假包膜显示。未见中央瘢痕的有14灶,其中10灶直径<3 cm。有研究显示[12]1472-1474,瘢痕出现的概率与病灶大小有关,<3 cm病灶中未见中央瘢痕,可能由于病灶本身较小,瘢痕样纤维组织也较小或较少。适当延长增强扫描时间,或许有助于瘢痕结构的显示。本组中有1灶在T1WI见到低信号的假包膜结构,延迟期强化呈稍高信号,同时延迟期另见4灶出现稍高信号薄环状假包膜结构。据文献显示[2]389-391这种假包膜结构并非真正的包膜,而是由于肿瘤膨胀性生长,压迫周围正常肝细胞伴有轻度纤维化所致。

通过FNH的CT及MRI表现分析发现,CT与MRI对于FNH的典型征象均可较好显示。如果CT或MRI同时出现增强扫描“快进慢出”表现、出现中央瘢痕、动脉期病灶周围出现增粗血管影,可以考虑FNH的可能。当FNH表现不典型时,需要与肝腺瘤、肝癌等疾病鉴别,需结合临床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进行鉴别。

综上所述,CT可以对病灶的密度、强化程度、血供情况给与较准确的描述,不足在于组织间对比度差,对细节征象的显示及病灶成分分析不及MRI,对不典型FNH与肝腺瘤、肝癌等疾病的鉴别,也存在一定困难[2,10,13]389-391,144-146,262-264,仅靠单一的影像学检查,很难做出正确的诊断。根据FNH特征性表现,综合CT及MRI特点,可更全面地诊断FNH,避免过度治疗。本研究样本较小,只对现有的FNH征象和表现进行分析评价,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包膜征象瘢痕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肥料包膜材料使用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研究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魔芋葡甘聚糖-乙基纤维素包膜尿素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乳腺癌患者CT征象与SIRT1表达水平的关系研究